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物、地理、历史老师都来教艺术课,老师也要玩“跨界”?

艺术组 北京一零一中 2023-10-25


点击北京一零一中”关注我们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通过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10月16日上午

《中学跨学科整合美育课程开发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预备会

在一零一中阳光大厅举行

钢琴演奏的并不是高山流水

呀,怎么有人山人海的感觉呢


开题预备会现场

陆云泉、刘子森校长和陈默亲切交流

陆云泉校长亲临指导

参会老师直呼:

“太值得了!应该售票!”

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术老师毛亦婷老师主持活动



有料:课程万花筒



丁钰、田丽丽、张佩《敦煌艺术之美­——220窟舞乐图赏析》


下面我们欣赏敦煌壁画,然而,地理老师、历史老师登场了……


张佩老师在授课


01

地理学科张佩老师:围绕初中敦煌艺术欣赏专题,地理部分以“探究敦煌莫高窟壁画保持千年色泽如新的原因”为课程明线,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壁画颜料传入中国的途径——河西走廊,了解敦煌的地理位置;通过分析河西走廊的形成条件,认识敦煌所在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水文特征;通过分析与颜料保色相关的空气环境,认识敦煌的气候特征。帮助学生体会地理环境与敦煌艺术之间的暗线联系,并为历史和美术部分课程提供空间背景基础,共同构建起艺术与自然、人文、生活交相辉映的内在关系体系。

田丽丽老师在授课


02

历史学科田丽丽老师:我以“探究敦煌莫高窟壁画承载的文明交融与历史传承之美”为课程明线,通过讲述莫高窟修建的历史,让学生了解这幅壁画绘制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壁画内容中乐队用乐、舞蹈(种类——胡旋舞、舞蹈道具——小圆毯、胡旋舞对中原传统舞蹈的影响),了解多元民族文化的交融;通过史料分析,探究胡旋舞在唐朝盛行的原因,认识唐代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因素,认识国力的强盛,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社会开放包容是文化繁荣的条件。通过讲述唐朝安史之乱后胡旋舞的衰落与现代的重建,认识敦煌壁画对文化传承的意义。在地理基础上丰富了敦煌艺术之美的历史内涵,并为美术部分课程提供时代背景基础。

丁钰老师在授课


01

美术学科丁钰老师:这堂课整体设计是由看壁画导入,通过提问学生颜料来自于哪里,请学生欣赏色泽艳丽的矿物质颜料,带入欣赏情境。引入地理、历史知识学习,再通过历史回到美术。美术部分共涉及五个小环节。首先围绕美术语言本体线条,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中两种典型线描方式。第二,通过对比西方明暗衣纹造型,和中国传统线造型,引出线条的表现力;第三,通过详细讲解胡旋舞飘带局部,讲解线条表现力度和质感。第四,通过设问,对景写实你会这样描绘吗?学生回答“否”引申出中国画的创作方式“迁想妙得”。第五,总结敦煌美在线条和色彩中。


接下来《文艺复兴艺术之美》,我们欣赏世界名画,历史老师再次“乱入”……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妮夫妇的婚礼》 ,1434年,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美术学科祁晓雯老师:这幅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写实艺术之美,小狗、吊灯、拖鞋、水果、帽子、外套、镜子,甚至点燃的蜡烛都被画家赋予丰富的意义和内涵,学生们被高度写实的画面深深吸引,全神贯注地欣赏着。


祁晓雯、陈昂《文艺复兴艺术之美》课堂


历史学科陈昂老师:“画面描绘的真是婚礼现场吗?那可不一定哦!根据历史资料的研究,画面人物的身份场景,可能有不一样的解释,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破解谜团。”学生们顿时兴奋了起来。通过历史资料的解读,陈老师带领同学们感悟到:生活于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又是如何以生活为参照,在作品中抒发审美理想的。



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代的人,我们应该如何欣赏和理解一幅作品的艺术之美?这堂艺术和历史的融合课,在艺术的观察中训练思维,从美术的视角来感受作品的外显风貌,从历史的角度来探求作品的文化认知。一幅“确定”的作品在解读上的“不确定”,所有解读手段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不可见之物来到我们的视野之中”。


有聊:研讨闪火花


说课、聊课,生物老师也来啦……


美术老师刘佳琳和生物老师伊海静的跨学科说课《人体信息可视化探究》,融合了美术学科人体生命之美与生物学基本理论内容。这堂课他们已经进行了前期教学实践,非常具有创新价值。


刘佳琳(右)和伊海静讲课现场


《哆啦A Body—人体信息可视化研究》通过对达芬奇的基本介绍,发现其大量的解剖手稿和科学笔记,以人体骨骼,关节以及肌肉的研究为例,与学生一起发现数据可视化的可行性方法,总结出七种信息视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的美术作品绝不是简单的样式描摹,学生将内容转化成多种可视化信息图,通过图形语言,色彩语言和艺术表现三个维度的分析,在实践中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现场课的老师们





陈默、游文梅、孙淑松老师的跨美术、音乐、历史的《印象派艺术之美》说课。这是一节融合美术、音乐、历史、舞蹈、戏剧甚至上升到哲学思辨的艺术审美课,以审美为抓手,跨学科融合无所不包。


下午一点,“雪霁茶香”茶室,个别专家参与畅聊跨学科美育的话题继续进行,茶会持续到下午5点才结束。在轻松而又专注的自由交流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共同钻研的快感



有道:立项课题大有作为




《中学跨学科整合实施美育教学策略的研究》是2019海淀区教育学会立项课题,2020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研究时间三年。


通过多学科介入,调动多种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训练学生多维度思考,为学生架构完整的思维体系,学会从立体的维度分析知识内容,最终指向审美核心。



本次活动就是围绕这项市级课题开题所做的一次研讨。活动开始时,教师发展中心陈德收副校长结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从学校的教育理念“人文奠基”,谈到当下的“全人教育”趋势,表示《跨学科美育》具有宽泛的可开发领域,巨大的研究价值,该课题大有所为。



陈德收副校长讲话

陈德收校长发言


课题负责人陈默老师也指出,基础教育阶段夯实美育能为学生追求生命的幸福奠定精神基础,跨学科美育既能为未来社会培养完全之人助力,也能为教师打开一扇教研之窗,拓展教师的科研视野,搭建科研平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陈默老师在发言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家段鹏教授,深度解析多学科融合、跨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优秀案例成果,为开题后的研究理清方向。


段鹏教授在发言


各位专家还和老师们一起研讨了课例展示和说课,给予了很好的指导。


专家评课现场


为了学生美育,为培养“完全之人”,科研课题将数十位老师团结凝聚,丰富而广阔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寻。


新时代全面推进美育教育,这是全国基础教育的新热点,而北京一零一中的老师们的探索早已开始。


艺术组供稿

撰稿:陈   默

审核:魏立柱

编辑:大   熊



点亮底部小金花,让我知道你“在看”!

往期精彩内容


· 这一杯Mojito,能否让你爱上数学课?

· 新冠那年,我们难忘的毕业典礼

· 和着茉莉花,把菁菁校园折叠,收藏

· 重磅|国家级示范校!教育改革新任务

· 图文|高三开学:一零一人的温暖与使命

· 诺奖风向标!三校友同获斯隆研究奖

· 斩获牛津、剑桥三枚!捷报持续中

· 成长共同体|线上升旗仪式让我们泪流满面

· 年终盘点 | 30个大事,读懂一零一中的2019

·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访问北京一零一中

· 生态!校园跑羊驼,孔雀也失落

· 校友 | 北京一零一中原来有这么多院士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信息在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官网

http://www.beijing101.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