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孩子打“增高针”真能长身高吗?提醒:“拔苗助长”有风险

教育之江 2023-04-29

3月1日起,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正式开始实施,与前一版本相比,大部分年龄段的儿童身高“标准值”有所增长。


新标准一出

许多家长不淡定了

忍不住拿自家娃的身高和

身边的同龄孩子比较

陷入新一轮的“身高焦虑”


由于担心孩子身高追不上“标准”涨幅

不少家长来到医院咨询

是否需要给孩子打生长针

有的家长则希望医生

直接给孩子用点增高药物

免得日后比同龄人矮



滥用药物拔高有风险


武汉协和医院儿科医生林鸣指出,他接诊过很多因家长为子女增高心切,滥用药物、保健品,而影响孩子正常发育的情况。


案例1


女孩婷婷的父亲身高1米7,母亲身高不到1米6,按照遗传靶身高公式计算,婷婷最终身高理论上不会达到1米6。婷婷的父母怕她长不高,到处寻医问药,尝试长高偏方和“刺激骨骼生长”的保健品。婷婷服用保健品后一年长高了8厘米,父母很欣慰。可是有一天,婷婷的母亲发现才7岁的女儿乳房开始发育了。


到医院检查发现,婷婷的性腺轴提前发育,骨龄已经9岁多。由于现在远没有达到与骨龄相匹配的身高,甚至情况还不如服用保健品之前。如果不及时就医干预,以后很可能连1米5都长不到。


案例2


一位小患儿,当时8岁,身高只有120厘米,比大多数同龄孩子身高都要低。家长十分着急,听信朋友介绍,托人花重金买了3个疗程的所谓口服“增高药”。前半年娃的身高蹿得较快,一下长了5厘米,后面就不动了。父母着急,带孩子到协和医院儿科检查,结果儿子的骨龄已达到11岁的水平,骨骺几乎闭合,影响了生长发育。


中日友好医院生长发育门诊主任医师张知新也曾就这一“拔苗助长”现象作出提醒:不提倡对人群正常身高范围内家族性偏矮儿童进行药物和其他方式干预。为了促进生长,家长给孩子服用各种保健品、补品、增高药物,很可能会促使性腺提早发育,骨龄提前闭合,本来女孩能达到遗传身高1米6,胡乱用药可能最终身高1米5都突破不了,另外一些药物还可能影响生理安全。


张知新表示,一般情况下,男孩骨龄在18岁时完全闭合,女孩16岁完全闭合。骨龄从开始到闭合的时间是生长期,就好比盖楼的工期。如果骨龄提前闭合,意味着盖楼的工期被压缩,要是加班加点把楼盖起来,那未来孩子的身高是没问题的。否则,孩子可能达不到理想身高,成“高小孩矮大人”。也有孩子骨龄闭合比较晚,长得慢,在儿童期可能比别人矮,但到青春期却“长高很多”。


“高小孩矮大人”现象的出现、孩子骨龄提前闭合,很可能是家长们对身高要求过高的结果。过量摄入蛋白质可能提早启动性腺,性激素加速骨龄增长,孩子提早发育,长高的时间因此缩短。


除了服用所谓的保健品

还有哪些长高误区?

↓↓↓





如何科学看待新标准?


武汉儿童医院儿保科专家肖芳向大家普及了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处于什么水平——


3月1日实行的新标准,由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对大多年龄段的身高标准值都有微调。这是基于2015年的样本调查结果得出的,和10年前相比,儿童的饮食、营养、运动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身高标准的确定是随机抽取100个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由矮到高排队,P50则意味着孩子的身高刚好在第50个,处于平均水平。


根据新标准,儿童身高处于P25至P75的,可为中等水平;如果身高值低于P3,则属于矮小水平,建议家长要带孩子到生长发育门诊找原因;大于P97的,则属于高个子,远超同龄人的水平,但也要注意检查孩子是否有骨龄偏大的情况。


关注两个快速生长期


医生建议,父母最好每年记录孩子身高,关注增长曲线,尤其是两个快速生长期:



0—3岁的婴幼儿时期:新生儿平均身长50厘米,在出生后3年时间内,身高会猛增45厘米左右。其中,第一年可以长高25厘米、此后平均每年长高10厘米。


青春期前期:在青春期前期,孩子个头会猛然拔高。女孩多在11—13岁之间,男孩多在13—15岁之间。这两年时间内,女孩平均每年可以长高7—10厘米,男孩平均每年可以长高8—12厘米。



