查看原文
其他

华附今年国际奥赛第二金,近四年国际奥数第四金!祝贺我校饶睿同学获第61届IMO金牌!

校媒体工作室 华南师大附中 2022-05-22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总第 906 期图文,总第 2019 篇消息 ▎今年第 218 期图文,第 352 篇内容 ▎


▌  华附2020国际奥赛第二金   ▌

▌ 华附近四年国际奥数第四金  ▌

我校饶睿同学荣获第61届IMO金牌


接第6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
最新消息,我校学子饶睿勇夺金牌
//

这是我校自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以来获得的第11枚国际奥数金牌,也是我校近四年来4枚国际奥数金牌!

这是我校自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以来获得的第19枚国际奥赛金牌,也是我校今年以来2枚国际奥赛金牌!

此次中国代表队以总分高出第二名30分的成绩,夺得第6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团队总分第一名!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对选手和教练员们最好的肯定,也是对祖国母亲即将到来的生日最好的献礼。

祝贺陈嘉华、韦吉珠教练,

祝贺奥数教练组、祝贺数学科、祝贺高三级!

也希望全校同学以饶睿同学为榜样,勇攀科学高峰!


01


▆ 饶 睿 ▆


华南师大附中

高中2018级奥林匹克特长班学生


现就读于北京大学

数学英才班



毕业小学: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

毕业初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奥林匹克学校)


初中  班主任:马腾冰,周红霞,黄靖舒

初中奥赛教练:马腾冰,黄靖舒

高中  班主任:陈嘉华,罗宇立

高中奥赛教练:陈嘉华,韦吉珠


数学竞赛获奖情况 ◢

  • 2018年获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金牌

  • 2018年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

  • 2018年获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 2019年获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金牌,以全国第4名的成绩再次入选国家集训队

  • 2020年入选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



饶睿同学热爱钻研数学问题,喜欢数学竞赛里不断将一个问题转化、化简的过程,通过不同的视角让问题逐渐由陌生变为熟悉,然后归结为已知的命题。他表示,数学竞赛拓宽了他的视野,也加深了他对数学的认识。

在2019年,就读高一的饶睿第一次进入国家集训队,这次宝贵的经历对他有很大的帮助,他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收获了很多,也让他意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自己坚持努力,才能在众多强者中突围而出。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田刚院士会见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后左1为我校饶睿同学

02

第6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
本届IMO  概况 
受到新冠病毒影响,原定于今年7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61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简称IMO)被推迟到9月,并由组委会商讨决定转为线上举行。每个参赛国家或地区都按要求设置了独立的考试中心,由中立的IMO专员在场监考,并通过网络摄像头进行全程监控。



为了严格确保竞赛考试的保密性和公平性,IMO按照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为每个参赛国家和地区(GMT) 选择了特定时间窗口,时长为4小时30分钟,所有考生都必须在这个时间窗口参与考试,以确保一个区域的考试结束和另一个区域的考试开始时间中间没有任何间隙。

例如,第一个开始考试的国家新西兰,于午夜12点结束考试,而最后开始的国家和地区,如南非和大部分南美国家,则于当地时间早晨7点(新西兰午夜12点结束考试时)立即开始考试。

中国队的参赛时间是北京时间9月21、22日的15:30-20:00。

 本届IMO  题目概况 
历年IMO的题目共六道,分两天进行考试。每天的考试时间为4.5小时,参赛者每天需完成3道题目。每题7分,满分42分。
今年的六道题目涉及领域依次为:几何、代数、组合、组合、组合、解析几何。其中最后一题较难,难度不亚于大学解析几何研究,出题者为Hung-Hsun Hans Yu(2014年IMO金牌得主、2013年IMO银牌得主)和Ting-Feng Lin(2018年IMO银牌得主)。
其中,位列前十的国家的所有参赛选手均拿下第一题,中国队、美国队、波兰队和英国队在第四、五两题中也收获全满分。难度较大的第三题和最难的第六题解析几何题,你做出来了吗?链接在这里,不妨挑战一下!
▲饶睿同学(右2)和中国队小伙伴在一起

