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的基础教育,“事实”还是“观点”?

北北在北美 北北在北美 2022-07-20

思维方式决定着行为方式。思维决定行为、感受和需求。如果思维方式不现实,你将会因此身陷沮丧和挫折之中。如果思维方式过于悲观,你就会错失生活中很多快乐的事情。

——《批判性思维工具》


“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美国基础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01小学阶段



美国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学习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事实”VS“观点”

美国小学课堂上教孩子思辨能力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教孩子is that a fact or opinion(那是一个事实,还是观点)。

比如,足球是黑白相间的,是事实。足球是比篮球更好的运动,是观点。

说白了,事实,是能被证明是真还是假的一段陈述,而观点,是表达一种信念、感觉、看法的陈述,无须证明,而且每个人的观点可以不同

低年级阶段,孩子需要先攻克二者概念上的不同。

在美国小学里,常常有一些关于事实和观点的展示板,随时训练孩子们辨认它们的

区别

事实:就是可以反复证明的东西。关键词有:科学概念,数字,日期,历史事件,信息文等。

观点:是一个人的感受或者想法。关键词有:我觉得,我想,我相信,最...等等。

接下来,拿冰激凌举个例子。

关于冰激凌的事实:冰激凌很凉;吃完一个冰激凌,要吃大约50口;用牛奶可以做冰激凌。

关于冰激凌的观点:巧克力口味的冰激凌最好吃;每个人都喜欢吃冰激凌

不盲从、有主见的表达是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外在体现。学会了区分观点和事实,下一步就是教给孩子如何用批判性思维,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好方法是要追问到底,在课堂坚持“5Why"原则,也就是说,一个问题我会问五次“为什么”。

比如我们的数学考试没有考好,会问大家“为什么没有考好?”,等有人回答后我会问“为什么没有好好复习?”,接着我再问“为什么没有时间复习"...通常问到第四次、第五次时,我们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在这个不断提问与思考的过程中,挑战孩子的思维极限,等到他们再遇到新的问题时,也能打破砂锅问到底,想想这问题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02中学阶段



不可轻信“大实话”

等到了高年级,孩子们就要开始明白:有些信息确实是事实,但也会夹杂观点和偏见,最常见于孩子每天接触到的新闻。

比如,同样报道一个事件,《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也许说的都是事实,但讲述方式不一样,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对读者头脑形成的影响也会不一样。

英国一所中学的一堂历史课,就专门做了这方面的讨论。

下面这张海报,分别是二战结束后,法国、德国和英国三国的海报,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但价值偏向却大相径庭。

(法国的海报)

(德国的海报)

(英国的海报)

第一幅来自法国,法国是战胜国,但是战争结束后,向德国要求赔偿一直不顺利,德国一口咬定自己没能力赔偿,搞得法国没办法,干脆派了一个军队,跑到德国一个城市里,把整个城市给推平了……然后发出了这海报。

老师引导大家思考的问题是:

  • 这些漫画是否真的对于研究历史有价值?

  • 这些当然能记录那个时候法国人最真实的感受,但是反映的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历史状况么?

  • 媒体发布这样带有非常浓厚偏见色彩的漫画,引导的社会风气健康吗?

这种讨论,就是为了启发孩子们明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算媒体说的都是事实,我们也要多方调查,不要被表面的信息暗示所影响。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才能尽可能客观地还原整个事件的真实全貌。

所谓的“事实”都被加工过

美国孩子同样从小接受类似的训练。而且方法论非常系统。

在俄克拉荷马州,有一家名为“学生每日新闻”(Student Daily News)的网络媒体,经常选择各家媒体的重大报道,题目包罗万象,从斯诺登叛逃,到欧洲难民危机和美国大选,提供给当地的学生。

并附上思考题,让学生在阅读时思考,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哪些事实的阐述方式,已经带有明显的价值偏向,可能影响人们的客观判断……

比如,他们选择了The Indianapolis Star给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画的一张漫画。

上面写着Russia的电锯——代指在美国大选期间,有证据表明俄罗斯间接甚至直接操控了美国的大选结果;ISIS的刀——代指悬而未决的ISIS问题;一只小鸟(推特)——代指特朗普口无遮拦,推特治国;IRAN的炸弹——代指伊朗核问题未解决……右边的大象,代指特朗普把共和党推举到了风口浪尖(共和党内有很多人不满特朗普执政)。

整个漫画都在表示:只要这位总统在这些问题上稍不留神,就会酿成大问题。

分享这则漫画的同时,网站附上了两道思考题:

1、画风是一个漫画家对所画的作品直达主题的态度。你觉得下面哪个词用来描述这个漫画最合适?

a、感激的/支持的

b、已经放弃的/被打败的

c、轻松的/幽默的

d、讽刺的/冷嘲热讽的

2、这个漫画的标题叫:“川普总统的手已经闲不下来啦!”你同意这个漫画家对特朗普总统的评价吗?请作出解释。


一般来说,问题下面,网站还会有一些参考答案。但更多时候,这个所谓的“参考答案”会提醒学生们“这是个人看法。答案因人而异。”不是给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把问题完全开放给读者去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清醒独立批判性地接受新闻报道的习惯。

到了高中阶段,美国学校对孩子的思辨能力要求更高,不仅要懂得判断事实和观点,明白当别人在阐述事实时,一定会带上自己的痕迹,还要学会分析那些把“事实”伪装成“观点”的人,背后有什么动机。

有一所高中就让学生分析总统或者其他政要的公开讲话,看看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配合一些相关研究,来判断这些人的可信性。



事实和观点,俩个维度, 是我们观察世界,与人交流的基础。然而,经常混淆这俩个概念,常常使我们激发矛盾,甚至短兵相接。

所以我每次与美国人聊天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他们能够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会在不需要争论时混战一团。

在中国,我们很难改变学校教育环境,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就非常的重要。

培养高级思维能力,有两种比较有效方式:一个是通过问问题,第二个是通过做项目。

我们会在下一篇介绍如何通过问问题和做项目来培养孩子的高级思维能力。敬请期待!

请点下一篇:美国小学教育大纲供您参考

 


  •  往期推荐 

    🔗


  •  



  • 【我是江北北】


  • 80后,在大唐,UT斯达康,西门子,支付宝等公司工作18年+,做过开发,测试,项目经理,交付总监和培训导师;参加过开心辞典,做过美国人老板,热爱旅行和瑜伽,梦想啥也不干,成天环游世界;目前旅居美国,努力成为斜杠青年,蹒跚在财务自由的路上……没啥优点,就是有点爱折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