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黛西
前两天,小伙伴转给我一个帖子,问我出国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困扰。
帖子是一个德国留学生发的,原帖比较长,大致意思是,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在德国上学,现在快毕业了,想留在德国找工作。之前一直在妥协,但现在她不想妥协了,于是她妈妈很生气,要跟她断绝关系,把她拉黑了。“外面就是天好地好,你也应该回国,因为你的爸爸妈妈都在国内。”
“你怎么能把爸爸妈妈抛在国内,自己远走他乡?你不能学那些自私的孩子。”
“千疼万疼抚养你,长大落了个这样的下场,你有没有良心?”
“我们从小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没让你受一点罪,你就是来这样报答我们的?”
“以后不会再供养你一分钱,从今往后爸爸妈妈存钱养老,你就当没有爸爸妈妈。”
“如果你不回国,这个家有妈妈的一天,就永远不欢迎你回来,死了也不要回来。”
这些聊天记录看得我快要窒息了,女生最后回了个“知道了”。
女生说,身边没有朋友能说这些心事,跑到微博上倾诉求安慰。有人说,先把父母养你供你留学的钱还给他们,你再硬气。还有人说,你在德国不回来,说难听点儿他们已经没小孩了,知道靠不住你了才不供你的。我继续往下滑评论,往下滑,使劲滑,想找一些不同的声音。作为同是德国留过学的人,同是家里的独生女,我突然很想替这个女生写点儿什么,也许她能看到呢。
她好像没有说要护照一撕卖给德国吧?也好像没有说准备六亲不认吧?
按照那些网友的神逻辑,农村孩子考到北京上大学,只要毕业留在在北京工作就是自私,就是没有良心。通过这个帖子的评论,我看到了网络道德判官可以多么可怕。写下那些话的人,不知道现实世界中的他们,到底处在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状态?是不是把父母养他们的钱全都还回去了?待在父母身边,是养老还是啃老呢?一个网友说,你妈说得没错啊,你不回来给我养老,我当初为什么生你?我真的三观稀碎,我在这儿天天肝文章,啥时候有过上万的赞!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因为你是我生的,你是我养的,我在你身上花了钱,所以你就属于我,你就欠我的,你就不要跟我谈独立人格。只要你敢反驳,你有自己的想法,你敢妄想过自己的人生,只要一句话就能对你造成一万点伤害。
人际关系中,很宝贵的一个能力是区分“这是谁的课题”。
结婚生孩子,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养这个孩子,这些都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课题。孩子成年了,他们又会面临自己的人生路怎么走,怎么选择,这是孩子的课题。如果这时候父母跳出来说,我不同意你这么走,你应该那么走,这就是干涉他人的课题。有人会说,难道孩子是天王老子吗?他想干啥就干啥?我就不能有我的想法了?你可以选择不再给成年的孩子打生活费,就像开头那个女生妈妈说的,“从今往后,每一分钱都是给自己养老存的”。没毛病,如何处理分配自己的收入,这是你的自由,你在处理自己的课题。你做了这个选择后,孩子也会面临新的选择,如果不能很快找到工作,是借钱过渡也要坚持留在德国,还是就此妥协老老实实回家?每个人都只需要处理自己的课题,不要去帮别人做选择。人际关系中模糊了边界,干涉别人课题,必定会爆发矛盾,包括家人关系和夫妻关系在内。所有人际关系都要平衡两种关系,一个是人和人之间的亲和性,一个是人和人之间的自主性。我们中国父母向来不缺亲和性,全世界最爱孩子的大概就是中国父母了。但啥都讲究个分寸,亲和性过了头,就会挤压关系中的自主性。有了孩子以后,我也经常提醒自己,虽然孩子在小时候很依赖我们,好像全部“属于”我们,但他们终究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子女一场注定渐行渐远。如果做父母的不接受这个过程,想让长大的孩子永远留在巢里,和自己生活深度绑定,迫使他们和自己“共生”,这是一种病态心理。📍📹 你可能还喜欢看
谢谢你们点的小红心❤️
🍪 老同学找到我说,裁员潮要来了,想中年叛逆一把....
为了咱们不失联,请⭐️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看多了就会发现,在这个“娱乐至上、内容已死”的互联网上,还有人在努力输出好内容。(疯狂暗示说的就是我)
📍📖 点图收藏五年干货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