本届IMO  获奖概况 
IMO设置金牌、银牌、铜牌、荣誉奖。其中金银铜牌的分配比例大致为1:2:3。本届IMO个人得奖情况为
  • 金牌数量 49,银牌数量 112,铜牌数量 155

  • 荣誉奖 173(未获得奖牌但成绩优异者)

  • 荣获殊荣的选手约占总参赛人数的一半以上。

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中学生数学竞赛,IMO并不是为一人独占鳌头而设立,其初衷在于鼓励每一位勇于探索难题、挑战极限的青少年。

本届IMO,中国队6名小将共获5金1银,延续2019年王者风范,蝉联总分世界第一!这是继中国队1985年参赛以来第21次世界第一

我校饶睿同学获得金牌1枚,为中国代表队蝉联团体第一立下汗马功劳。
饶睿同学的线上颁奖授牌视频

更多详情见:中国数学会 | 中国队荣获第61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03

/

教练陈嘉华老师这样说

饶睿同学对数学竞赛有浓厚的兴趣,他喜欢从竞赛书中收获知识,喜欢从解题过程中领悟数学问题的本质,即使面对再多再难的问题他仍乐此不疲。而在思考问题时,他思维灵活,同时又注重对细节的处理,能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记得第一次接触饶睿是在他读初三的时候,当时他在数学竞赛培优班的遴选中落选。在第一次培优课前,他来到课室申请旁听,结果被我拒绝了,这对他有点打击,但更多的是一种磨砺。这次考试的失利让他意识到了自己在过程表达上的不足,于是下定决心改正缺点,在随后的各个考试和竞赛中均取得突出的成绩,在高一时就已经进入国家集训队。

这次遴选是他蜕变的开始,在回忆起这次遴选时,他说道,在落选后他对自己的定位就变成了一个挑战者,这可以让他在没有任何压力和包袱的条件下面对各大竞赛,最终屡创佳绩。


/

同学们这样说

饶睿一直是我们心中天才的代名词。无论多困难的数学问题,他总能迎刃而解。解题时他思如泉涌,总能提出不同于常人的新思路,他不满足于已有的题目,总是深入钻研,进行推广。
所谓天才,不光拥有令人羡慕的智商,他的辛勤付出我们也有目共睹。平日里,他常常思考数学问题,没有纸笔,他就在自己的头脑里天马行空的演算,甚至走在路上,在吃饭中也不停止。
尽管饶睿拥有高超的数学水平,他也愿意不厌其烦的人回答我们的各种问题,耐心的给我们讲解题目的做法,和我们分享自己的思考。一路走来,他一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有这样一位同学是我们一生的幸运。
(更多同学评价,见:四年之内华附学子第三次代表华南地区出征IMO!


-----


HSFZ



 饶睿同学的感言 


备考竞赛时缓解压力的方法?——
把目标定小,那样自己的心态就会很轻松,比如说我这次定的目标就是做出第1、2、4、5题,然后第3、6题听天由命但最后也确实是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这样还有个好处就是:完成目标后状态会非常好,可以极大提高做出难题的概率)

还有很多话,想对华附人说——

01

初遇

chu  yu

第一次听说华附,是在我五年级那年,当时只知道华附里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虽然充满了憧憬但是却不敢高攀。六年级时,抱着试试不亏的心态,我去参加了华附的面试,然后发现运气非常好,老师问的问题都是我比较擅长回答的,后来非常顺利地接到了录取通知书。



02

萌新历险记

meng xin li xian ji

刚来华附的时候,我作为一个超级萌新,内心极度慌张,上课时总感觉旁边的同学什么都知道,就我一个啥也不会,内心极度害怕。而且在各种校内活动中,同学们都多才多艺,在各个地方混得风生水起,便再度感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直到初中数学联赛上,与初二初三学长们瓜分了一等奖,我才意识到自己或许在另一方面,有着些许优势。



