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多巴胺?让人疯狂种草的“多巴胺色彩”如何奏效?

FoodTalks FoodTalks食品资讯
2024-08-28


多巴胺色彩

图片来源:Freepik


当我们谈到“多巴胺”,你的第一联想是什么?


是神经递质?是快乐分子?是导致人类永不满足的罪魁祸首?还是这个夏天五花八门的色彩搭配?如果要找一个最大程度上适用于人群的答案,笔者猜测,这个答案可能是“快乐”。


多巴胺是快乐吗?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为人们传输兴奋、开心的刺激信号,它与快乐高度相连,是我们追求快乐的“燃料”,鼓励我们重复追求快乐的行为。如今盛行的“多巴胺”风潮,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追求快乐的情绪狂欢,它击破了过往几年高负荷高压力的阴霾,为夏天点缀了明亮轻快的氛围。


而作为营销的方式,多巴胺则代表了情绪宣泄的刺激源,能够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影响。本文将从多巴胺的定义、大热的多巴胺营销互动、多巴胺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等角度入手,带您深入探究“什么是多巴胺”以及“什么是多巴胺营销”。


查看文中链接,请拉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访问FoodTalks网站

目录

一、什么是多巴胺?

二、多巴胺和色彩究竟有什么关联?

三、“多巴胺营销”的下一站在哪?

四、总结

五、FoodTalks百科系列

六、参考来源

 

什么是多巴胺?


多巴胺与神经元

图片来源:Freepik


多巴胺(Dopamine)是一种由酪氨酸(Tyrosine)经过一系列生物合成后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物质。[1] 


当我们经历愉悦的体验或获得奖励时,大脑会反馈更多的多巴胺作为奖赏,促使我们对这些体验和行为产生更加愉悦的体验。[2] 多巴胺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在体验快乐之后得到的奖赏,用来激励我们重复追求快乐。


作为最为人熟知的神经递质之一,多巴胺在人脑中涉及的功能复杂,它还拥有辅助调节和控制人的认知情绪、运动活动等功能的作用;当多巴胺分泌不平衡或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导致包括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疾病。[3]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们熟悉不过的物质,在近一个月内风靡全网,这不免让人好奇这一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多巴胺和色彩究竟有什么关联?


(一)色彩成为唤起多巴胺的刺激源


彩色带来的视觉效果,让“快乐”这个主题强势席卷了这个夏天的每一个角落。高饱和度、高对比度的视觉效果,提高了人们情绪的愉悦度,将其与“快乐代名词”“多巴胺”画上了等号,于是“高明度色彩=快乐=多巴胺”这个等式悄然成立。其实早在1950年,Faber Birren就提出:饱和度较高的色彩更能激发人愉悦的情绪,进而促使人分泌更多多巴胺。[4]


也不单是快乐情绪的渲染,低门槛、高社交参与度——仅通过一些明艳的配色就能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和互动量,可以满足z世代个性化表达的需求,是“万物皆可多巴胺”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


娱乐和消费的无界化,更是把这场狂欢推向了巅峰。


星巴克周边:抛瓦手环

图片来源:小红书部分用户


星巴克“生咖冰霜”系列新品的“多巴胺色”周边——抛瓦手环就是一个例子。消费者在购买该系列饮品后,通过和咖啡师碰拳互动,或展示出“赐我抛瓦”的咒语或表情包,方可获得。这种娱乐化的消费活动,很好地结合了多巴胺色彩的热度,吸引了不少小红书用户打卡参与。


这股“多巴胺色彩”的东风也一路从新茶饮和咖啡界,入侵到了调酒领域。


百加得多巴胺调酒

图片来源:小红书部分用户


西瓜、芒果、青瓜、蓝莓、葡萄……把各色水果加入“多巴胺调酒公式”,就能在经典莫吉托的基础上得到“多巴胺莫吉托”,既有夏日消费场景,又融合了大热的多巴胺元素,是调酒,也是生活调剂,更是个人生活态度的展现。将消费行为和多巴胺热点相结合的讨论,点燃了用户的情绪价值,也满足了他们在社交层面的需求。


从这些案例中不难看出,“多巴胺”与“高明度色彩”的联系,其实是由快乐情绪作为中介的。作为销售手段的一种,在以色彩为卖点的多巴胺营销活动中,情绪如何拥有改变消费行为的力量?


