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2023年1月选考和英语科目试题评析

教育之江 2023-01-16


思 想 政 治

坚守铸魂育人使命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正高级教师 鲁新民

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高级教师 何振华


2023年1月浙江省思想政治选考试卷,是新教材的第一份思想政治选考卷。试卷坚持依标命题,稳中有进,强化思想政治课价值引领作用,促进素养落地,服务选才功能。试卷具有三个特点。


一、紧扣时代脉搏,强化价值引领


试卷结合社会热点创设试题情境,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如第11、12、13、32等题,从欧洲能源市场短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个体工商户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时政热点切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和世界的变化发展,涵养家国情怀。第3、7、9、10、14、16、30等题,将社会主义改造、脱贫致富、社会治理等问题与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等学科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


二、突出任务导向,促进素养落地


试卷坚持学科任务导向的学业水平命题方向。如第33题第1小问主要考查对用益物权的分类,第34题要求学生对材料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思维方法进行解释与论证,第31题第2小问,要求学生对综合利用盐碱地提出建议,作出预测和选择。试题在评价情境、学科任务、学科内容等方面的整体架构,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真实生活问题,促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优化试题设计,服务选才功能


试卷保持浙江省思想政治选考试卷的命题风格,进一步优化试卷结构布局,提高了考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又以不同梯度和层次的考查要求服务人才选拔功能。试题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必备知识等学科关键能力、分析与综合等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如第30题从某公司加强党的建设相关举措入手,设置两个不同模块的问题考查党的领导,以小见大的考查方式,更能甄别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如不少主观题在设问时对知识的限定相对宽泛,第34题要求结合《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作答,学生需要对整个模块的知识脉络有较为清晰的理解,此外,还有建议类、短评类的开放性试题。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新课标下素养导向的考试命题,唯有不断改革创新,勇毅前行,才能不负教育使命和担当。


历 史

推陈出新 贯通互鉴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戴晓萍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曹心意


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卷系浙江省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后的首考,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从课改视野和人才选拔角度,通览全卷,本次选考试题凸显四大特点:课标引领,继往开来;创新情境,返魅史学;注重思维,涵育素养;贯通中外,文明互鉴。


一 、课标引领,继往开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本次历史选考命题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结合省情,合理安排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中国史与世界史、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考查内容及分值比例。以平稳为主基调,在客观题和主观题分值、命题风格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形式上又有所创新:如客观题分每题2分和每题3分两种类型;主观题第24、25两大题实现了中外融通;第25题(2)中首次推出具有浙江特色的历史短文等。这些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也符合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顺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现实需求及高考招生综合改革发展趋势。


二、创新情境,返魅史学


任何历史知识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存在的,离开历史情境的知识是孤立的无意义的符号。本卷注重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了选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促进“双减”改革的有效落地。如选择题第1、3、8、10、13、14、15题分别从文明的起源、历代的边疆管理、中共的重要会议、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化传承的载体、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等角度创设崭新的问题情境,引导考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历史问题,感受史学的魅力。


三、注重思维,涵育素养


历史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涵育可见于“教学评一致”中。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益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可在复杂社会情境中稳定表现。选考试题涵盖了新课标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如第2、15、17、23题第(3)问均凸显了唯物史观在历史学科中的地位;第8、20题均在新情境中考察学生的时空观念。主观题一共8个问题,其中6个小问都要求根据材料概括相关历史结论,着重关注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水平3、4层级的能力要求;第22题延续浙江卷史论题的特点,符合高中生的年龄思维特征,区分“历史事实”三个层次,形式比较新颖;第1、6、9、10、23、24、25题等既渗透着家国情怀,又饱含着文化自信,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四、贯通中外,文明互鉴


人类文明是多元的,在交流互鉴中逐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纲要》要求学生首先掌握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史事与发展脉络,基本形成对历史的整体性认识;《选择性必修》则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维度着重探究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本卷中第1、10、12、19、20、24、25题等均体现出贯通中外、文明互鉴的特色,考查学生从不同视角认知探究历史。新课标新教材倡导的“教学评一致”引导高中历史教学走向选必修教材融通,古今中外史贯通。


地 理

彰显育人价值,聚焦关键能力,

落实育人选才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郭剑峰

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中学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项爱明


