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小“预约单”,孩子缘何爱?

之之和阿江 教育之江 2022-07-13

“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各地各校在“X课程”中不断发力,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但对于不少农村学校来说,如何开好课程仍困扰着他们。


一方面,农村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业”紧抓不懈,无形之中使“课后服务”成了教师“争分夺秒”的另一领地,导致无法“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另一方面,农村小学没有城区学校所拥有的项目资源多,尤其是一些智能、高科技类等新颖的实践类项目。“先天不足”,又该如何为学生建构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复杂性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全开放自由的形态下全面成长?


最近,之之和阿江来到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班溪小学,看看他们如何用一张“预约单”破解上述困境。


“严老师,我来兑换奖品了!”301班学生金欣怡拿着积攒了一个月的兑换卡,换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笔筒。


农耕币


这些兑换卡是什么?原来,这是学校特有的“农耕币”。顾名思义,这跟农耕劳动紧密相关。金同学告诉我们,这可是她一个月努力的成果。而要获得这些“农耕币”,就需要参加学校课后服务里的劳动课程或劳动实践。


从一张“预约单”变成一份奖品


“我们有种植课、烹饪课等,我最喜欢的是烹饪课,但一开始我只预约成功了一次,因为我写作业的速度不够快,每次当我完成作业,订正完之后就来不及了,名额已经被抢完了。”金欣怡对于自己因为作业速度慢而得不到预约机会感到遗憾。


怎么回事?上课还要预约?还有可能抢不到?


预约单


班溪小学副校长俞海强拿出了厚厚的一沓预约单,上面写着“预约理由、预约项目、是否被预约”等内容。“这是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推出的农耕劳动课后服务‘预约单’,从这厚度就能看出学生的热情度了。”俞海强介绍,学生一旦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完成作业,便可立即开启预约,预约内容来自于农村特有的农耕文化——“种植”“烹饪”“编制”“蓝晒”“设计”等五个类别。学生只要在教师核查其作业过关后便可携带“预约单”自主支配剩余时间。


不过,作业核查并非单纯指向“完成”,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态度、作业品质等统筹核定。


课后服务项目


“像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平时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关心和了解程度十分欠缺,当我们把课后服务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安排后,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俞海强说,学校这张极具张力的“预约单”给两小时课后服务打造了新样态,同时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及种种可能性,通过设立“门槛”、建立“辅助”、树立“评价”,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可支配的服务生态,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自由度和自主性。


最近一周的周四有金欣怡最喜欢的烹饪课,她早早地完成了作业,迫不及待地跟班主任严波老师领取了“预约单”。“金欣怡之前做作业是有一些拖拖拉拉,刚开始有‘预约式’课程时,她总是没机会‘抢’到。她告诉我,听说烹饪课可以包饺子、做油焖笋,她非常想参与。其实我知道,她动手能力蛮不错的,不过她时间管理能力相对弱一些。”严波老师告诉金欣怡,可以先试着预约其他项目,慢慢培养兴趣,同时提升自己的作业效率,再预约烹饪课,一举两得。“我其他项目预约成功过,比如沈老师开设的农作物养护预约课程,会带领我们拔草、施肥、抓虫、浇水、搭藤架等,也非常有趣。”金欣怡在严老师的帮助下,一边学习种植小番茄,一边为获得“烹饪课”的预约机会而努力。“我下次再努力努力,抓紧点时间,争取预约到这个项目。”金欣怡不断地这样告诉自己。


种植课


“预约式”课后服务不仅仅是为了督促孩子们及时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既会学习还会生活的能力。“一些孩子在参与了这些课程后,有了丰富的课余生活,自然就有了写作素材,所以我经常在学生的作文和周记里读到他们种植劳动、烹饪劳动、手工制作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严波老师说。


从今年开始,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开始推行代币制,通过劳动,学生可以获取相应的“农耕币”,以此来衡量学生劳动的成果,或者劳动的能力。同时,它也是一种理财产品,有增值效应,学生可以用“农耕币”每两星期选择兑换一次奖品,“比如说我们给学生奖励一个用竹子做的笔筒,但如果学生把笔筒加工包装后,学校可以进行回收,当然回收获得的币比他当时所付出的币要多,所以叫专用增值,进而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俞海强说。


“但我们发现问题随之出现,学生兴趣是有的,但太过于功利化了。”俞海强坦言,“所以我们就考虑,奖励不能过于物质。我们就新增了精神奖励一类,比如积累一定的‘农耕币’就可以兑换一次户外开采或一次研学活动”。没想到这样一来,学生更加珍惜每一次劳动获得的“农耕币”,以积累更多的数量来兑换精神奖励。


从一根竹笋变成一次援助


这个季节,正值山上的竹笋收割,预约课程指导教师夏辉带着第一组“预约成功”的六名同学来到了学校的“后花园”——一座30亩的大山上,山上种满了杨梅、李子、芋艿和毛豆等,它们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由全校12个班级来定点管理。


自四月初开始,班溪小学围绕“竹笋”,开展了以“竹萌破土缀奇旅”为主题的笋事系列课后服务活动,包括“采撷竹笋事”“妆点笋成衣”“撅挖入竹林”“抽剥觅真相”“笋味留舌尖”“厚积待品享”等环节,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劳动探索之旅。



