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儿医给我上了一课,身上冒出小黑点,千万别大意!

我是黛西 天赋一饼 2022-11-16
文 | 黛西
刚来德国的时候,一个德国男生邀请我,周末一起去慕尼黑周边的湖上划船。
莺飞草长的四月,我们穿过树林小径,来到湖边的草地,席地并肩而坐。
湖上的风拂面而来,阳光洒在他的头发上,他转过身,望着我的眼睛,认真地说:
Daisy,你应该去打个蜱虫疫苗。
我没太在意。
谁还不是被吓大的?虫子咬了能怎样?顶多疼几天就完事了!
后来,我越来越多听说这个虫子,感觉他们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
深深的不安全感,让我从超市里买了一个蜱虫钳。

▼ 这种东西

钳子买了十几年,至今有幸没派上用场,但我身边确实有几个朋友被蜱虫咬了。
喝饱血了的蜱虫,在皮肤上抓了个现形,那画面有多心,让安徽疾控来告诉你

可能引起不适,慎点!!!

我们生活的德国黑森州,是蜱虫出没的高风险区。
之前给饼饼做体检的时候,儿医听说我们经常往林子里钻,但一针蜱虫疫苗都没打,苦口婆心地给我上了一课,听得我头皮发麻。
蜱虫是很多人都不够重视的夏季隐患,国内也频频有蜱虫叮咬后患重病的新闻。
大家普遍更重视防蚊,因为蚊子叮咬是大概率事件,蜱虫叮咬是小概率事件。 
但是,蚊子传染的大多数病,已经可以扼杀在源头上了,而蜱虫不一样,蜱虫可以携带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32种原虫性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资料)
蜱虫本身没有毒,大多数时候,蜱虫咬了不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仅出现局部皮肤损害,比如红斑、瘀点、结节、溃疡等。
怕就怕在,有的蜱虫携带病原微生物,借着喝血的机会,传播疾病,尤其是没有及时发现并正确移除的情况下。
蜱虫可能传播的主要疾病中,有两个病比较常见的,一是莱姆病(Lyme),二是森林脑炎(FSME)。
大家还记得加拿大摇滚小天后艾薇儿吗?

她就是在2013年底得了莱姆病,大红大紫时退出了公众视线。

几年后,她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13年12月,我患上了莱姆病,我当时觉得自己不能呼吸。5个月卧床不起,一度觉得自己快要死了。不能吃饭,甚至一周没办法淋浴,生活陷入了崩溃。

艾薇儿当时发现得太晚了,据她说,光是确诊就花了5个月,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用了四年多时间,身体才恢复。
她当时患莱姆病的最可能原因,就是春天被蜱虫叮咬了,而那只蜱虫好死不死正好携带病毒。
莱姆病(Lyme)的早期皮肤表现是,叮咬部位出现圆形红斑,中心可能比较暗,边缘会逐渐扩散。

图片来源NHS
还可能有发烧、打寒战、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会损害神经系统。
莱姆病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会潜伏7-14天,长的时候1-2个月,最少也会等3天后才发病。
所以如果被蜱虫咬了,当天就出现了红肿,那应该不是莱姆病,没这么快的。
反而是接下来的3天到2个月内,要密切留意叮咬处,看看有没有出现圆形红斑。
森林脑炎(FSME)可轻可重。
有些人几乎无症状,或只是低烧几天,有些人会出现高烧、呕吐、抽搐、甚至偏瘫,因为病毒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
1/3的重症病人会出现后遗症,比如长期疲劳,记忆力下降等等。
莱姆病(Lyme)是细菌引起的,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确诊之后,可以用抗生素治疗。
森林脑炎(FSME)是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只能靠自愈,但好在有疫苗可以预防。
儿医让我们打的“蜱虫疫苗”,就是预防森林脑炎的。(南德是蜱虫高危区,生活在德国的姐妹们,可以咨询下家庭医生和儿医)

