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坊 | 张祖道:《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碎金文丛)

碎金书坊 碎金书坊
2024-10-25
新|书|坊

2024年17期


1950年代中国西南地区真实而生动的社会全景图像


如何科学地考察某一地域的文化、族群与风俗?人类学家的田野工作往往给人严肃、干涩的印象,但实际上田野调查最需要和人的日常生活打交道。张道祖先生的日记和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可以直接触碰到70年前潘光旦先生前往西南地区考察的鲜活历史场景:激情盎然的长江大桥建设工地,壮阔而秀丽的三峡风光,县城中热闹的集市,老秀才细致讲述土家的历史。这不仅是潘光旦先生实地调查、研究“土家”的第一手记录,也是1950年代西南地区日常生活生动的写照。

——编辑推荐

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

碎 金 文 丛

👆点击书影,即可购买👆

张祖道 著

2024年3月出版

ISBN:978-7-100-22746-9【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1956年12月到1957年1月,随潘光旦先生赴川东南、鄂西南走访土家期间留下的摄影纪录和田野日记。潘光旦先生凭借古籍文献资料整理和细致的田野考察,科学地总结出土家人独特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促成了对土家族的科学认知。

川鄂之行是潘光旦第二次土家调查之旅。作为学生和摄影记者,张祖道随行参与了这次调查,用影像和笔记录这次调查的全过程。书中既有新中国朝气蓬勃的建设场景,也有土家人淳朴的生活,朴素自然的影像和文字为我们交织出1950年代中国西南地区真实的社会景象。▲潘光旦先生

【作者简介】

张祖道(1922—2014),摄影家,湖南浏阳人,1945年进入西南联大社会学系就读,师从潘光旦、费孝通,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49年参军,1952年起任《新观察》杂志摄影记者,1985年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2012年荣获中国摄影最高荣誉“金像奖”终身成就奖。他从1940年代起拍摄大量有关清华园、老北京的影像,并前后十余次陪同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费孝通到湖北和江苏等地进行实地调查,拍摄了大量影像,并配以翔实严谨的文字记录,具有很高的学术文献价值。先后出版有《江村纪事》《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刹那——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剪影》。



目  录

和潘光旦先生一起识别“土家”——代序  口述 张祖道  记录 姜纬

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

情系土家研究  潘乃谷

后记






精彩试读

 

1月5日  星期六  小寒  西阳—秀山  小雨、阴今天要去秀山,我还有几本《酉阳州志》没有看完,心里很着急,7时半即起来赶着翻看,老杨也还有一部分想看、想抄的。潘先生说,今天去秀山,路程才104公里,不远,路也不难走,大家把书看完再走吧。结果,我们二人一直看到10时,方才出发。

调查途中潘光旦一行人合影(左二潘光旦)

在酉阳,我们受到县领导们的热情接待。每顿饭都有人陪着同吃,边吃边谈,不让我们感到受冷落;每顿饭都有酒、有好菜、有火锅。而且锅里离不开麻辣,要放很多的花椒和大红辣椒,让你吃得大口哈气,头上冒汗,用麻辣这味古老的“药方”助你驱除高山和盆地淤结的寒冷和湿气。四川人和四川厨师在外省做菜,老是埋怨烹煮的菜麻辣味不地道,就是因为外省市生产的花椒不行,没有川椒的味又劲又冲。不少四川人回乡,临走时带的土特产中少不了一味川椒。酉阳上桌的是山区一带的土火锅,铁制三角形炭盆上放个小铁锅,虽然外形不如城市专用的铜火锅,但其内容、其鲜美麻辣不亚于大城市。当我们在言谈中夸赞四川的泡菜,说我们这一路下来,无论是在县、镇食堂,还是一路打尖,在饭铺吃早饭、午餐,第一盘送上来的泡菜,家家不同,一家一个味道,可是又都酸香好吃,四川人腌泡菜真有一手。陪同的领导谦虚地连说:“平常,平常;一般,一般。”可是,从下顿开始,送上来的泡菜就开始起变化了,顿顿都不一样,日常泡菜一般是青菜、红白萝卜条、红辣椒等,现在则豇豆、刀豆、洋姜、莴笋、丝瓜、黄瓜、苦瓜、芥菜、苤蓝、元白菜和叫不出名的瓜、菜,都做成美味泡菜,我们大饱口福,赞不绝口。有些菜不是三五天就能泡成的,大概是厨师到镇上饭店、家庭找来的,甚至是干部家里的,真得感谢他们的一番好意。

住房里整天烧起大盆钢炭火,晚上是大瓦数灯泡,我们可以一直看书、写作到晚上12时火电厂停电熄灯为止。木炭燃烧无烟、无味,火力又强,冬天烤火和一年四季离不开的火锅都少不了它,应用广泛,所以场集的柴炭市场上它是一大类。

▲1957年1月5日潘先生一行在酉阳公路遥望龙潭大坝

上午10时,在小雨中出发,今日沿途要经过钟岭、渤海、龙潭、苦竺、龙池、官庄等乡镇。在路上见到雨天背东西的情景,川黔一带大山多,出门就要爬山,扛、扭东西都不方便,甚至困难,不像湘鄂赣的平坦道路,可以挑担推小车。他们背上背一个高出头顶的大竹篼,装的货物或家用物品更高出竹篼口一二尺,将遮雨的大斗笠戴在篼顶上,而不是自己的头顶上,看起来很新奇有趣,我因坐在车后,又在下雨,未能下来拍一张。像这样日常司空见惯的生活小景,活跃在这里的四川摄影工作者是不会启动照相机的。这就是“少见多怪”和“见怪不怪”,这就是创作灵感的一刹那,往往在人们认识的一点小差异中产生出一幅好作品。

……






 相关推荐

好书房 | 杨联陞:《哈佛遗墨》(修订本)(碎金文丛)



好书房 | 陈达:浪迹十年之联大琐记(碎金文丛)



好书房 | 杨联陞:《莲生书简》(碎金文丛)



新书坊 | 辑碎金而显真知,《碎金文丛》第四辑推出



编译所 | 潘光旦:社会学学者研究历史文化的典范



编译所 | 潘光旦: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文案 | 齐群
  微信编辑 | 张鹏


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众号

欢迎关注,了解更多精彩


 
豆瓣小站:"碎金书坊"(cpclassics)https://www.douban.com/people/23189945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碎金书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