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美丽”品牌,传“莹光”精神!他们在实践中奋发有为~

教育之江 2021-10-14


2018年,省教育厅党委组织开展了全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示范群“双百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工作,105个特色品牌和60个示范群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双百示范”工程项目。(全名单戳这里


近日,“教育之江”双微开设高校党建“双百示范”工程项目专栏,聚焦这些特色品牌和示范群的亮点实招!一起来看看杭州师范大学是如何助推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吧!


强化党建引领

打造“1+1美丽支部”品牌项目


△  “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示例图

作为高校中一个特殊又关键的组织,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内容主要围绕党员教育发展、开展组织生活,但现实中各个支部零散式运行,难以发挥学生党员这一优秀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更难以充分实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主动破解这一难题,推出“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即每个党支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支部“美丽”品牌项目,实现理念、内容、载体三个维度的创新,以及设计、服务、抓手三个方面的转变,从而达到实践育人目的。


多维创新,聚焦特色项目


△  学院党委组织赴贵州洛香艺术支教团队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打造“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过程中,追求理念、内容和载体三个维度不断创新。


以理念创新为基础。学院党委将育人作为出发点,将党员作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支部(引领)+艺术先锋(实践)+党建品牌(培育)”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凸显艺术专业党员的艺术实践能力,打造基于专业特色和育人目标的党建特色品牌。


以内容创新为核心。学院各学生党支部的品牌活动项目,分别结合支部学生的专业学科优势,同时紧扣时事政治热点以及学校大事要事。既有促进学风建设的品牌活动,满足学院的学风建设需要;又有助力美化校园的服务活动,满足新校区的建设发展需要;还有主题墙绘实践的特色活动,满足党员的专业能力发展需要。



以载体创新为抓手。以往学院开展各项育人工作,学生组织干部或是班委充当了主力军,而“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则以学生党支部为龙头,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双面结合,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和现实活动平台开展育人工作。


多方实践,突出党员引领


△  党员在彩虹课堂接待台湾高校代表团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打造出的“美丽”品牌项目,包括:彩虹课堂、美画校园、五美寝室、校友寻访、七彩墙绘等,实现了一个支部一个特色的党建“美丽品牌”建设目标。


模式推行一年多来,学院通过加强学生党员的榜样引领作用,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学生党员在其中扮演主角,通过党员寝室挂牌、学生公寓橱窗展示党员风采等活动,秉持身份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荣誉意识、奉献意识,以实际行动彰显自己的身份。


学生党员充分结合学科专业优势,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十九大精神手抄报、学风原创漫画等主题活动,积极投身校园大事要事。


学生党员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参与亚洲第一届艺游学论坛、《融纳》盲人绘画作品展、全国首届美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基本功展示等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从而成长为艺术先锋。


多元育人,实现全面发展


△ 党员赴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并宣誓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以问题导向为主线,在设计方面,由党支部原有的散状运作模式,转变为由党委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在服务方面,由重在校外的服务活动,转变为基于校内的服务活动;在抓手方面,主力军由学生组织转变为学生支部。


“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发挥教育、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促使美术学院形成了多元化、多领域的育人网络。


拓展活动育人。支部书记在思想上引领、实践中带头,学生党员在工作中磨练、服务中成长。例如美丽互联项目,在支部书记分管工作领域中创新,一方面,“引进来”——以校友返校日为桥梁;另一方面,“走出去”——以校友寻访活动为纽带,党员在实践参与中发光发热,更是将饮水思源的立德树人内涵植根于校友服务工作之中。


优化组织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主动对标党支部“双指数”,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及特色党日活动,加强支部建设,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建优秀工作案例。其中,彩虹课堂荣获了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优秀品牌活动,杭州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并入选杭州市教育系统主题党日活动十佳案例。


强化文化育人。“美丽”品牌项目寓立德树人的内涵于实践之中,通过各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营造文明寝室、文明课堂、文明班级等优秀文化氛围;同时,以校风反哺学生党员自身,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接力“莹光精神”