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准则,践行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命题导向,在问题情境、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等多个维度开展了积极探索,突出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核,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试题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探究身边和社会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与往年相比,非选择题题量略有减少,让学生考试时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助于提升学科思维的考查力度。


一、奏响新时代强音,彰显学科育人


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素材多选择反映当下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科技进步、国家安全等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系列问题,如分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国家“十四五”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目的,列举辽河口生态修复的措施,比较新型蔬菜产销模式的优势,探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缘由,评估钾盐供应安全的风险等试题,展示出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强国之志,凸显家国情怀,彰显学科育人价值,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学科担当。


二、凸显核心素养,回归学科本质


试题具有明确的素养指向,如通过中亚的人口数量和领土面积,判断当地人口分布状况;借助海洋表层等值线,辨析美洲东西两侧海域表层盐度分布差异的原因;基于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归纳当地的气候特征、判别不同河段含钾量的高低;结合分层设色地形图,概括墨西哥的地形条件等试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水平。而月相观测、雅丹地貌考察等试题,旨在强化学科实践,引导教师教学时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又如,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探究,长江沿岸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及农业缺水问题解决措施的提出,察尔汗钾盐生产对环境得失的评估等试题,无不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强调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三、丰富考查维度,服务人才选拔


试题呈现形式丰富,图表数量多达20多幅,注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非选择题设问指向明确,要求学生能结合信息解读,进行全面准确的表达。试题考核维度多样,通过较为复杂的学术探究情境,如长江流域“主汛期反枯”现象、深层海水环境特点、地质演化过程、盐土的盐分垂直变化规律、大气“热泡”运动原理、墨西哥汽车产业的发展和转型等试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合理运用学科思维,科学探究,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强调学以致用,有效助推“双新”教学改革。


物 理

优化物理试卷结构

落实课程基本理念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沈启正

杭州学军中学 正高级教师 李友兴


2023年1月浙江省高中物理选考取消了《考试说明》,参照《物理课程标准》来命题。本卷维持总体形式稳定,优化了局部结构。例如选择题I的题型与分值不变,选择题II减少1题,每题分值由原来的2分增加为3分。非选择题部分,把实验题合并为第16题,总分值不变。计算题的题量、总分值维持不变,每题分值略有增减,整卷总题量由原来的22题减为20题。


整卷落实课程基本理念,体现素养立意。主要反映在:


一、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强调对物理观念的考查


物理观念包括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是物理核心素养重要的知识载体,是物理选考的主干内容之一。例如第1题的物理量单位、第2题的共点力平衡、第3题的参考系、第4题的能量变化、第5题的加速度变化、第6题的声波干涉、第14题的多种物理概念与规律应用,都涉及了物质观、运动观、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等等。


二、立足物理课程的基础性,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是试卷素养立意的重要命题基础。例如第7题的电磁阻尼的振动图像变化就既有模型建构、又有科学推理与论证;第8题的霍尔元件测量大电流的装置就是模型建构的问题;第13题的光多次折射与全反射问题;第15题的光电效应相关判断等等;都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有较高的要求。


三、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试卷在内容上注重与生产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科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例如第9题的碳14测量古木年代就是放射性元素中半衰期概念的具体应用;第10题“行星冲日”问题是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第11题计算“中国天眼”接收辐射光子的功率问题涉及到几何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第12题是电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的示波管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了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再现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价值,重视实验思想方法


第16题考查了三个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以及“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科学探究维度包括提出问题、寻求证据、科学解释、协作交流等环节,本次实验题在“实验设计方案、科学解释现象、数据处理手段”等方面均有侧重,尤其强调了实验蕴含的思想方法。


五、注重物理过程分析,考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试卷最后的4个大题都需要注重物理过程分析,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例如第17题考查热学知识,通过设置等压过程、等容过程及状态变化中内能增加量,考查学生应用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定律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8题的“游戏装置+摆渡车”,设置了螺旋圆形轨道及摆渡车的情境,综合性得到了加强。本题通过求出滑块在螺旋轨道最高点C的速度及受力情况、滑块与摆渡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及滑块在摆渡车上的滑行时间,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运动和力”的知识以及机械能、动量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9题是刚性导体线框转动的电磁感应问题,试题设置了立体情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量转化等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小问还考查了高阶小量运算,对运用数学能力有较高要求。第20题以“离子源+分析器”为载体,通过设置发射离子数随发射角均匀分布、速度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离子源,计算离子进入分析器的到达范围;再设置离子不能到达N板的反向电压临界值及其随C点位置坐标的变化规律,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磁场知识、电场知识、几何及三角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 学

