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说|面对挑战,你是自己的军旗
在我迷茫的十七岁里,
我并没能认清生活的真相。
我更愿意把我的高中时代
描述为一个线性过程,
青春的起点是一粒种子,
一零一是肥沃广袤的土壤,
我落入她宽宥的怀抱,
向天顶的最高处攀爬,
也向地底的最深处扎根。
热切地期盼我的高中故事
能为目前正在努力奔跑的你
带来共鸣与帮助。
马晨阳
2019届毕业生
北京一零一中2019届人文实验班毕业生
现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伯苓班
想去秘鲁的库斯科
拥有很多可爱朋友的珍贵的爱,因此是一个幸福的人
高考更像是
一种征服
01
历史的脉络严肃细密,真实的生活却历历可见。致胜时刻,我们务必再多做些什么来度过。如无必要,请不要投降。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竭尽所能地逃避任何与高考相似的场景。原因很简单:我的成绩太不稳定,又不愿意吃很多的苦。我曾经见过我的同学们有的在书上贴了厚厚的便签,有的一边走路一边读书。而我不然。
高中时期照片
高三最紧张的时刻,我却仍“大逆不道”地没有禁绝玩手机的“恶习”,我的父母开明地为我保留了“合法摸鱼”的空间。我始终觉得,即使是在高三,适度的休息、娱乐永远是必要的,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健康、乐观地投入“战斗”。
也许我们不必过分给自己加码,将高考视作无止境的“恐怖竞争”。在我看来高度紧绷的神经对最终的考试并无助益。
事实上,我们都还非常年轻,即使犯了什么错误或是看似十分重大的失误,也尚有转圜和修补的余裕。相较于无意义的比较而后陷入焦虑,我们必须和自己对话,越过那条精神上的卢比孔河。
高中时期和同学合影
高考更像是一种征服,征服阅卷人,征服心仪的大学,也是在自己的领地里不断开拓、高歌猛进。我并不擅长考试,也无意给高考的本质下一个定义。
疫情当下,这也是漫长的世界历史中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日子。外部世界的纷繁复杂有它自身的运行逻辑、背景、影响和意义,对于行将步入高考考场的学弟学妹们来说,并非要全然忽视,只是不要让这些纷繁复杂扰乱你的心绪。在无垠的知识的海洋里,你是自己的军旗。
学习的短板
也可以逆袭
02
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追求更高成绩是必要的。在这一方面,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务必相信并跟从老师们的指导”已经是我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建议。
一直以来,我的数学成绩都很差,我挂过科,曾经在一次统练里成为全班唯四没有上100分的同学之一。高三的时候,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练习的科目。全班四十五名同学,我是唯一一个选择补数学的。经常上课溜号,往往导数题第二小问就不会做的我,也终于意识到了高考迫在眉睫。
指导我的是数学王军兵老师,他一直教我们班,讲课风格独特,一节课下来能写几面板书。王老师并没有嫌弃我多少有点“笨蛋”,他甚至会主动加时,让我在他的指导下完成全部题目后再离开。高考时,我取得了145分的好成绩,可以说是考得最好的一门。王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帮助,甚至对我在大学学习高等数学也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高中毕业照
不仅仅是数学,我的几位老师几乎都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妙能力。优雅美丽的戴群老师教英语,在讲评完形填空时的大型“抬杠”现场总是充满快乐的粉红泡泡;地理李鹤老师十分幽默,在我们试图狡辩之前她会用一句“拉倒吧”结束战斗、转入正题;最近刚刚获评奖项的殷卫霞老师,她的课堂也总是充满趣味,干货不断,有一次我审题错误答题纸只得了17分,她温和地询问我的情况,至今难忘……
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做的话,向老师们寻求帮助永远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项。
在一零一获得
最坚定的力量
03
创建人文班、承办翱翔计划人文社科基地,一零一中学从不吝惜给她的学生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大咖云集的讲座、观摩学长学姐论文答辩环节……
大学时参加学校辩论队
因为一直以来就想学习世界史,我在高一的时候参加了“翱翔计划”,并最终经过选拔成功被选为第十批学员。我在专家导师的引领下,得以在自己渴望能够有所耕耘的领地有所开垦。
我有幸在中国社科院田德文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篇论文——现在看来或许它也不能算是一篇“论文”——但在课业繁杂、高考压力巨大的学生时代,一零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正锻炼学习能力、找到自己兴趣的平台。
一路走来,除了头脑的逐渐丰满,我还收获了许多真挚美丽的友谊。朋友们的帮助是我遇到困难时最珍贵也是最坚定的力量。作为那种“被夸奖就会成长”的类型,我永远感谢朋友们对我的帮助。
与朋友们的合影
比如一直以来都始终坚定的给予我许多正向反馈的雪雯;虽然不幸分属两个校区但终归还是考到了一起的李女士;和我一起往返教学楼和老师办公室,做了很多次作业搬运工的匿名“小动物”朋友;曾经一起在迪士尼和猫咖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的美女子若兮;因为辩论而结识的同苦共苦的家人们;我在“菠萝”里最亲密的伙伴们(我和我的室友把我们的宿舍称为“菠萝”,而我们是每天和Captain们Say Hello的海绵宝宝)……
