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有一条留言很有意思,她说,看黛西的文章,感觉一天到晚都在鸡情商、鸡素质、鸡社交,所以真的没给娃上过任何网课吗?像幼小衔接、学前启蒙这些,就完全躺平顺其自然吗?我也给饼饼报过网课,素养类的美术课,学科类的思维课,都有试过。美术课现在还在上,思维课没坚持下来(她嫌累脑子....)。相反我想说的是,幼小衔接、学前启蒙等等,网课只是一种形式,真不必依赖于网课。饼饼今年夏天就上小学了,关于学前启蒙也走了些弯路,摸索出来了我认为重要的三样东西,一个方法,一个理念,一个误区,今天和姐妹们聊5毛钱的。哎,我多羡慕你们!要是早几年有人告诉我这些,我也不用走弯路了。
1. 一个方法:听
很多姐妹说,感觉没时间给孩子做启蒙,每天幼儿园接回来收拾收拾,吃完饭消消食,就洗洗睡了。其实,人都有很多“暗时间”,拿咱们自己来说,洗澡,坐车,做家务的时候,都是可以利用起来的“暗时间”。我洗澡时候会构思文章,好几篇爆文的灵感都是站在花洒下思考,脑子里突然迸出来的。做家务时候习惯听书,微信读书app可以用AI朗读,还可以选男声女声,一边拖地一边听,拖完地板整个人都变深刻了。孩子也有很多这样的“暗时间”,我接娃时候看到,饼饼的幼儿园老师也会利用这些“暗时间”给孩子们熏听。娃们在活动室里玩,放的是比较安静的韵谣儿歌;娃们在运动室里疯,放的是有节奏感的儿歌;娃们中午在安静室休息,放的是他们点播的故事。
一般情况下,德国幼儿园是不给娃看电子屏幕的,毕竟现在的孩子在家看屏幕的时间已经够长了,眼睛负担够重了。别说国内孩子们上网课了,我在德国也经常看到父母给还在吃辅食的小婴儿看平板,大孩子更不用说了,人手一个平板,坐在那划拉一小时。当父母的能有啥坏心眼呢?不就是想安安静静地吃完一顿饭么!为了控制饼饼的屏幕时间,我给饼饼买过好几台听力机,替代了一大部分的ipad时间。本来只是为了维稳,但意外地发现,“听”不光省眼睛,也是一个很省心的启蒙方式。坐车时候听,外出吃饭听,陪我们逛家具无聊时候听... … 反正这些时间发呆也是呆过去了,还不如利用起来磨耳朵。(饼饼脖子上挂的听力机是我们很喜欢的,今年新产品,准备这周推荐给大家的,今天忍不住先剧透了)饼饼尤其喜欢听牛津树里kipper一家的故事,还有我给她读过的绘本的音频,童话故事,sss儿歌等等,都是她经常带在身边听的。给娃听的内容,一定要匹配他们的语言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建立语音和语义连结,也就是有效的“磨耳朵”。
2. 一个理念: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这个词,以前觉得是空话套话,现在发现真的是大智慧,可以用在学习的方方面面。我对娃的学前启蒙态度是,她一定要知道,学这个到底有啥用,和我的关系是什么,可以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娃应该看到,我不是为了写字母而写字母,不是为了识汉字而识汉字,文字是有很大用处的,和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可以写名字,写好朋友的名字,所以当你画了一幅画,想送给好朋友,你就可以在画上署自己名,写上朋友的名字,这就是用处。比如过生日时候,饼饼自己写了几乎所有的邀请卡,当然我有帮她写模版,她来比葫芦画瓢。写到一半我发现,她帮不了忙,还是我自己写更省事省时间,但这个过程对她是有意义的,她看到了字母的用处,字母与我、与我的生活的关联,自然会更有动力练习和学习。
3. 一个误区:太重视“是什么”
学前启蒙中,我觉得最容易进的误区是,太重视让孩子知道“是什么”了。
我之前看过一个伟大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采访,费曼讲了在他小时候,父亲是怎么教他的。
有次去郊游,一个孩子对小费曼说,你看见那只鸟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看见那鸟儿了吗?它叫xxxxx(爸爸胡乱编了个名字),在意大利,人们把它叫做“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鹈”,日本人叫它“塔诺特克达”。
我可以告诉你世界上所有语言怎么叫这种鸟,但是孩子,你仍然对这只鸟一无所知。
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只鸟在做什么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看了一会儿,爸爸问小费曼,那鸟儿总是在啄它的羽毛,它一边走一边在啄自己的羽毛,你看见了吗?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费曼说,大概是它飞的时候弄乱了羽毛,所以要啄着把羽毛再梳理整齐?父亲继续引导小费曼观察,发现它并不是在整理羽毛,而是得出了另一个结论,有虱子在咬它。“虱子在吃羽毛上的蛋白质,虱子的腿上又分泌蜡,蜡又有螨来吃,螨吃了不消化,就拉出来粘粘的像糖一样的东西,细菌又在这上头生长。你要知道,有食物存在的地方,就一定会存在以它作食物而生存的生物。”费曼回忆完父亲的这段话后说,我现在知道了,那个鸟脚上的并不一定是虱子,虱子的腿上也不一定有更小的生物。
父亲告诉我的东西,也许在细节上不准确,但他却教给我根本上正确的东西:“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是有区别的。要不怎么人家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我们只会做物理卷子呢!我们太重视让孩子知道“是什么”了,但是,“是什么”往往是知识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让娃用眼睛观察、用心体验,和他们讨论交流看到的和想到的,哪怕结论并不准确,重要的是思考过程。现在一说起学前教育,似乎有两个阵营,如果你不卷起来,那就是躺平派,如果你不躺平,那就得使劲卷。对待儿童教育,我认为就像对待世界上绝大多数事一样,找到一个中间的平衡点,而不是站阵营。如果关注点都在“学什么”上,忽视了孩子作为“人”的发展,那是本末倒置。如果只关注孩子的社交情感发展,在认知水平上躺平不管,那也不能叫“全人教育”。中庸之道和保持平衡,这本来是咱们中国古人的大智慧,可惜今天的人们几乎都忘了。
📍📖 你可能还喜欢读
📍🛒 黛西好物推荐
🍪 儿童防晒&洗护|每年春夏都回购,这个一条龙服务不会忘
🍪 防晒&德系护肤|买的时候没以为这么好用,原来宝藏就在家门口
姐妹们,微信大改版,只有⭐️星标公号才能收到图文并茂的推送,不然就是个没有灵魂的小图。
为了咱们不失联,为了黛西有动力再写三十年,请点几下,⭐️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不开打赏,喜欢请点赞+在看+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