与其关注身高标准的“涨幅”,不如多关注自家孩子身高的纵向变化,更能真实反映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家长可以关注孩子每年长高的幅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由此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水平。


据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布的相关文章提到: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表明,儿童长得最快的是在3-5月份,平均达到7.3毫米。因此,春天是孩子长身体的最佳时机,在春季让孩子抓紧进行体育锻炼,会使孩子长得好、长得高。


之之为家长们整理了

一份春季运动指南

带着孩子一起锻炼身体吧

↓↓↓


一些跳跃性运动对孩子生长发育有益处,比如:摸高、跳跃、慢跑、跳绳、骑车、踢毽子、篮球、排球、游泳、伸展体操和引体向上等,这些运动能牵拉肌肉和韧带,刺激软骨增生,对脊柱四肢骨骼的增长有很大帮助。



快走


对于缺少锻炼的人来说,户外快步行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快走可以提高人体的心肺机能,降低体脂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发生的几率,有稳定情绪、消除疲劳、健胃助消化的作用。特别是在郊外快走,既可以运动耗脂,还能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


温馨提示:


准备好舒适的鞋子,行走前进行适度的伸屈运动;


■ 快步行走前,先选择热身5分钟为宜;


■ 尽量选择在平地行走,这样对关节的损伤更小;


■ 走路时应展开双肩,挺胸抬头,腰部重心应置于所踏出的脚上;


■ 每天可以快走30—40分钟,走到“细汗微出”即可。



骑行


骑自行车是一项典型的有氧运动,在欣赏周围风景、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心肺能力、肌肉耐力和腿部关节,同时借腿部的运动加速血液循环,强化微血管组织。


同时骑行可以预防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建议每次时间可以在20~40分钟左右,防止引起疲劳性损伤。


相比于其他很多户外运动,骑行显得更加亲民,无需做太多准备,只需一辆自行车,每一个非机动车道都可以成为户外锻炼的场所。


温馨提示:


■ 车座位置不应过高,且应富有弹性;


■ 骑车时应两腿均衡发力,臀部坐正;


■ 长时间骑车时,要注意调整坐姿。



登山


登山是一项健身效果较为全面的户外运动。山中的空气新鲜,对于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很有益处,同时登山还可使人体肌纤维增粗、提高肢体灵活度。另外,在山顶极目远眺,还可以缓解眼部疲劳、放松大脑。


温馨提示:


■ 准备好舒适宽松的衣服、合脚的鞋子;


■ 登山时身体应前倾,但腰、背要挺直,避免驼背、弯腰姿势;


■ 登山时要及时补充水分,以恢复体力;


■ 登山前应查明路况,注意气象动态,以免发生意外。



放风筝


跑跑停停地放风筝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新陈代谢,活动周身关节。眺望高空中的风筝,也可以放松眼部神经,有助于消除眼疲劳。


温馨提示:


■ 应选择空旷、平坦的场地,一定不要在有高压线、电线杆的地方放风筝;


■ 放风筝时,头颈要避免长时间后仰;


■ 留意气候变化,出现雷电等天气时,应立刻停止放风筝;


■ 如果风筝线意外断掉,请将断线全部收回,以免对他人造成危害。


运动要合理搭配、循序渐进


在选择项目和控制运动强度时,要遵循一个“三全原则”:


一是全部的身体部位,在运动中要锻炼全部的身体部位;


二是全部的运动健康要素,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都要得到相应锻炼;


三是全部的运动强度,运动中的强度不能一成不变。


你家孩子运动量达标了吗?有什么关于春季运动的好建议欢迎在留言区与大家分享大家一起动起来吧!


来源 | 北京日报APP、首都教育、科普中国、健康咨询报、人民日报、央视网、中国教育报、国家体育总局等

责任编辑丨徐梦娇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4月14日可查询!教资笔试成绩将公布


» 首批!我省3地入选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名单


» 警惕!这种流行病即将进入高发季!中疾控最新提醒→


» 口罩还要戴多久?吴尊友最新发声


» 20+30+50!第五届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大赛获奖名单公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