弘扬师德师风


△  政治与社会学院莹光支教小分队

2018年暑期赴镇安学校支教


“愿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是鲁迅先生《热风》中提到的萤火虫精神。“莹”谐音“萤”,“莹光”中“莹”代指90后优秀乡村教师、杭师大公共管理(政治与社会)学院2013届优秀学子陈莹丽。陈莹丽因病倒在讲台后,她的事迹受到省委书记车俊肯定批示,全国各大媒体集体点赞,陈莹丽也被评为浙江省师德楷模,入围“中国好人”。


事迹传回母校后,师生围绕“我们的师范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精神;育人中我们老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风貌”展开大讨论、大反思,在感动中逐渐归纳、提炼出“莹光精神”:即莹光之于情怀,是一种小爱,但种子接力,足以传递仁爱的巨大能量;莹光之于岗位,是一份平凡的事业,但敬业担当,默默奉献,铸就师魂;莹光之于社会,是一种知行合一,行动为先,通过精彩实践,立德树人。一年多,围绕莹光接力,弘扬师德师风,学院师生精彩实践,奋发有为。


精神培土,

发现身边陈莹丽式感人群像


△  政治与社会学院卢福营教授团队

在农村就基层农村治理进行调研


“学高身正为师范,品德端嘉为榜样”,学院在大讨论莹光精神之时,自我总结发现,莹光精神早有传承,学院教师结合学科优势与研究特长,长期问道基层,已经产生了一批陈莹丽式的感人群像:有数十年如一日深入农村,致力于武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创新与发展等基层治理创新研究的卢福营教授;有搜集大量农村一手资料,主持编纂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大型《口述杭州》十卷本系列丛书项目的王光银教授;有扎实开展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工作的赵定东教授;有热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礼仪传播的邓新文副教授;有带病坚持开展城郊留守儿童、残疾人企业调研工作的郑蓉副教授……而正是这种学院独有气质,有力支撑了学院的快速发展和师生的共同成长。


不忘初心,

“莹”光点亮我们前行的路


△  莹光支教小分队2018年暑期

赴镇安学校支教


大爱传递与精神共鸣中,“莹光”支教将这颗“最美”种子接力传播。2017年9月至今,该院成立“莹光”支教小分队,为外来务工子女开展支教活动达5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2018年暑假,支教小分队一行还前往陈莹丽生前任教学校——温州乐清大荆镇镇安学校践行“莹光”精神。短短两周,小分队成员通过国学知识传授、古诗词积累竞赛等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理想信念和励志成长教育主题培养学生美好品行。“即便教书时间不长,但她的工作日记中满满的都是班级和学生,她井井有条地罗列班级建设的想法,有序地排列着计划要做的事。”在翻看陈莹丽办公室的工作日记和手账本后,“莹光”支教小分队成员姚昕钰感慨道。临别时,镇安学校校长金峰欣慰道:“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岗敬业、乐观向上、积极学习、文明礼貌的‘最美教师’陈莹丽的影子。”


如今,同为90后,陈莹丽的学弟学妹们正用自己的青春践行着永不消逝的“莹光”,他们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200多本童书全部投放到阳光教育机构公益图书室。而作为毕业生的张诗婷,则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福建南安县任教。


立德树人,在“教授迎新”中

传承和弘扬师德师风


△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的教授、

副教授们参加新生家长座谈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院还将学习、践行、传承“莹光”精神与加强未来师范生教育、师德师风相结合,不断深化和扩展“莹光精神”的育人内涵。为助力新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2017年9月学院启动“教授迎新”主题活动,半年间就面向新生开展了15场以专题讲座和一系列专业导引、思想工作坊、学术沙龙等为形式的活动。2018年,又推出了“1+10”教授带徒制。借助“师生共读一本好书”、师生圆桌会、师生共赴基层等方式,全方位、全过程对新生进行“导学”“导向”“导行”。大一学生谢雨欣说:“期待了很久的导师交流会果然受益良多,我乐在其中,亦推动我向着理想中的自己大步前行!”全院教授、副教授参与度达100%,活动覆盖新生100%,形成了师生共享、政社独有的立德树人新局面。

往期回顾


本期责任编辑:俞沁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