(二)“快乐情绪”是这场热潮的底层逻辑


多巴胺营销看似就是在“玩颜色”,但实质其实是利用色彩在做情绪营销。


高明度的彩色包装,通过视觉神经,刺激大脑快速分泌“传导”快乐的多巴胺,从而消费者在这些“五彩斑斓”包装的视觉冲击下,会释放更多欢愉情绪。情绪共鸣和快乐消费体验,潜移默化地指引着消费者为“多巴胺”商品买单。


情绪之所以成为了购买决策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因为绚丽的色彩包装所唤起的短暂亢奋情绪,会改变消费者对价格、产品偏好的感知程度,最终影响到消费者购买意愿。[5] 


高互动量的多巴胺帖子

图片来源:小红书


不仅如此,情绪还是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会激发消费者分享的欲望。[6] 在多巴胺营销的过程中,消费者都是传播情绪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每一条和多巴胺相关的内容,都会进一步感染更多人,从而让这样的正向情绪四处蔓延。


在色彩中狂欢的彩色跑参与者

图片来源:Color Run


因此,以“多巴胺”作为代名词、由色彩渲染出的亢奋情绪,在这一次次社交媒体的声浪中,被推上了热潮的高点。


为了保持消费者的兴奋和快乐感,明亮色彩只是唤起多巴胺分泌的冰山一角,探索和创造其他新奇点,将指引品牌挖掘更多有关多巴胺的潜在营销应用。


“多巴胺营销”的下一站在哪?


深度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也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命活动。


这个神奇的物质,将成为品牌持续打入消费者心智的一个切点,更多的“新奇体验”等待被品牌挖掘。


这场多巴胺色彩的狂欢,可能只是一场真正“多巴胺营销”的开始。多感官联动、新奇点激发等营销方式或许是这场热潮的下一站。


(一)多感官的营销探索:色彩不是唯一,“视觉+”或将流行


多巴胺和人们神经系统有着巨大的关联,那么作为五大感官之一的视觉,也并不是唯一可以唤起快感的突破口。从“视觉+”出发,借助多感官联动营销,将“多巴胺”的快乐情绪基因,多维度地印刻在产品和品牌内核,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营销办法。这让多巴胺营销不再是一股浪潮,更可以内化为一个品牌独有的故事内容


Blueglass酸奶

图片来源:Blueglass


堪称“酸奶界爱马仕”的Blueglass,已经将“视觉+”思维充分融入了在品牌营销中。Blueglass始终将“色彩情绪+健康食物”的双重激励贯穿于品牌定位和产品打造,不仅为消费者带来明快色彩的视觉享受,又用健康食物给他们带来了味蕾上的另一重体验。


Blueglass产品配料中的酸奶、牛油果、各类坚果等,都被囊括在了海外的“多巴胺饮食”名录(the dopamine diet)中。[7] 营养专家发现乳制品、西瓜子、香蕉、苹果、鲑鱼等天然食物富含酪氨酸,可以通过代谢产生多巴胺,因此在食用时人们会产生快乐的情绪体验。


社交媒体上Blueglass的酸奶分享

图片来源:小红书


天然食材的“多巴胺色彩”,搭配富含酪氨酸的食物,Blueglass创造了一套“多巴胺组合拳”,直击消费者的五官神经,让消费者在品尝每一份酸奶时,都可以得到双倍的“快感享受”。


多重感官的“快乐营销”,可帮助品牌将营销内容深入到品牌和产品精神,更深入地打动消费者,发挥出营销活动的长尾效应,作用于品牌形象的整体构建。


(二)寻找快乐的营销探索:利用“新奇”,提供消费动机


关于“如何多角度、全方位地鼓励消费者追求快乐”的尝试,或许还可以着眼于多巴胺的作用机制。多巴胺从多个维度影响我们的行为:大脑通过释放多巴胺来对新奇的事物作出反应,[8] 多巴胺又反向作用于强化和激励行动。[9] 也就是说,多巴胺为“想要”提供动机,激励我们深入探索新事物,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再通过建立机制使我们不断重复这些行为。


由此,“多巴胺营销”的精神内核——“新奇”和“奖励”终于浮出水面。创造新产品、建立奖励机制以满足消费者预期,并通过刺激多巴胺分泌来促进消费行为,能在更大程度上让“多巴胺营销”长久地为品牌势能增益。