▼ 德国小树林里的蜱虫警告

除了这两种病,中国疾控制中心前些年还发现了另一个蜱虫携带的新型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主要症状是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伴随一系列的出血倾向。
病情比较严重的,还会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少数危重的病例,可能休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2017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急需研究的重点疾病清单”,目前已在亚洲多个国家流行,国内已经有超过20个省份的人感染,目前也是无药可治。
写这些不是来吓大伙的,是想给姐妹们提个醒:
4-10月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时段,尤其是七八月穿得少,皮肤裸露面积大,更容易被蜱虫盯上。
这两年很流行露营,很多人暑假也会带娃去草木茂盛的大自然里玩,别光防蚊防晒,一定要防蜱虫。
草从里,小树林里,甚至小区的灌木丛和一点的草地上,都可能和蜱虫邂逅。
蜱虫不会飞,不像蚊子那样在你耳朵边上嗡嗡,它们行动缓慢,叮咬初期没有痛感,作案很隐蔽,不留神的话,可能不会及时发现。
像莱姆病还有潜伏期,很多人发病后很难和被蜱虫叮咬的事联系到一块儿,艾薇儿就是这样,确诊就花了几个月,受二茬罪。
蜱虫咬人很恶心,它不像蚊子那样咬完拉倒了,而是可以“钻”在皮肤里几天,喝血喝到扶墙走为止。
钻进皮肤的蜱虫,只露一个黑色的尾部在皮肤外边,不仔细看就是一个黑点儿。
大家也别过度紧张哈,蜱虫本身没毒,大多数情况下,蜱虫叮咬是不会传染疾病的。
它是薛定谔的蜱虫,在叮咬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究竟携不携带病原体。
虽然大多数时候没事,但也挺膈应人的,所以做好预防,尽量别给它上身的机会。
被儿医教育后,我学习整理了CDC和NHS上关于蜱虫预防和补救的方法,给姐妹们参考。
  • 怎么预防蜱虫叮咬?

1. 在树林、灌木丛或草地上,尽量少裸露皮肤。
尽量别穿露脚趾脚面的凉鞋,尽量穿长袖长裤,尽量把裤子扎进袜子里。
去树林草丛最好穿浅色衣服,更容易发现蜱虫的附着。
2. 户外活动回家,相互检查全身皮肤和衣服,看有没有可疑的小黑点儿。
它和黑痣的区别是,蜱虫咬的“小黑点”周围一般会出现明显红肿,叮咬处的皮肤表面摸上去是硬的。
3. 户外活动回家,2小时内洗个澡,用热水洗衣服,有助于去除蜱虫。
蜱虫可能会附着在衣物上,所以回家一定养成换衣服的习惯,不然附着在衣服上的蜱虫掉落在床单上沙发上,瞅准机会就会爬上皮肤。
4. 两个月以上的娃,户外活动可以用20%(或以上)的避蚊胺溶液,减少被蜱虫盯上的概率。
5. 蜱虫高风险区,接种疫苗,预防蜱虫传染病(森林脑炎)。

生活在德国的姐妹们可以咨询家庭医生和儿医,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 已经被蜱虫叮了,怎么办?
拔了。
不是烟头烫、不是用针挑、不是敷麻药、也不是给蜱虫灌酒。
拔蜱虫的国际通用步骤是:

1. 用专用的镊子或钳子,夹住蜱虫头部,注意不要夹腹部,尽可能靠近皮肤一端夹。

2. 以稳定而均匀的力量,垂直向上拔出,注意不要扭转,不要猛拉,不要手抖。

3. 拔掉蜱虫后,用酒精或肥皂水擦洗叮咬部位和手部。

图片来源CDC

拔下来的蜱虫,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万一伤口恶化了,可以作为医生处理的参考。

  • 被蜱虫咬了,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1. 自己不会拔。

2. 皮疹不断变大,几天后出现莱姆病的圆圈红斑。

3. 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

4. 叮咬部位疑似感染(持续疼痛、渗水、化脓)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蜱虫的那些事儿,天的5毛钱就掏到这里了。
地球太可怕了,我要回火星了家人们。

黛西

你可能还喜欢读:

家里两个得新冠的还写段子,我为什么这么想得开?

德国的幼小衔接,上的和没上的都沉默了。。。

一放假就把娃安排得明明白白,损失太多!

黛西好物推荐,暑假极简书单

放假了,让我来承包你家娃的暑假读物,三套书,年龄合适可以闭眼入。

一套故事书,福泽由美子的《刺猬医生》和《松鼠学校》两个系列。▼
一套通识书,风靡全球的德国现象级绘本《小兔菲利克斯游世界》。▼

一套科普书,全套60册,买到就是赚的福利价,在隔壁黛你安排了,新用户记得关注后先领5元无门槛优惠券。▼


黛西专辑精选

01 卧底德国幼儿园    02 亲子共读和童书
03 玩具与桌游选择    04 家里蹲陪玩秘籍
05 孩子心里怎么想    07 养育小事与大事
07 金融女聊点财商    08 宇宙最端正启蒙
09 和你一起变更好    10 这是真实的德国
11 天秤女的收纳术    12 如果你想认识我
点赞“在看”转发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