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空中作战是美军着眼大国对抗发展的全新空战模式,旨在将大型、昂贵、多功能有人战机的各类功能分解到大量低成本无人机上,构建由少量高性能有人机和大量无人机组成的协同作战体系,以较低成本实现更高作战能力,对敌再次形成不对称优势。为此,美军正系统布局关键技术体系,加速推动概念发展,值得密切关注。2014年,美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最早提出了分布式空中作战,并在2017年正式包装成“马赛克战”概念,即借鉴马赛克画简单、可快速拼接等特点,实现大量低成本、功能相对单一系统的动态组合与密切协作,形成敏捷集成、极具弹性(韧性)的空战体系,大型高性能无人机、无人僚机、无人机蜂群等均可融入其中。目前,DARPA和美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正积极开展体系架构、无人机平台、空战管理、自主协同等相关技术研究。“体系集成技术验证”项目。DARPA和AFRL共同实施,旨在基于现有技术水平,把传统战机的功能分解至可互操作的有人机和无人机,并即插即用各种机载系统和武器。2018年7月,项目在对抗空域开展了飞行试验,验证了名为“缝合”的全新体系集成技术,实现了地面站、半物理飞行试验系统、C-12运输机和试验飞机之间的互操作能力。
“体系集成技术验证”项目设想(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图片,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汉化)
XQ-58A项目。AFRL研发的低成本可消耗无人机,未来可作为无人僚机使用。该机采用中等后掠角中单翼、V型尾翼、背负式进气道隐身化布局,机长8.84米,翼展6.7米,最大飞行速度0.85马赫,航程8700千米,有效载荷不少于230千克,成本低于200万美元。2019年3月,XQ-58A成功完成76分钟的首飞。6月11日,XQ-58A完成第二次试飞,无人机在71分钟的飞行中完成了所有测试目标。6月12日,美空军表示正考虑增加购买20~30架XQ-58A,以开展进一步的试验。
首飞中的XQ-58A“战神婢女”原型机(美空军研究实验室图片)
“飞行导弹挂架”项目。DARPA在2017年公布,研究高度简化、飞行和作战功能有限、可快速批产的低成本无人机平台,既可作为战斗机的普通挂架,发射各类武器弹药;也可成为无人僚机,发射后飞行至目标空域,执行巡逻飞行和武器发射等任务。
“小精灵”项目。DARPA在2015年启动,美空军情报监视侦察部门也参与其中,目标是研发低成本无人机蜂群平台及空中投放回收等技术。2018年4月,美国戴内提克斯公司(Dynetics)获得最终阶段合同,其无人机类似于巡航导弹构型,而空中投放回收装置与目前成熟的空中加油系统相仿。DARPA计划在2019年下半年使用C-130运输机开展多架无人机的空中投放回收验证,回收速率为30分钟4架。
“小精灵”无人机回收概念图(美国戴内提克斯公司公司图片)
“分布式作战管理”项目。DARPA和AFRL共同研发,发展先进算法和软件,提高态势感知和任务自适应规划等能力,帮助履行战场管理任务飞行员进行快速且合理的决策,在强对抗环境中更好地执行分布式空中作战任务。项目开发了两种软件:“网络对抗环境态势理解系统”负责构建可分享至每个平台的统一作战场景,“反介入实时任务管理系统”为每个平台制定适合的任务和飞行路径。2017年9月,DARPA和AFRL进行了首轮飞行试验,“利尔喷气”公务机扮演无人机,有人机为地面驾驶的虚拟机,验证了通信中断后任务还可按预期继续执行的能力。2018年3月,DARPA向BAE系统公司授出最终阶段合同。
“分布式作战管理”项目概念图(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图片)