挖笋、抬笋、剥笋、削笋、洗笋、制笋......在夏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当然,他们可不止在课堂上学习,学校还组织学生来到周边的农户家里进行实地采访和尝试,先后咨询了“锄”“铲”“拔”的挖笋技巧,学习了“侧削式”“卷尖式”“顺壳式”的剥笋方法,观看了“油焖”“盐焗”“酱烤”等制笋过程。


小小的乡村,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大乐园,附近的民间艺人成了指导老师,山上的农作物成了课程内容,这对班溪小学的同学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学习盐焗笋


夏辉老师开设的烹饪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作为学校的兼职劳动教师,夏老师听说学校要开设“预约式”课后服务,就立刻着手策划起来。“我还是要发挥一些自己的特长,思考之后发现短时、高效的项目会比较适合学生,所以选择了烹饪课程,从包饺子到煮饺子,从挖笋到煮笋,从怎么摘菜、洗菜,切菜,到简单地炒出一盘菜,都让预约的学生一一进行体验,最后品尝劳动成果。”


油焖笋成品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预约到每一次课,如果落下了一节课怎么办?会不会影响课程进度呢?“这点我们也考虑到了,所以我们会以小组为单位,按不同阶段分类,比如已经进行到制作阶段的学生为一组,还在起步阶段的学生为一组,学过的同学可以去帮助新加入的同学,等于温故而知新了。”清晰的课程规划让夏老师管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阶段而选择加入不同的组别。


“经常有学生会追着我问这周的预约项目是烹饪什么?参与过的学生会跟我说下次还要预约我的课程,我鼓励他们前提得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后作业,由于预约人数的限制,孩子们完成作业更积极了,参与劳动的兴趣更浓厚了,我这个劳动教师也越来越受欢迎了。”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夏老师觉得十分欣慰。


不过,这么多油焖笋制作完成后,要怎么处理呢?


“这次烧制了那么多笋,我们可以送给那些经济困难的家庭。”601班何玉龙建议。在学生的建议下,学校组织每位师生品尝了学生亲手制成的劳动成果,同时将自己动手装瓶、设计、安装的120瓶油焖笋发往奉化区慈善总会,希望给那些有需要的人送去暖意。


送往奉化区慈善总会


从劳动教育深入教学体系


半年多的实践下来,俞海强发现,学生的学业质量普遍有了阶段性提升,但有一个问题仍然存在——学生之间学业的差距仍然存在,但因为预约人数有限,还是有学生获得的预约次数比较少,从而缺少参加热门课程的机会。“所以我们考虑把预约制纳入日常教学。对于每个孩子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或在家的表现,老师会根据实际情况奖励‘农耕币’或一张特殊的‘预约单’。”


毕竟课后服务的“两小时”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时间转化为无限的学习,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俞海强有了新的妙招。


“愿你像笋一样茁壮成长”“绿色新鲜,美味自然。”“未出土时先入口,自然爽嫩真滋味。”……这是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分享自己为竹笋设计的标语,用于贴在瓶罐上。



除此以外,“笋的故事”的演说、“瓶罐标签”的电脑设计、“包装盒”的绘画制作、“烧制调料”的安放比例等也出现在了同学们平时的课程中。“之前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这次通过‘掂笋’活动后,心中有底了。”“如果可以,我们平时的学习都能以这样的形式开展该多好啊!”……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但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同,学校根据农耕特色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劳动场域划分为“感知场”“体验场”“实践场”作为课后服务场所,一二年级的学生由老师带着到农耕博物馆里去学习,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实践。同时,学校还聘请校外农事专家、民间艺人以及擅长“农事”的家长深入学校授课,项目实施以来,已经有10 多名家长申报并参与到课后服务的项目指导中。


从不自信变成有“科研意识”的“小农人”


学手艺、体验活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过程中提升自信。“因为农村孩子在某些方面上是不自信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孩子提升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生活能力等,从中树立自信心。”俞海强说。

 

502班的曾磊磊、彭坤宇和曾睿杰三名学生在种植课的学习中,写下了小论文《不同留果量对水蜜桃品质的影响》,还获得了宁波市奉化区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和宁波市科技新苗项目二等奖。“当我告诉学生这个消息时,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兴奋和眼神中透露出来的自信。”俞海强笑着说。

 

“我们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研学基地,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一形式,到时候可以邀请兄弟学校的学生到我们这里来,由我们的学生带着他们的学生一起活动,希望我们的学生能从中建立更多的自信。”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数媒中心记者 顾俊丽责任编辑 | 方柔嘉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农村考生,今年我省23所高校将提供800名本科招生计划

» 教育部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的回应


» 五大体系怎么建?职教高质量发展未来之路如何走?专家学者这么说


» 大叔一眼认出“野草”是大麻!原来他和孩子一起上过这堂课


» 高考生注意!教育部、国家卫健委2022年高考防疫工作指引来了


» 杭州85%的“西湖醋鱼”都来自这个地方,原因和一位“80后”有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