重视必备知识,强调关键能力,

聚焦核心素养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 特级教师 周忠辉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正高级教师 沈彩娣


2023年1月浙江选考化学试题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参照,有效服务高校选拔,切实引导课堂教学,体现“双新”改革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与历次选考对比,稳定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创新。题量减少便于学生临场从容作答,加强物质结构相关内容考查体现课程内容变化,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科学调控难度,通过生产生活真实情境彰显学科价值。


一、重视必备知识,科学调控难度,引导学习方向


必备知识指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是学科主干的、核心的知识。试题全面覆盖了高中化学核心知识,全面考查了化学用语(1、3)、核心概念(2、6、7)、重要无机物、有机物性质与应用(4、5、8、9、18、21)、反应原理(11、13、14、15、19)、物质结构(10、12、17)和化学实验(16、20)等。


试题1-10大部分选项直接源于教材,体现基础性和应用性,难度较低;试题17-21较好地实现了不同模块、不同章节知识的学科内融合,体现综合性;试题14、17(3)、19(4)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有较好的区分度。


二、精心设计问题,强调关键能力,促进学生思考


关键能力指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试题强调关键能力的考查,例如,19(4)通过创新图表数据呈现方式,给出衡量CO2转化效率的多种信息,以考查学生从复杂图表中获取数据、转化数据的能力,进一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解答过程体现了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归纳与论证、探究与创新等化学学科关键能力。


试题精心设计问题考查角度,例如18(2)(3)引导学生基于框图中的事实证据和头脑中的化学理论进行推理,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解题过程实际上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体现“双新”改革要求。


三、选取真实情境,聚焦核心素养,彰显学科价值


试题选取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通过对生产生活实践中化学原理的考查,充分体现出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彰显化学学科价值。例如,13题工业废水的处理、17题重要半导体材料硅、19题“碳达峰·碳中和”、20题荧光材料ZnO@MOF、21题抗癌药物盐酸苯达莫司汀等情境素材选自环境、信息、能源、材料、生命等与化学密切相关的领域。


试题设计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通过考试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生 物 学

情境为媒促迁移 循标立意显素养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周初霞

浙江省萧山中学 特级教师 金松涛


2023年1月浙江省生物学选考试题命制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简称生物学课标)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通过多种情境的有效创设和聚焦问题解决的关键能力考查,彰显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正确引导一线教学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序开展,落实好立德树人目标。


一、全面落实生物学课标要求,体现稳中求变


本卷高度重视落实生物学课标要求,重视核心概念知识的考查。试卷的文字量、考查的主体知识和难度保持相对稳定。选择题题量有所减少,且设置了2处材料选择题组,创新了选择题的命制形式;非选择题的题量未变但总分值有所增加。试题进一步突出了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二、高度关注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体现与时俱进


本卷是我省普通高中使用新课标后的首次选考,全卷加强了对新课标新增内容的考查。如第5题的表观遗传、第13题的生态位重叠和第24题的PCR和电泳技术等。同时,非选择题中设置了答案相对开放的问答题,较好地回避了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细节,淡化死记硬背,强化新情境中迁移应用概念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多形式丰富试题情境的创设,体现素养立意


创新并丰富情境的创设是考查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全卷试题均有情境创设,而且类型丰富。如第1题的全球变暖、第7题的西北荒漠化改造、第14题的有害昆虫防治、第17题的自身免疫、第21题的随意呼吸和自主呼吸的调节、第22题的亚洲象北迁等均是来自生产、生活中的情境或社会的热点议题,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又如第4题的缬氨霉素介导物质运输、第18题的IAA对乙烯使叶柄脱落的影响、第23题“库源比”对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和第24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高产耐盐碱植物等均为科学实验情境,有助于考查考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素养。


