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陪娃时,我们在说什么?
“
关注并「置顶」我,陪娃不愁玩什么。
► 点上方「天赋一饼」
► 点右上角「...」
► 选择「设为星标」
我是Daisy,慕尼黑工大金融硕士毕业,
饼饼是我的女儿,出生于2017年10月,名字是爸爸Lam取的,
为什么要强调张小娴呢?因为这样显得我很精致。
休产假在家,开了这个公众号,来记录我跟女儿在家玩的启蒙小游戏,
今天,饼饼一周岁了。
▲ 岁月静好的假象
一年的时间,好像就是眨下眼的功夫。
这句话说得云淡风轻,连我自己都差点信了。
我曾以为,所有宝宝都是动不动不睡,时不时绝食,一不顺心就满地打滚的天使。直到Lam前几天给我看了一篇文章,我才知道,原来他们管我女儿这种叫做「高需求宝宝」,与它对应的词是「死得快妈妈」。
陪她玩,成了琐碎日常里唯一的光茫。
整理了饼饼出生以来的照片,我发现,在过去六个月里,
▲ 密集恐惧症的噩梦
这可能是我靠颜值撑起来的18年人生里,坚持最久的一件事。
我一边努力控制承包下整个世界玩具的购物欲,摒弃声光电,尽量只选经典的开放性玩具,另一边开始根据她的兴趣,亲自为她设计准备小游戏。
这个过程中,我还悟出一个真理:再强大的购物欲,只要足够穷,都可以控制。
带娃空闲时间少得可怜,我们用来做游戏的材料,
▲ 探索“忙碌板”(busy board)
我的用心似乎没白费。她感知,研究,探索,琢磨,
这个看似只会咿咿呀呀的小婴儿,
我听说,用进化论解释婴儿频繁夜奶的原因是,他们需要把妈妈搞得精疲力竭,无力马上给ta生弟弟妹妹,以确保自己的奶够喝,存活下来。
人的精力有限, 选择了夜店就等于放弃了思考,选择了抖音就等于放弃了读书,选择了夜奶就等于放弃了造人。这个道理,连婴儿都懂。
继续说游戏的事情。
兴趣一旦被激发,大脑便像海绵一样汲取信息。
▲ 冰格里的大自然
而她的「越来越会玩」,也激发了我无限的灵感和创造欲望。
每天晚上,当Lam开始唱起哄睡曲,
实际上,这是我一天里最放松的时刻。
娃睡了,你懂的。
▲ 刷自由的我
我们玩过的早教游戏,涵盖了感官刺激、精细动作、美术创意、
此处进音乐「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我所说的「早教」,并非传统早教班的「教」,也与灌输知识毫不相干。
人一生的学习如同跑一场马拉松,抢跑几步的意义真的不大。
我做这些的初衷,不是为了让她早点会背唐诗、记单词、做算术,而是
有目的地玩。
▲ 橡皮泥曲奇饼
我希望这些小游戏可以满足她饥渴的大脑、强烈的探索欲,
如果游戏过程可以培养她的专注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
▲ 大米蝴蝶面感官游戏(sensory play)
我加过一个在德十月宝宝的妈妈群,
我观察到,同一个小游戏,同样的道具,
▲ 透明袋里的手指涂鸦
我希望在饼饼的周岁这天,做一件「有趣又意义」的事。
什么事情既有趣又有意义呢?
当然是买包。
除了买包犒劳自己辛苦的一年,我做的第二有意义的事就是,开了这个公众号,一个纯粹起源于爱的小空间。在这里,我记录分享我们在家玩的小游戏,和育儿的收获点滴。
越是认真陪伴,越发觉陪伴是个很有用的事情。
我喜欢看女儿认真游戏的样子,或是大笑,或是专注,或是热切地与我互动,或是安静地独立探索。当然,我最爱的是她全神贯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来粘我的样子。
我看到她天性里埋藏的一些东西在游戏中被激活,这一点在最近读的一本书里也找到了理论依据。而越是深挖陪玩的学问,越觉自己仍在门口徘徊。
用心陪娃的意义不会立竿见影,而是如同埋下一粒种子,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
这个文艺的结尾我给满分。
Daisy
于 家里沙发上
首期游戏预告——「想玩涂鸦又怕脏乱,破解方法在这里」
微信公众号:天赋一饼
ID:tf1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