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游记》《还珠格格》又来了!我们到底在怀念什么?

       本周,不说纪律,聊聊电视剧。


有些电视剧,不重播简直不是放暑假。



大热天的,一波“古董级”老剧再次发威,占据了各大电视频道暑期档。在“重播界”,十几年来谁也没法和它们争锋,即便和一些流量大剧同台PK,它们的表现也不逊色。比如《还珠格格》,时隔二十年,超过十六次重播,白天收视率仍然傲视群雄。



你可能不懂了,那么几部剧,情节都倒背如流了,不会无聊吗?从网友的反应,倒没看出一丁点“无聊”,话题热度不减,“剧评”也有新意。媒体都感慨:这一遍遍重播的哪里是老剧,简直就是网友不断更新的段子。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台词还是那句台词,却被领悟出新的内涵,发现了不一样的风景——以前让我们咬牙切齿的坏人,原来也有可爱的模样;那些柔眉善目的好人,其实也有不美丽的一面;曾经被我们忽略的配角,也有刷刷闪光的瞬间。


甚至,也唤起了我们关于爱情、婚姻、社会、历史的思考。



这些年,中国大众文化蓬勃成长。观众也在成长,老剧陪伴着80、90后从萌宝宝变成了“老阿姨”,但其实更多是整个观众群体“心理年龄”的成熟:视角更多元了,心态更包容了,看待问题也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所以把老剧看出“新段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奇”的是,时代在变、观众在变、什么都在变,偏偏对经典的认知,没有变。


不排除那些经典电视剧因为包裹着一代人童年的回忆,所以很容易唤起怀旧的情怀。但是光秃秃的情怀,是经不起每一次重播的一遍遍检验的,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情节好不好看,演员演技是否在线,台词有没有用心打磨,细节上有没有硬伤……这都在考验硬实力。


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实力”,放在今天还重要吗?这几年,影视剧产业在资本的高速公路上狂飙,2011-2017年通过备案公示的电视剧总量有7844部,且单部集数一直在保持平稳增加的趋势。这个过程中,“传统”一直在被颠覆:拍摄模式上,热门IP与流量明星结合爆发了巨大能量;视觉呈现上,场景越来越宏大,服饰造型越来越精致唯美;题材选择上,网络文学带来了丰富的改编资源;营销手段上,有话题营销、跨界营销、数字营销……


繁荣之下,优秀作品可圈可点,但是很多问题一直饱受诟病——一些影视剧题材同质化严重;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压缩剧本的打磨时间,剧集拖沓、注水严重;廉价特效与重度滤镜常常让人尴尬……


我们有时就会忍不住拿十几年前的老剧来对比。但其实也不必过分抬高老剧,毕竟十几年前的拍摄技术、化妆水平等等在现在看来已经很过时了,包装的精良程度没法和现在比。而它们依然能征服我们,也许正是因为那种时不时体现在细节里的“高级感”。


作家格非在接受中央纪委网站访谈时说,对普通受众来说,大众娱乐产品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陪伴和慰藉(你有可能成为大作家吗?听著名作家格非怎么说)。但就是这最基础的功能,有些作品都做不好,对它们来说,营销是主要的,挣钱是必须的,唯独观众是可以敷衍的,热度过后,就被忘得一干二净,观众连骂它都懒得。只有那些真正用了心的作品,洗去铅华以后还能在荧幕上闪闪发光,被赞扬,被批评,被铭记。


其实历史上很多文学艺术经典,都是从俗世尘沙中这么淘洗出来的。大众文化不是只能产出保质期短暂的娱乐快餐,我们对大众文化的期待,也不能止步于此。大众文化也能出精品,精品的评价标准可以有很多,但肯定不是演员一集换了多少次衣服,或者是加了多少滤镜、用了多少营销魔法。


相信以后,越来越多的高精尖好作品是可以期待的,当然,还是建议少花点儿时间追剧,多陪陪家人,多去体会体会电视剧以外的世界。


欲知下周大事,且听下回分解。(子不歇)


往期回顾:

第一百一十八回:反腐,要靠它发挥更大威力!

第一百一十七回:阴阳整改、消极整改、虚假整改…对待中央巡视反馈这些"姿势"要不得

第一百一十六回:为了孩子们,尽力守护这条起跑线的公平

第一百一十五回:外逃腐败分子偷走的每一分每一毛,都要追回来!

第一百一十四回:打虎拍蝇猎狐纠风巡视问责…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这半年很忙

第一百一十三回:年轻着呢!

第一百一十二回:在中央机关安装“探头”,这个监督很给力

第一百一十一回:中央纪委调研督导组到贫困村,都看到了啥?

第一百一十回:"狐狸"外逃,海外群众也不会放过他们

第一百零九回:对贫困户吃拿卡要,决不容忍!

第一百零八回:损害生态环境,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

第一百零七回:贯彻落实规划要求 推动巡视工作更加科学严密有效

第一百零八回:什么样的纪检干部能获得这个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