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译所 | 当我们谈论儿童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Perch 碎金书坊 2023-05-18

关于谈论儿童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儿童史或能做出最切题的回答。


 

依往年经验,五月底邮箱里会出现人力部门发的邮件:家中孩子未满14岁的员工,61日放假一天。很人性化的考虑和安排,给父母时间带孩子过六一国际儿童节。

据网络搜索,1925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1949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改善儿童的生活,更好地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1949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旧的“4·4”儿童节,将6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正是由于对儿童的前所未有的关注,20世纪被称为“儿童的世纪”。



那么,问题来了:谁是儿童?

7岁是古今几乎没有变化分歧的一个年龄关键点,通常认为是儿童最脆弱阶段的结束。它在生理上很重要:7岁时乳牙脱落;从社会角度看也具有重要意义,7岁的儿童具有了言之成意的说话能力,可以初步分辨对错善恶,因而这是离开家庭(学徒/上学)的年龄,是从家庭向社会过渡的开始。

斯巴达的儿童7岁后即离开家庭,分成不同的群体或组,在集体生活中学习规则和纪律;雅典上层社会的儿童7岁时进入学校;中世纪贵族家庭的惯例,7岁的孩子就要送到同样等级的家庭中做侍从,学习礼仪和身为骑士和绅士的处世之道。在13世纪的法国,7岁是未成年人监护结束的年龄。

14岁(左右)也是一个重要的年龄分水岭。一般认为7-12岁(女孩)或14岁(男孩)为少年期,或第二童年期,14岁之后进入青春期。

1415世纪时,男孩10岁可以开始工作,12岁可以脱离父亲的监护,14岁可以结婚;女孩结婚或者皈依宗教的最低年龄是12岁;穷困家庭的孩子和孤儿更早就做学徒(男孩7岁,女孩10岁),受学徒契约的约束。

 


具体一些,当我们谈论儿童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是传宗接代,延续家族、宗族、城邦、社会乃至人类血脉?当然

斯巴达的儿童的成长目标,男孩子是成为群体首领、英勇战士,女孩子则是圣洁勇敢的母亲;在罗马社会,子女不多的家庭和无子女的婚姻会受到道德谴责。奥古斯都颁布法令鼓励婚姻。从图拉真到塞维鲁,政府都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帮助。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家庭需要依靠儿童才有希望在商人和公民社会建设中获得一个稳定的席位。

相比女孩,男孩被赋予更多的期待,他们代表的是社会生存、“家族”和姓氏延续的希望。在14491450年的黑死病期间,意大利菲力波·迪·伯纳德·马奈蒂的妻子、7个女儿和14岁的独子在一个月内相继撒手人寰。儿子皮耶罗死后父亲哀叹:“我就像一棵被砍掉根的树,从今以后我在这世上还有什么快乐可言?”而七个女儿的离去,却并未得到父亲的只言片语。




是天真美好,纯洁可爱?不一定。

在希腊罗马时代,儿童被认为没有太大价值,因为他们身体弱小,经济上没有生产能力,智力不成熟,道德上又无法进行惩罚。另一方面,他们因为自身能与神直接交流的纯洁而受到积极评价。

日内瓦第一所儿童学校的辅导教师称:“从孩子最稚嫩的年龄开始,只要注意看看孩子的一言一行就足以知道……孩子们心中或多或少都存有恶念。”天主教和新教都同意这一沿袭自奥古斯丁的传统观点,认为儿童从出生伊始就是原罪的产物。这一邪恶的本性尤其通过“致命的和可悲的习惯”表现出来。

中世纪时,儿童二重性的观点流行一时,认为儿童虽然弱小,但并非无罪,其缺点(贪吃、嫉妒、撒谎、不爱学习等)更多的是道德问题而非心理问题。




是玩具,是游戏,是小伙伴

游戏和玩具是儿童自然所需,其寓教于乐的功能和作用也很早就被开发出来。

在希腊化时代初期,亚里士多德就强调了幼年阶段游戏的重要性(《政治篇》)。古罗马儿童所拥有的玩具与如今的儿童玩具并没有本质不同:拨浪鼓和木铃用来集中摇篮中的婴儿的注意力,小男孩玩弹珠,小女孩打扮玩偶。雅典儿童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各种游戏活动(秋千、跳绳、风筝)和玩具(陀螺、玩偶、铁环)。

15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图像和文学资料涉及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玩具,游戏被视为儿童接受锻炼的一种重要体验。16世纪的拉丁语学习也利用了游戏的形式,为了不被从游戏中踢出去,孩子们在游戏中也要讲拉丁语,不然会被判罚佩戴“庸俗语言徽章”。