如果累了就和朋友们聊聊天吧,朋友永远是最可靠的坚实力量,无论何时何处,总能在朋友们那里得到最真挚的祝福。年轻人应该有很多好朋友,作为成长的一部分。
选择专业:兴趣与学业兼顾
04
我不喜欢学数学,我喜欢学历史。高一到学校报道那天我就和那位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的“小动物”朋友一起当上了历史课代表。
我很喜欢我的历史邢秀清老师,我笃定地相信没有人能不喜欢上她的课。她并不太介意我的个体意识太过突出——我会在头一天晚上在群里“预约”找她答疑的名额。高中毕业后,我也仍然和邢老师保持着联系,她一如既往地乐于给予学生们无条件的关怀。
一个较为理想的高考成绩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在可供选择的范围内也务必“货比三家”,考虑自己的兴趣,学校的相关资源、地理位置以及基础设施情况,根据自己的情况综合考量作出判断。
我的一位老师曾对我说,应当真正对自己喜欢的专业满怀热忱(把它当作是自己的vocation)。因此,我始终将兴趣摆在了第一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支撑我们度过未来的种种困难,走向更远的未来。
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书
我选择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系并被录取。在这里读书的确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仅就我选修过的世界史课程来说,老师们的课堂都相当有趣,能够学到很多知识。
作为初学者,我没有什么资格对我所学的这门学科大谈特谈。但开卷有益,读书静心,我相信你能了解到探索每一世代的秩序如何维系、人们怎样生活、人类社会如何运转而代代繁衍至今是多么趣味盎然。
来南开你会
获得什么?
05
南开大学有不少响当当的Title——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是南开学子们重要的价值取向和永恒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培养爱国爱群、服务社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品质。
我所就读的世界史专业,在两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中均赫然在列。历史学院的学生们大多长期生活在僻静的津南一隅,这里藏书丰富,是宜于学习的天地。
我曾在2019年短暂地感受过那个“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大学面貌,疫情爆发后,绝大多数时间里,我自如地穿行在八里台和津南之间,参与学校或学院举办的一系列学业指导、学术讲座、日常娱乐活动之中。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
当然,这种“轻松”并非意味着我们可以就此“摆烂”,而是给机会让我们开始学着规划自己的生活:选什么样的课、是否要申请加入一些特色班或双辅修、要结交怎样的朋友、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甚至在人生势必会发生一些重大转向的时刻里,究竟是急流勇进还是另辟蹊径……
以上种种,作为大三学生,我也尚未探寻出准确答案。这一切,就留待各位学弟学妹在大学阶段尽情探索吧!
一零一中还有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他们正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想要了解更多一零一中优秀毕业生的故事,欢迎阅读:
学长说丨我的大学在西子湖畔
学长说丨高三虽苦,但奋斗很酷!
学长说 | 诺奖风向标!一零一中校友再获斯隆奖
学长说|敬畏生命,所以我选择了协和医学院
征稿启事
去年校园里黄叶斑斓的季节,我们想到,园子的四季轮回总是牵动着每一个一零一人的心,园子内外人的心也因此连在一起。
我们就试着约请各位学长学姐们,跟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青春与成长,谈一谈园子里的感悟,说一说园子外的广阔天地。可喜的是,我们得到了收到了积极的响应!“心电感应”没错了!一零一人是一家人。
这是一则面向一零一毕业生的长期征稿信息——
1.介绍自己的大学和专业,中学毕业的届别。
2.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比如中学时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力、素养以及经历,对大学生活有哪些帮助?又有哪些没来得及学习的遗憾,可以提醒学弟学妹?
3.面对“被高考支配的恐惧”、“专业选择的茫然”,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经验,帮助弟学妹“避坑”,考上理想的大学。
4.其他个性化的内容,比如特别想分享给学弟学妹们的故事和人生感悟,等等。
投稿要求:
1.字数不少于1000字;
2.配上相应的照片或视频,个人照片尽量涵盖中学和大学不同时期;
3.文章最好围绕自己的故事展开,具有故事性和可读性。
投稿方式:
1.邮箱投稿:beijing101z@126.com
2.微信投稿:公号后台留言
END
▻▻▻
撰稿:马晨阳
审核:高建民
往期推荐
▲春天,学校的*P3+3+3A∞G∞:1开了!
▲上学敢玩锤子?这是课!
▲Biu~小绿豆们发来爱的红心
圆明园校区
(本部)
国际教育
中心
温泉校区
石油分校
怀柔校区
矿大分校
大兴分校
上地校区
双榆树校区
一零一
实验学校
实验小学
石油附小
实验幼儿园
请为我们点个“赞”,再点个“在看”,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