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划重点!合肥市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值得一读)

芯榜 2022-07-03

2月25日,,合肥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出炉。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地位,打造“2833”产业集群,即打造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千亿级龙头企业,培育300个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攻克重点产业领域供应链薄弱环节,加快提升国产替代率。培育布局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精准医疗、超导技术、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


力争到2025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户,建成千亿级科技大市场,建成5个左右国家级产业集群。


2021年,开工建设长鑫二期、晶合二期、蔚来新桥基地等重大项目,推进维信诺 AMOLED、欧菲光光学光电等项目投产达产。


科技潮涌千帆竞 创新发展正当时

合肥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出炉

  2月25日,合肥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出炉,诸多利好消息传来。今后,我市将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力争到2025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户,建成千亿级科技大市场,建成5个左右国家级产业集群。

  成绩回顾

  合肥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20强

  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累计3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20强……“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

  聚焦基础前沿,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获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初步构建“1+4+11+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和环境综合研究平台组建运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在建、已建及预研大科学装置达11个。滨湖科学城成立运行,安徽创新馆建成使用。与中国科大、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大学合作共建平台26个。

  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形成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培育257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328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6户高成长企业。4家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2017年合力,2019年江淮,2020年讯飞、阳光电源),联宝科技公司成为合肥首家千亿企业。搭建多层次融资体系支持企业发展,形成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基金丛林”,参股基金总规模超千亿元;2020年7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新增数量居省会城市第一位(总数居省会城市第二位)。累计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4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均居省会城市首位。

  聚焦产业创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实施12个重点产业“链长制”,加快壮大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10个市级战新产业集群,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升级,累计建设117家智能工厂、1107个数字化车间。积极培育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合肥高新区打造形成“量子一条街”。合肥“大力培育创新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获国务院通报激励。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快速开展科研攻关,涌现出中国科大“托珠单抗”治疗方案、智飞龙科马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安龙基因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东超科技空气成像技术、博微太赫兹测温安检一体机等一批技术和产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聚焦知识产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成功获批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全市有效发明专利3.2万件以上。实施“蓝天”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查处侵权纠纷案件846件。在全省首创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中心,成立知识产权法庭,已累计结案5418件。

  聚焦改革创新,健全创新政策制度体系。逐年修订调整支持自主创新政策,每年拿出百亿“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引导带动2019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1%,居省会城市第5位,初步估算2020年达3.3%。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首轮70项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地方深度参与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机制”入选全国推广的“全创改”典型经验。

  聚焦创新合作,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建设ITER国际大科学工程,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2家,成立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集聚世界领先研究力量开展科技攻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共建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5个合作园区。

  聚焦创新生态,激活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支持各类主体创新创业,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双创特色载体、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载体46家。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2020年新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8万人,建设国家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5家、省院士工作站68家、海外人才工作站10家,在肥服务“两院”院士达135人。合肥连续三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10位。

  规划展望

  力争2025年建成千亿科技大市场

  “十四五”时期,合肥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认真落实省“256”科创攻坚力量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力争到2025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户,建成千亿级科技大市场,建成5个左右国家级产业集群。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布局“1+4+11+N”创新平台体系。高水平推进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科学等重大综合研究平台建设。推动大科学装置集群化、协同化发展,建成运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巨灾科学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聚焦量子科学、磁约束核聚变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生物育种等基础研究领域,加强重大科技项目攻坚,形成更多引领性原创成果。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地位,打造“2833”产业集群,即打造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千亿级龙头企业,培育300个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攻克重点产业领域供应链薄弱环节,加快提升国产替代率。培育布局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精准医疗、超导技术、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培育链条。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企业承担、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际科研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力度。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领域战略布局。

  推动创新人才引进集聚。建立健全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拔尖、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精准做好人才安居、医疗、子女教育等保障,加快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社区等服务设施布局建设,发挥国际人才城作用,打造“首站式”“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园区。依托安徽创新馆打造千亿级安徽科技大市场,举办技术供需、项目资本对接会。释放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健全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构建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

  今年任务

  聚焦“八大重点”起好步、开好头

  2021年,创新合肥将如何行进?紧紧围绕“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头的总体要求,合肥将聚焦“八大重点”。

  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平台。完成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规划,力争合肥先进光源等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加快推动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等交叉研究平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战略平台。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围绕高端芯片、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组织实施10个科技重大专项。推动量子、质子、离子、中子、光子等科创成果“五子登科”。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组织实施100个科技攻关项目。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认真实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政策。建立与高校院所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长效、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转化和应用。力争全年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增长15%以上,就地转化科技成果3000项,打造100个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场景。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设3个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争取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纳入国家战新产业集群。扎实推进中国声谷、中国网谷、中国安全谷、中国肽谷、中国环境谷等重点园区建设,实现“五谷丰登”,依托中国科大校友资源打造“科大硅谷”。开工建设长鑫二期、晶合二期、蔚来新桥基地等重大项目,推进维信诺 AMOLED、欧菲光光学光电等项目投产达产。

  深化与大院大所大学合作。落实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推动中国科大高新园区部分交付使用,建成北航创新研究院,加快北师大等合作项目落地。提升已有新型研发机构效能,推进中科大先研院法定机构试点。

  健全科技企业培育梯队。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落实高成长企业培育扶持政策,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户以上。实施新一轮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批行业“隐形冠军”。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制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支持政策,大力扶持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应用。

  促进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推动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进一步扩大“合肥友谊奖”品牌效应,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探索组建院士研究院,推进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引才引智示范基地、院士工作站等平台载体建设。

  加快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出台我市贯彻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实施意见,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推动相关产业联盟、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积极推动合肥都市圈城市产学研合作,构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黎静)


-----全文完,支持“中国芯”,请点亮“在看”并放到圈子里。



打赏

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推荐关注: 
半导体圈 微信:icquanzi
半导体行业联盟:icunion
世界半导体论坛:icdaily




1、中芯国际:无奈的内讧
2、京东方,世纪巨骗还是民族脊梁?
3、光刻机40年资本局:尼康起高楼,ASML宴宾客,美国楼塌了
4、我和一个清华女教授聊了聊:2020年,该买房,还是该炒股?
5、燃烧的“中国芯”,80岁老科学家出手,挽回中国万亿市场
6、我们盘了一下,华为海思可能真的走投无路了。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亮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