四、多角度创新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科学本质


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是生物学教学和考查的重要内容。本卷创新性地将实验的设计思路、结果的预期及其分析与遗传学情境相结合,且注重将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要素分散在不同题型和试题中,如第8题、第16题考查了实验变量的分析;第18题、第23题考查了基于实验结果推导出结论的能力;第24题基于实验分析与原理的讨论强化对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等。全卷巧妙地将科学探究能力与不同的探究情境进行融合,加强学科实践,凸显生物学的学科本质。


技术(信息技术)

立足核心素养 彰显信息技术学科育人价值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高级教师 魏雄鹰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级教师 钱华斌


2023年1月信息技术选考试题是我省2020年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和新教材以后,首份高考选考卷,整卷围绕《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等学科大概念,注重实践应用,关注学生能力,较好地探索了素养导向的评价方式,在当前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为选拔建设数字强国所需的优秀人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一、立足课标与教材,传承与创新并重


本次选考试卷立足“新课标”,紧扣我省选用的浙教版《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数据与数据结构》三本新教材,体现了“双新”特点,但也传承了上一版课标中的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如第1题有关信息与数据的概念,第7题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第10题数据排序算法的实现等,都是具有明显学科特点的内容。试题中考查的知识点与学科原理都立足教材,源于教材,如第8、9、12题有关二叉树、队列和栈等典型数据结构的应用,第13题家庭菜园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架构等,充分体现了教考的一致性。


整卷包括12个选择题和3个非选择题,题量略有减少,试卷页码共6页,减少了试题的阅读量,所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比较合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兼顾。虽然题量和文字量都有减少,但难度基本保持稳定,也保证了一定的区分度,更能体现选拔性考试的特点。


二、注重实践应用,凸显学科价值


实践性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身边实际的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是信息技术学科价值的重要体现。本次选考试题比较关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如第2题有关人工智能的应用,第3、4、5题通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运用信息系统的知识,对软件、硬件优劣判别、杀毒软件升级应用、服务器的功能与维护、数据库和网络的使用功能等进行分析判断,突出了学科的应用价值。又如第14题通过处理每个月采集的PM2.5数据,将数据处理过程的一些关键环节作为考核要点,突出了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能够再次感受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彰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关注能力考核,体现素养导向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本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素养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本卷在学科方法和能力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如第13题的第5小题对于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错可能性的判断,第15题的第2小题算法测试与验证,考查了学生在系统方案完善、算法优化时,所需具备的系统化思维和反思能力。又如第15题的第3小题解决器件检测中的多优先级排队问题,考核了计算机解决问题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整份试卷在将情境、知识、能力有机结合,融素养评价于选拔考试中都作了有效尝试,对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技术(通用技术)

重视基础 凸显素养 稳步创新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级教师 何威年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 高级教师 钱海明


通用技术2023年1月选考卷参照《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展现真实情景,解决技术问题,充分体现了通用技术的学科特色。同时本卷遵循“大稳定、小调整”的命题原则,在继承以往命题风格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创新和改变,进一步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


一、重视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


本卷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注重考查学生技术实践能力。如第1题技术的性质、第2题技术的评价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第4题金工、木工工艺操作要领侧重技术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第13题简易单杠材料的选择与设计要求分析,第14题具有起重功能的辅助装置设计侧重考查基本技术实践能力;而第5题加工流程的设计分析以及第6题零件主要受力形式分析,则侧重考核基本知识的延伸应用。本卷中的试题范围广,分布合理,在减少了整卷题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覆盖了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二、凸显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导向的内在关联


本卷聚焦通用技术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以本次重点“工程思维”的考查为例,如第3题中给窗户安装一个可开关的安全栅栏,第8、9题中的装配系统,第13题中安装简易单杠以及第14题中具有起重功能的辅助装置设计等都是从“工程思维”这一维度切入,特别是第14题,既有装置工作过程描述的考查,又有装置技术试验过程的考查。再如第14题起重功能辅助装置的设计以及第15题电池充电电路图的改进设计,则从“创新设计”和“图样表达”这两个维度进行考核,与往年试卷相比,学生方案将更灵活,更具有开放性。本卷通过考查学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凸显了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导向之间的内在关联。


