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家旅游委公开的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38亿人次。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崔永强表示,现在已经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中医药的华人华侨正在磋商,未来他们或将为北京中医药旅游服务包的跟进治疗,提供后继服务。
国际游客来到北京,不仅可以爬长城、看故宫,还可以享受针灸、推拿等中医服务。我国是国际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之一,2016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38亿人次。北京市旅游委产业发展促进处处长王清说,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旅游委和北京市中医局联合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认定、中医国际医疗服务包评定等工作,初步形成了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产品体系。
北京中医国际医疗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崔永强介绍称,首批服务包是以特色病种为核心,项目涵盖失眠中医综合治疗、头痛针灸综合治疗等30项,包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等15家,入选的项目以治疗方案明确、疗效可期、时间可估等因素为指标。
【解说】北京中医院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表示,北京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众多的国医大师和老字号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的推出,在中医药的技术集成,服务集成等方面有巨大作用,能推动中医药医疗的国际化。
据介绍,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是以特色病种为核心,筛选治疗方案明确、疗效可期、时间可估、全流程服务、价格合理的服务项目,并可根据患者需求在就医的同时安排旅游项目。
北京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试点建设项目,是在政府层面,结合优质中医资源,推出一批质量较高、面向市场、可以有效监管、具有公信力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产品。一直以来,各种中医药技术虽然广泛用于临床,但因为缺乏成熟的评价、遴选机制,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因此,对医疗服务包进行规范设计、专家认证、政府发布,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服务包的质量。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包,与旅游服务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向全世界推出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推动中医药的“走出去”。
世界中联发布《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匈英对照国际标准》有利于推动海外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及更广泛传播。
近年来虽然中医药不断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中医药“走出去”仍面临不少挑战,需加快建立健全国际标准。
建立起国际公认的中医药标准,才能实现中医药产品、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科研、市场、监管等方面都大有裨益。本次发布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正是中医药标准体系的根基。同时,中医医疗旅游国际服务平台也在论坛上发布。搭建中医医疗旅游国际服务平台,不仅为服务方和消费者搭建了专业、便捷的沟通桥梁,也为中医药、旅游、保险、零售等服务提供方,搭建了互通有无、创新组合的桥梁。该平台将严选服务提供方的资质,严控质量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口碑,实现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此外,论坛上共签署了六项健康旅游相关协议,包括:
1、世界中联与法国瓦纳旅游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健康旅游合作协议;
2、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与FESCO签署合作协议;
3、世界中联与昌平区卫计委签署中医药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4、广安门医院与北京市卫生计生热线(12320)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5、世界中联与北京青年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北京精诚中医药国际服务中心与中国人才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这些合作旨在推动健康旅游事业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化中医药健康旅游领域合作。
作为首都,北京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2家。此外还有众多的中医诊所、国医大师,以及众多国家级、市级名老中医和老字号的历史文化资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吴振斗说,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6年7月下发《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目标是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建成10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00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000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
当今社会已经由生活性消费升级为生命性消费,中医药健康旅游将使旅游产业从观光型、度假休闲型向健康养生、康复养老型转型升级。对于如何大力发展国际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医疗旅游国际服务平台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包研发与市场推广等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内容来源网络,健康邦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
| More · 延伸阅读 |
《CCTV新闻》关于北京发布首批中医药医疗旅游服务包项目权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