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严查“冒名顶替”背后的违纪违法行为

  受到舆论关注的“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有了新进展。6月11日,山东冠县通报称县纪委监委、县公安局、县教育和体育局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此事开展调查,“顶替者陈某某,系我县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目前已被停职,事件涉及详细信息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此前,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理工大学都表示将全面调查核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一起冒名顶替上学事件,背后就是一个被人为改变的人生。据媒体报道,山东冠县人陈秋媛(化名)高考“落榜”16年后,打算报考成人教育学校,来填补心中遗憾。然而,在信息填报时她才发现,“陈秋媛”已经在山东理工大学“就读”过,并顺利毕业。而出身于贫困农家的真人陈秋媛,此前一直因为高考落榜不得不外出打工,16年里辗转多地谋生。迟来16年的发现、强烈的人生反差,让网友既对当事人的遭遇感到同情,更追问事情背后的真相。如今,顶替者已找到,调查有了初步结果。但通过什么方式进行顶替?为何学校和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发现?背后有没有公职人员失职渎职、权力滥用,乃至腐败问题等,一系列疑问还有待相关部门以彻查给出负责任的答案。


  事实上,类似陈秋媛事件涉及高考造假舞弊的情况并非个案,背后往往隐藏着权力滥用甚至腐败问题。无论是修改学籍还是冒名顶替,难度都不小,绝非一两个人所能操作,涉及中学、录取高校、招生部门甚至派出所等多个单位。过往案例说明,这其中,权力运行失序和监督缺席是造假闭环形成的重要原因。有的是相关责任人员不担当不作为,履职不到位,出现造假漏洞,有的是一些学生家长利用关系或金钱开道,“手眼通天”,违规违纪操作。今年5月,艺人仝卓在直播中声称“高考时曾通过一些手段从往届生变为应届生”,就曾引发舆论热议。山西省教育厅等部门正在调查“一些手段”究竟是什么手段、哪些人参与。时间更早一点儿,也有冒名顶替上大学案例曝光。比如,湖南考生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学背后,就是冒名顶替者的父亲利用“人际关系网”打通了一道道关卡,为自己的女儿提供了顶替的“绿色通道”。又比如,河南“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处理结果中,也有当地高中教务处、县高招办、派出所以及高校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多人牵涉其中,最终13名责任人被处理,3人被移交司法机关。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调查此类事件,不仅要查明事实真相、揪出顶替者,更要对形成造假漏洞的不担当不作为、涉权腐败一查到底,依规依纪依法严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作风马虎、应付了事,特别是罔顾党纪国法、以权谋私的违法乱纪者。同时,还要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督促公职人员严格按制度行使权力、履职作为,切实守护教育公平正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兰琳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新版上线

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为您推荐


一封举报信,两个农村家族的“恩怨纠缠”


“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什么是全球公共产品?


派出所所长利用带队检查、办理暂住证等时机,违规索取资金超百万


十九届中央第五轮巡视将对3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开展常规巡视


局长与黑社会组织成员称兄道弟…


工于心计,常务副市长搞假投案刺探虚实…


酒驾致4死的政法委副书记被双开,有哪些纪法依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