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志愿者都在做些什么?
助人者自助,乐己者乐人:
禁毒志愿者的实践之路
本报记者 李施霆
治理毒品的历史经验揭示,禁毒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一的策略和手段无法有效遏制毒品的蔓延。除了缉毒执法工作以外,还需要大量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来开展宣传教育、戒毒医疗、就业扶持、临时救助等工作,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禁毒志愿者的具体实施和参与。近年来,国家禁毒委员会大力推动禁毒工作社会化,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毒品社会治理格局,全国各地纷纷组建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禁毒志愿者队伍。
注册于2015年4月的云南省禁毒志愿者协会成立虽不算早,但协会成员的义务禁毒宣传经历已长达十余年之久。协会会长束佳骏告诉记者:“协会的前身是一支禁毒志愿者宣传车队。2005年6月,在云南省禁毒办的倡导下,我率领昆明越无限飞虎越野汽车俱乐部组建成立了云南省禁毒志愿者宣传车队,把越野车作为禁毒宣传的流动课堂,下村寨,进学校。”这位“全国优秀禁毒志愿者”“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十余年来带领着来自不同领域、不求回报的禁毒志愿者,穿越云南省16个地州,将禁毒宣传的火种撒遍云南的各个角落。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以及共治格局的逐渐完善,社会组织在禁毒事务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多样也愈发成熟。这些为数众多的禁毒志愿者群体,大多依托于社会组织的身份开展服务。他们的服务内容包括毒品预防教育、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心理疏导以及就业扶持等。志愿者群体的逐步壮大,为我国禁毒人民战争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近戒毒康复人员,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树立自尊、自信,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信念。这支“阳光妈妈”志愿者团队中有2/3都是女性,平均年龄为50岁,最高龄的“阳光妈妈”已88岁。5年来,“阳光妈妈”志愿者队伍从筹建最初的几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000余人,她们用母爱的光辉,温暖着每一位戒毒康复人员,已帮扶救助戒毒康复人员800余人,开展了200余次禁毒宣讲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场所、进学校活动,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她们定期走访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化解矛盾,为4对戒毒康复人员举办了婚礼,为多名戒毒康复人员建立了回归跟踪服务工作机制。
善意的服务往往感召着更多的戒毒康复者“变身”志愿者,重新找到人生的使命——帮扶更多深陷泥淖的染毒者脱毒重生,以亲身经历宣传禁毒让更多的人知道毒品的危害。叶雄就是来自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的一位特殊禁毒志愿者,她曾有整整10年吸毒史,戒断15年,参与禁毒志愿服务15年。这个自称从“地狱爬出来”的女子,誓用自己的力量把吸毒者从恶魔手中拉回来。“我要告诉他们,你们经历着的,我都克服过。”2002年叶雄走出大墙。同年,她开通了上海第一条戒毒热线——叶子戒毒热线,该热线如今已并入“自强戒毒咨询热线”。她成立“叶雄工作室”,多年来以“同伴辅导员”的身份帮助许许多多的吸毒者进行生理戒毒和心理康复治疗。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者忠于自己内心的道义良知、同情心和公民社会责任感,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他们自发参与并积极奉献,以改进社会、提供福利为目标而行动着。
在禁毒工作转型的当下,尚待改善的社会观念以及禁毒事业的艰辛,仍然给处于襁褓中的志愿者群体及组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考验,但仍有千千万万个志愿者,为了这场广泛、深入、持久的禁毒人民战争,去凝聚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力量。
江西萍乡76岁的段华胜老人,从1978年开始就怀着帮扶、挽救失足人员的一颗善心,开展义务帮教工作。40年来,在他的帮助下,600多名涉毒帮教对象都迎来了自己的“新生”。如今,段华胜不再孤军奋战:2011年,他成立了“段华胜工作室”,2014年1月增设了“段华胜禁毒戒毒工作室”,2015年11月,注册成立了江西省首支民间禁毒志愿者队伍——萍乡市禁毒志愿者协会,古稀老人亲自担任协会会长。他以强大的感召力,不断发展壮大着禁毒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的英文是volunteer,其词源来自于拉丁文valo或velle,意思是“希望、决心和渴望”。禁毒志愿者们点滴的小事和经历,正是源于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聚沙成塔的意志。在这些点滴的服务中,我们看到他们的人格魅力,感受着这份人文关怀的温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唯愿这样的“希望、决心和渴望”一直延续,永葆活力。
新书推荐
浏览购买,请点击进入禁毒报官方微店
往期精彩阅读: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从35.8%提升至97.1%,这个城市是如何做到的?
内容来源:中国禁毒报
图文编辑:张世华
了解投稿信息请点击:《中国禁毒报》投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