三、聚焦知识创新与能力创新


本卷充分体现“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传承了回归课标、回归实践的特色,并进行了大量创新性探索。如第4、5题中木工工具和工艺,第10题中面包板上搭建电路等内容,聚焦新教材特色知识点,素材新颖,情境新颖。试卷不被原有命题习惯束缚,改变了三视图补线和三视图尺寸标注等传统考查方式,通过第7题三视图的识图和第13题剖视图的识图,对学生识读技术图样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除此外,电子控制部分的试题也做了较多的创新,如第11、12、15等题目中题干和选项的设计,既重视基础,不出偏题、怪题;又有很强的灵活性,解题时需要特别认真分析,以此引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重视基础、重视实践。


🔹英 语

德育为魂、能力为重、

基础为先、创新向上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级教师 汪向华

杭州市余杭第一中学 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蔡晓佳


2023年1月浙江高考英语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秉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语境,取材广泛、体裁多样、时代性强,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和能力。


一、铸魂育人,践行正确价值观导向


语料涉及面广,将显性考查和隐性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接受思想的启迪。例如:听力部分中的终身学习(第10题)、与同一屋檐下的父母相处(第8段材料)、促进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第9段材料)以及科学健身(第10段材料),引导学生践行文明、和谐、敬业、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理解B篇讲述了作者的零废弃生活方式遭遇家人的不理解,却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阐释了群体生活中遇见不理解和不支持时,“用行动说话”是最好的办法。阅读理解C篇通过介绍一个击败以色列前国家辩论冠军的软件程序“Project Debater”以及它明显的缺陷:无法理解意义,说明了社会交往才是理解意义的关键所在。阅读理解D篇介绍了旧式太阳能农场的弊端:破坏土壤,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科技的发展及创新,并且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阅读理解第二节介绍了一些使在国内火车旅行更舒适的建议,简洁的文字中渗透着对学生常用生活知识的传递。完形填空是一则养蜂人爬到树上徒手摘蜂窝,被蜜蜂攻击的故事,提倡理解劳动者的艰辛,尊重劳动者,同时也要尊重自然规律。语法填空讲述了北京的胡同文化,在全面考查学生准确运用英语词汇和语法等必备语言知识的能力,凸显了试题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国文化。


二、学以致用,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


试题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角度是多维化的,考查情境是多元化的,考查语料是多样化的。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以听、读、写等方式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全面考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例如:阅读理解A篇、B篇、阅读理解第二节、写作第一节等,都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阅读21、22、23、32、33、34等题考查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包括直接信息题、归纳概括题、语意转换题、数字计算题等。阅读25、26、28、30、31题考查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阅读理解第二节考查学生语篇衔接与连贯能力。阅读24、29题考查学生的词义猜测能力。阅读27、35题考查学生的主旨概括能力。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考查学生的词汇和语法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第一节写作任务是写一篇报道,报道校学生会组织的“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活动。该写作任务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内容开放,在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强调对应用性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第二节写作提供的语料是“我”意外救下被蛛网所困的蜂鸟,由此,蜂鸟与“我”熟识,并有了下文待续写的后续,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篇章结构布局的能力)和思维品质(逻辑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


三、稳中求进,引领教学的有序开展


本次考试题型与往年的首考卷略有不同,但是试题难度适中,稳中求进,体现了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的评价方式向“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向上”的综合评价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引导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上,强化学生对基础性知识、技能、方法的深刻理解,弱化语法等知识的机械式操练,提升课堂及作业效果。另外,教师在编制各类学业水平测评试题的时候,应关注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通过创设多样化的阅读类题型和书面表达题型,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总而言之,加强考教衔接,就是落实双减的保障。 


来源 | 浙江考试

责任编辑丨徐梦娇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人才赋能教育助力,绘就山区26县共富新图景③丨看浙工商、中国计量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创新实践


» 转给家长!卫生、运动、用电、出行……这份事关孩子的寒假安全健康生活提示请收好


» 今日起正式“乙类乙管”,学校应该如何防护?


» 人才赋能教育助力,绘就山区26县共富新图景②丨看浙师大、宁大、浙理工的创新实践


» 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双减’集成改革”上榜!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拟奖名单公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