学校生活是学习与各种游戏如角色游戏、益智游戏、社交游戏等的交替过程。教育类游戏如拼图,历史、地理或语法卡片等广泛用于教学当中。




是教育,是学校,是望子成龙

斯巴达的儿童7岁离开家庭集体生活,接受被称为“阿戈革”的教育——以培养战士为目标,在其中要对抗饥饿和寒冷,进行高强度体育锻炼,学习演讲、阅读、歌唱和舞蹈、打猎、角斗等。

雅典上层社会的儿童在学校学习体操、唱歌、跳舞、语法、阅读、写作;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儿童下课后可以回家,被称为“教仆”的奴隶陪伴、保护他,检查他背诵课文,监督他在公共场合保持良好举止;

中世纪儿童的基础教育是阅读和歌唱——人们常常把7-11岁的儿童去的学校称为“歌唱学校”。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通过学习“人的文学”来接受富有公民目的性的自由文化教育,还需要学习数学、音乐和体操等。

受“圣童耶稣”的影响,最贫穷儿童的学校教育在17世纪开始发展。由基督教学校修士会管理的这些免收费用的慈善学校,主要目标是教化儿童养成良好习惯,并依据“实用性原则”,注重教授儿童未来做任何职业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和计算。女子学校还要加上“与她们的性别相适应的工作”,“适合女孩子的所有小技能”如刺绣、编制、缝纫等。

19世纪的学校概念与现代意义的学校已经相差无几,成为儿童适应社会的重要场所,校舍、教室、桌椅、教具、课本等各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发展。关于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法律如意大利的《卡萨蒂法》(1859年)、《科皮诺法》(1887年),法国的《费里法》,英国1870年的《教育法令》等先后颁布,规定义务教育的开始年龄及上限,有的还对作息时间、学习计划、教学建筑的标准等有所要求。

今天,我们不仅有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还有学而思和奥数,还有兴趣班。

 



关于谈论儿童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儿童史或能做出最切题的回答。

法国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1960年出版的代表著作之一《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公认为儿童史研究的起点。自阿里耶斯构思和写作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社会与儿童的关系及儿童史的研究都发生了变化,更多材料被发现,更多研究角度和观点相继提出。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西方儿童史》一书,正是在儿童史这一研究主题上,对阿里耶斯的奠基著作的补充、延续和深化。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以连贯的时间线串起24篇儿童史研究的主题论文,一方面针对重要的历史时期,突出最新研究成果所构成的主要框架,如中世纪、近代早期等;另一方面以专题史形式,深化了对某些比较重要的主题如现代弃儿、儿童务工、残疾儿童等的思考。

 

对儿童的认识、关注、教育等,是社会经济水平的反映,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年人对自身经验教训和长短处进行思考的一种投射,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期望,是对人类自身未来走向的关注。当我们在谈论儿童的时候,我们在谈论的是:未来。

儿童之中蕴藏着一切可能性。未来无远弗届。

By Perch

《西方儿童史》

作者: [意]艾格勒·贝奇 / [法]多米尼克·朱利亚 
译者:  申华明 / 卞晓平

定价: 上册 75.00,下册 79.00


《西方儿童史》(新史学译丛)是一部以儿童研究为主题的论著,按时间顺序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从古代到17世纪,下卷自18世纪迄今。全书一方面从不同时期社会对儿童的不同定义及对待、年龄段划分的变化、不同性别或不同年龄儿童的社会角色、儿童礼仪、家庭环境、学习规划、活动场所等角度,构成完整的儿童史框架;另一方面,以细节丰富、论证翔实的专题史形式,研究现代弃儿、儿童务工、残疾儿童等问题,深化了对西方儿童史重要主题的思考。


商务印书馆“新史学译丛”致力于引进史学新视角下的著作,以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冲破既往的研究传统,扩大历史认知的视野。译丛编委有多人任教于海外高校,选目视野广阔。译丛已出版《西方儿童史》和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的著作《面对死亡的人》,《西方青年史》也将与广大读者见面。


“新史学译丛'' 编辑委员会

主编:彭刚 陈恒

编委(按姓氏音序为次):

陈栋 陈新 顾晓伟 洪庆明 李任之 李子建 梁爽 刘北成 刘耀春 吕思聪 孙宏哲 王春华 岳秀坤


《西方儿童史》已入选中华读书报2016年4月月度好书榜



往期精彩回顾:

新书坊 | 《西方儿童史》

新书坊 |“可爱孩子"的“天性堕落”

新书坊 | 母与子

书天堂 | 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万里长桥”

新书坊 | 《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N.G.L.哈蒙德)

新书坊 | 贵族政治与战争的道德——西塞罗政治思想综述


谢谢观赏



碎金书坊

“碎金书坊”为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宣传公共号。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送上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的文史类新书书讯书摘,也将一一请出深藏在经典好书背后的作者、译者、责编,与读者共话那些令人无比着迷的思想与发现。

碎金中自有真知,期待着与您的相遇。


微信号:cpclassic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