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当危机突然降临,你所有的权利、人脉都毫无用处时(含音频)

生命季刊编辑部 生命季刊4 2021-05-11

请点击关注生命季刊4


危机中的信心

约翰福音信息(二十五)


文 | 任运生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本文为作者“约翰福音系列文章之二十四”,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阅读先前已经播发的约翰福音系列文章:


本文音频为郭光明弟兄朗读,背景音乐为孙锺玲姊妹钢琴圣乐“你是我藏身处”:


约4:43-54

 

一个人所活出来的生命形态绝不会超过他心中的所信。你心里相信什么,你活出来就是什么样式。如果你相信金钱重要,你就会千方百计地去聚敛财富。如果你认为权力能够给你带来最大的利益,你就会挖空心思的去获取权利。如果你认为人脉关系(network)对你的职业生涯或者日常生活无比重要,你就会竭尽全力的进入某一个社会圈子。总之,你心中的所信,决定你的生命形态、质量、价值,以及你最终的结局和命运。

 

然而,在人生的某一个时刻,或一场危机的突然降临,你会发现,所有的权利、财富、人脉都一下子变得一无用处。约翰福音第四章所记载的一个大臣,正是处于这样的光景。

 

“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祂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患病。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祂,求祂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约4:46-47)

 

圣经没有说明这个大臣的身份,他可能是希律王手下的一个官吏,或者是罗马军营中的一名官长。无论如何,权利,财富和人脉这三样东西,他应当一无所缺。然而,他的生命中突然出现了一场危机,他的儿子生病快要死了(at the point of death),这个大臣突然发现,他用尽了所有资源,仍然无力拯救他的儿子。

 

设想一下,儿子生病,高烧不止,生命垂危,做父母的是怎样的心急如焚,犹如刀割?古往今来,愿意舍己身为要换取儿女性命的父母不在少数,虽然相反的情形却少之又少。

 

这正是这位大臣所处的光景,儿子生命垂危将要死去。在用尽了一切资源之后,当他听说耶稣从犹太回到了加利利,他便不顾20英里的长途跋涉,迫不及待地从迦百农赶往加利利的迦拿,求耶稣下去医治他的儿子。

 

然而,当他见到耶稣时,耶稣似乎并不那么热心。耶稣说了一句话,几乎是给他泼了一瓢冷水。

 

“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4:48)

 

耶稣这话是对谁说的?“耶稣就对他说”(Jesus told him),所以很显然,主耶稣是对这个大臣说的,但又不是单单对这个大臣说,因为“你们总是不信”的“你们”是复数,英文译作“you people,” 所以主耶稣是对在场的所有人说,“若不看见神迹,你们总是不信。”

 

主耶稣这话甚至包括大臣一家所在的迦百农城的人,因为主耶稣曾经责备过迦百农人的不信。

 

“迦百农啊,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坠落阴间。因为在你那里所行的异能,若行在所多玛,它还可以存到今日。”(太11:23)

 

主耶稣为什么说这话?

 

“因为耶稣自己作过见证说,先知在本地是没有人尊敬的。”(约4:44)

 

主耶稣曾说, 先知在本地本家是不受欢迎的。如今,当主耶稣从撒马利亚回到加利利,加利利人却接待祂,因为“看见祂在耶路撒冷过节所行的一切事。”(约4:45)所以,在主耶稣的家乡加利利,人们接待耶稣,是因为看见祂所行的神迹奇事。

 

但因看见神迹奇事而有的信心,并不是耶稣基督所悦纳的信心,并不是因认识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而有的真信心。

 

主耶稣这句话,显然是对犹太众人的责备,但这个很可能是外邦人的大臣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冒犯,他并没有知难而退,耶稣的话反而激发了他的信心,他更加情词迫切地恳求。

 

“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约4:49)

 

你可以想像这个大臣情词迫切的祈求:耶稣啊,我的儿子快要死了,求你去救救我的儿子,求你可怜我的儿子……

 

“先生”这个词也可以翻译成“主” 。但中文圣经不同版本都翻译为“先生”,而不同英文版本也都不约而同地翻译为“Sir”。大概圣经的翻译者都认为,这个大臣对耶稣认识,很可能停留在只是听说过耶稣医病赶鬼的神迹奇事而已,并不认识耶稣到底是谁。

 

主耶稣看起来明显的冷淡似乎没有阻止这位身为大臣的父亲,他反而更加迫切地祈求。这使人不禁想起那个身为母亲的迦南妇人为女儿的祈求。

 

“祂(耶稣)回答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太15:26-27)

 

“耶稣就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那大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 (约4:48-49)

 

这位身为大臣父亲的坚持,令耶稣基督动了慈心。

 

“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 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约4:50)

 

这位父亲信心的转变,令人几乎难以置信。他来请求耶稣下去(come down)迦百农医治他的儿子,但耶稣却说“回去吧”(go your way),而他真的就回去了。

 

如果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在家奄奄一息,你长途跋涉、沿着崎岖不平的山村小道,赶了六十里路,为要请耶稣到家里给将死的儿子治病,现在你就这样独自一人、空手而归?你将如何对妻子、儿子交代呢?