“对抗环境强韧同步规划和评估”项目。DARPA负责研发,旨在开发以人为中心的软件辅助决策工具,着眼于数据传输标准,确定通信被切断时输出信息的先后顺序,帮助空战人员在复杂环境更好控制作战行动。为此,BAE公司研发了“分布式协同指挥控制工具”自主软件,以提高空中战场的战场感知能力,评估作战前、中、后的空战计划和任务风险,分析作战效果。2019年3月20日,DARPA授予BAE公司价值310万美元的最终阶段合同,并将于2019年8月或9月在美空军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演示验证。“拒止环境协同作战”项目。DARPA负责研发,通过发展先进算法和软件,探索无人机蜂群的自主和协同技术,使蜂群仅需一人管理,便可协作完成发现、跟踪、识别和攻击目标等任务。2018年11月,6架真实和24架虚拟的无人机在“真实-虚拟-构建”环境中开展了地面和飞行试验,验证了无人机蜂群在强对抗环境中针对非预期威胁的适应能力。无人机蜂群可有效分享信息,协作规划和分配任务,制定协调的战术决策,并在最小通信情况下共同响应动态、高威胁环境。2019年春,项目已全部转化至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空战进化”项目。DARPA 2020财年预算中的新增项目,旨在研究人-机协同空战,即测量、校准、提升和预测人类对自主空战系统信任的方法,并首先将在最激烈的空中格斗条件下进行试验:在模拟环境中,有人机飞行员可指挥多架无人机,以贴近实战的方式应对敌人的无人机和其他威胁因素。2019年6月,DARPA公布了ACE项目的招标书,表示其是该局更大的“马赛克战”空战概念的一部分。
“空战进化”项目概念图(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图片)
“天空博格人”(Skyborg)项目。2019年3月,AFRL表示正在开发“天空博格人”无人僚机智能空战系统。首先系统会植入空战模拟器,与人类飞行员一起进行对抗训练,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未来,系统将与XQ-58A等无人机整合,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僚机。目前的空中作战是战斗机的代际竞争,最新一代战斗机拥有强大统治能力。随着分布式空中作战概念的提出,未来的空战将是有人-无人高度协同的体系化竞争,这代表着空战思想的重要转变,将对未来作战产生重大影响。高性能有人机将承担关键的指挥控制任务。分布式空中作战装备数量多、分布范围广、任务协同复杂,需要有人机在空中开展实时指挥控制。大型预警机在防区外对整个战场进行指挥监管,而数量较少的有人隐身战机将深入防区,主要使命为控制最前线的大量无人机,也可遂行火力打击等传统任务。低成本无人机将承担主战任务。从单个平台看,无人机隐身和机动能力强、续航时间长,在自主作战系统决策和人类指控下具有较强作战能力。另外,无人机成本低,设计寿命短,如“小精灵”无人机成本70万美元,最多使用20次,故战损代价低,使用顾虑少;从体系作战看,首先大量无人机拥有规模优势,将“饱和”敌防空雷达的跟踪和火控通道,使其难以发现高价值空战平台,打击无人机也会浪费昂贵和有限的防空导弹。其次无人机体系具有较高的强韧性,多架无人机会备份同一作战功能,故损失部分个体并不影响体系作战能力,而联接无人机的网络也将应用抗毁、低截获、抗干扰等技术,以应对强对抗的复杂电磁环境;最后分布式作战体系具有较高的敏捷性,大量无人机可依据敌情和战损,实时排列组合出最优的作战能力,通过与有人机灵活编组,快速生成多种解决方案。军用航空产业也将随之呈现全新发展态势。在分布式作战概念的牵引下,未来空中作战装备呈现出作战体系化、机体廉价化、平台智能化、载荷小型化等特点,高性能网络、智能算法和软件、低成本平台、低成本发动机、小型高性能机载设备和武器等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未来军用航空产业将出现变革。袁成先生已为《空天防务观察》提供14篇专栏文章,如下表:
您可以下载航空工业发展中心航空行业信息港“ADR之声”APP,第一时间掌握航空行业最新动态、资讯、报告、分析和解读!
关注本公众号有以下三种方式:
1、点击本文顶部蓝色“空天防务观察”字样,点击“关注”;
2、在微信的“通讯录”-“公众号”中,点击右上角的“+”号,输入“AerospaceWatch”查到到本公众号之后点击,再点击“关注”;
3、长按下面的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本号:
您还可以关注我中心“民机战略观察”公众号,掌握和深入了解民用航空领域动向和进展!
您也可以关注我中心“航空科普”公众号,探索航空事业的前世今生!
本篇供稿:系统工程研究所
运 营:李沅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