在同质化严重的即溶咖啡市场,三顿半举办的线下空罐回收活动——返航计划(Project Return)就是一个不落俗套的“多巴胺营销”破局思路。


三顿半返航计划

图片来源:三顿半


用户在一年两次的返航日,把其拥有的三顿半空罐带到指定地点,用以兑换购物袋、徽章、滑板等“返航物资”。积攒空罐兑换奖励的过程,强化了用户反复回购产品的动机。把“想要”从产品本身拓展到物资兑换,整个奖励过程既有即时性的产品激励,也有积攒空罐的愿望激励,多维度刺激“多巴胺”分泌,成功进行长久、深入的消费者沟通。不仅如此,返航计划还为用户提供了奖励机制之上的额外惊喜——“奇迹物资”。相对于攒够数量才能兑换的常规物资,“奇迹物资”仅需要用户提供一个空罐即可参与抽奖,“运气”给用户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人类的好奇心、达成目标以寻求奖赏的天性,都由多巴胺控制,并为我们采取行动提供动机。[10] 多巴胺是我们做出行动以获得满足的“油门”,刺激消费者的多巴胺分泌等同于为买单“踩油门”。因此,如何通过推出“新奇商品”、“奖励机制”、“抽奖”等营销活动,鼓励消费者追求“新鲜感”和“回报”的行动,从而建立起长效的多巴胺奖励回馈机制,长路漫漫,这是值得各大品牌深入探讨的吸引力新解法。


总结


从穿搭一路火到食品饮料的“多巴胺”,围绕着快乐情绪,不断激发着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热情。

多巴胺营销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一种情绪营销,但它仍然可从感官和心理等维度,唤起更多创意灵感,发展出更深入、更多元的营销方式。

“多巴胺营销”的狂热源于色彩,但它的未来将不止于色彩。

FoodTalks百科系列



参考来源


[1]Stanley F. (2008), The history of dopamine and levodopa i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2] neurochallenged (2015), Understanding Your Brain: The Reward System
[3] 李伟 (2011),《多巴胺及其受体的研究现状》
[4] Lynnay Huchendorf  (2007), The Effects of Color on Memory
[5] 章莉南子 (2019), 《基于SOR理论的短时情绪诱发对个体购买行为影响的神经及预测机制研究》
[6] 李宏, 刘菲菲 (2018), 《基于情绪视角的营销信息分享述评与展望》
[7] BBC goodfood (2023), What is the dopamine diet?
[8] Lifehacker (2013), Novelty and the Brain: Why New Things Make Us Feel So Good
[9] Bromberg-Martin E.S., Matsumoto M., Hikosaka O. (2010), Dopamine in motivational control: rewarding, aversive, and alerting
[10] 三采文化集团 (2016), 《想要與喜歡,觸發你的渴望──<引誘科學>》
 
本文作者:Renee&Kee&Archi,FoodTalks

商务合作-什么是系列


FoodTalks什么是系列百科策划,用既专业又通俗的方式介绍食品饮料行业的前沿热点。

什么是系列百科策划打造线上行业百科,让用户通过一篇文章了解食品饮料行业前沿的营销方案!(详细请扫下方二维码查看合作方案&合作案例)

合作方案

合作案例

FoodTalks什么是系列商务合作
Una
商务经理
手机:+86 13072115079
(添加请备注:姓名 公司 职位)

相关合作:
项目
介绍
合作方案
FoodTalks
食品供应商地图
在食品产业链里,有更清晰的位置
入驻方案
FoodTalks
什么是系列公司策划
什么是系列,打造线上的企业名片

合作方案
FBIF
&
FoodTalks
视频策划
视频策划,打造企业视频名片
合作方案
FoodTalks
食品雷达
已收录6000+家优质企业

入驻方案
FoodTalks
供需
注册用户5万+,供需帖总量20000+
合作方案
更多合作,请扫码:
FBIF & FoodTalks系列商务合作方案

加入FoodTalks食品营销群
(添加请备注:姓名 公司 职位)

提示:
*本文为FoodTalks原创,转载请底部留言。
*FoodTalks资讯投稿与商务合作,请联系Pizza(微信:simbamkt1)。

关注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FoodTalks食品资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