03

老油条传

lao you tiao zhuan

初二的时候,经过了一年的积累,我已经完全明白了如何最高效地把作业写(补)完,然后愉快的玩耍。

当时由于对时间根本没有规划,于是从学习上挤出来的时间都拿来玩了,基本上相当于吃了一年老本。虽然当时还是能够有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学习习惯的弊病在初三时充分体现了出来。



04

翻车后的迷茫

fan che hou de 

mi mang

初二时浪费的时间很快就带来了相应的后果:初三时经历了高联初赛、初联与遴选的三重翻车。当时甚至开始怀疑要不要跳车去物理或信息竞赛,不过幸好在当时的班主任霞姐与副班主任黄靖舒老师的支持下,我成功地坚持了下来。

我非常庆幸我选择了华附,遇上了许多愿意在我低谷时雪中送炭的好老师,当时我也得到了陈嘉华老师的鼓励与支持,老师们的帮助让我成功走出失败的阴影。

而校领导们也很支持我,给了我停课准备竞赛的机会,让我能够重整旗鼓再出发。



05

鹤冲天

he chong tian

重新调整心态后,我很快就面临了高中第一次大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在这次比赛上,我充分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最终发挥出色,获得了参加全国赛的资格,也得到了北大的一本约。

我感觉备战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批非常厉害的学长们,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进步神速。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上,我抱着保铜争银的心态考了一下,结果运气非常好,甚至混进了集训队获得保送资格。(我当时如果做18或20年的卷子估计都会爆炸)。

保送后,在学校的支持下,我决定把主要目标定位为进入国家队,于是继续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培训,也认识了许多不同地方竞赛界的传奇人物。这些培训也帮助我在第二次参加全国赛时力克强敌,取得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



06

zhong

2020年的国家队选拔与以往是不同的,这主要还是因为疫情的缘故。

往常想要选出国家队,需要把集训队成员们聚集在一起,考足八场试,各种偏题怪题都体验过了,才有成为国家队的资格。可今年不早不晚,正好赶上新冠疫情爆发,于是这国家队的试便不知道该怎么考是好,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决定把全国赛前六名拉出来,代表中国去比国际赛。

于是我搭上了疫情的顺风车,成了国家队的一员。结果IMO的线上赛又推迟到了九月,于是我就成了很之前罕见的先到大学报到再参赛的选手,之后考的不是很好,不提也罢,幸好压线拿了金牌,不然感觉都没脸见人了(哭)。


漫谈母校

man tan mu xiao

华附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班级氛围。在奥班,同学们都是竞赛、综合、游戏三修,而且样样精通,这让我们班的氛围显得相当轻松愉快。之前每天周五选修课的时候,还会在同学们的组织下召开一周一度的班级文化节,输出班级文化,我在与大家一起组织文化节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说到母校,绕不开的肯定是学校的老师,在我一路走来的过程中,老师们都给我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与支持。如果没有学校的支持,我可能连集训队都进不去。哪怕在考场上,我也能感受到,有老师们在身后默默的支持着我,给予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奥赛奖牌榜

目前,我校的国际奥赛金牌总数位列广东省第一名,全国第六名。
滑动以下区域 查看

序号
年份
赛事及获奖等级
学生姓名
1
1987年
第2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
何建勋
2
1993年
第3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袁汉辉
3
1999年
第4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鑫
4
1999年
第4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
朱琪慧
5
2000年
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鑫
6
2000年
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朱琪慧
7
2002年
第3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陈阳
8
2002年
第3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刘伟山
9
2003年
第4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方家聪
10
2004年
第4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朱庆三
11
2004年
第4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黄志毅
12
2008年
第4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修远
13
2009年
第40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林倩
14
2014年
第4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郭浩宇
15
2017年
第5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任秋宇
16
2017年
第5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何天成
17
2019年
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胡苏麟
18
2020年
第52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古云天
19
2020年
第6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饶睿

- End -

▌来源:“中国数学会”9月28日、“罗博深数学”9月28日

▌鸣谢:华附教学处、桂鹏老师、陈嘉华老师

▌编辑:李芸  卫嘉瑜


相关链接:




征集聚清故事 | 欢迎亲们赐稿
信箱:hf_tougao@163.com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