 

旧约列王记下第四章,记载书念妇人的故事。书念妇人的儿子死了,她就去迦密山见先知以利沙。到了那里,她就抱着神人以利沙的脚不放。

 

“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离开你。于是以利沙起身,随着她去了。”(王下4:30)

 

如果我是这个父亲,我很可能像书念妇人那样。耶稣啊,你不能说一句话就把我打发了,你得跟我一块儿下去到我家里去医治我的儿子。

 

但请注意!这位父亲并不是邀请耶稣失败、被耶稣拒绝然后垂头丧气地空手而归。他乃是相信耶稣所说的话,带着信心、欢喜快乐、满怀盼望地回家去。


耶稣对他说了什么呢?

 

“你的儿子活了。”

 

这句话英文NIV的翻译“your son will live” 不太准确,原文是现在时而不是将来时。英文NKJV的翻译更好一些:“Your son lives.” 意思是,“你的儿子现在活了。”

 

这位父亲出来求见耶稣的时候,他儿子的状态是“快要死了”。现在就凭耶稣的一句话,“你的儿子活了”,他就真的相信儿子活过来了吗?

 

无论听起来多么的违背常理,无论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事实就是如此。


“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约4:50)

 

这位大臣父亲的信心真是了不起。如果你注意到下节经文所提到的一个细节,你对这位父亲的信心必定更是惊讶不已。

 

“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见他,说,他的儿子活了。他就问什么时候见好的。他们说,昨日未时热就退了。”(约4:51-52)

 

“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着他走来,说他的孩子好了。他就向仆人查问孩子是什么时候好转的。他们告诉他:“昨天下午一点钟,热就退了。”(约4:51-52,新译本)

 

“昨天?” 有人说,这个大臣相信耶稣的话,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好了,于是不再担忧,就心安理得地在路上住了一宿,但这种可能性不大。

 

迦百农距离加利利的迦拿差不多60里路,步行大约七八个小时,根据他的身份、条件以及他急于寻求耶稣为儿子治病的心情,他应该骑马不大可能步行。所以,无论他对耶稣的话是将信将疑,或是完全接受,他都会急于立即赶回家看个究竟。

 

犹太人的计时方式是从日落到日落算为一天。因此,更可能的情形是,在中午一点钟左右,主耶稣对大臣说,“你的儿子活了。”大臣相信耶稣的话,就动身起行往回赶。在中途或将近到家时,他的仆人们出来迎接,激动万分地告诉他,他的儿子活了。因为此时已经日落算为第二天,因此仆人对他说,“昨天下午一点钟,热就退了。”

 

“他便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儿子活了’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约4:53)

 

到此为止,大臣一家儿子得了医治,全家得到救恩,可谓是皆大欢喜、完满结局。

 

不妨回头看看这个大臣信心逐渐增长以致最后全家得救的过程:

 

第一,这个大臣以前可能听说过耶稣医病赶鬼的神迹,正如马可福音的记载:“有人带着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耶稣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又赶出许多鬼。” 于是大臣从迦百农赶到迦拿,求耶稣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生病快要死了。此时,他把耶稣看作是危急中救命的稻草。

 

第二,当耶稣对着这个大臣责备犹太众人时:“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4:48)耶稣的责备不仅没有使这个心急如焚的父亲放弃,反而像迦南妇人一样更坚定了他的信心。于是,他更加迫切地祈求耶稣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约4:49)

 

第三,当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的时候,他没有坚持要求耶稣和他一同去迦百农,而是“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这是大臣极为了不起的信心,犹如马太福音第八章记载的那个罗马百夫长一样,相信耶稣的话具有远程医治的权柄和能力,于是他就顺服耶稣的话回去了。

 

第四,途中遇见仆人来迎接他,告诉他儿子已经活了。他就询问儿子是什么时候见好的,得知儿子是昨天下午一点钟热就退了,他想起那正是耶稣对他说“你的儿子活了”的时候。他相信耶稣的话,现在从仆人口中得到了完全的印证。

 

第五,大臣的信心没有停留在此,他自己经历了主耶稣的怜悯、恩慈和大能,无法隐藏内心的感恩和激动,他开始向家中所有的人做见证,见证耶稣基督的恩典和大能,于是他的全家包括所有的仆人,都相信接受了耶稣基督。

 

这位大臣的信心历程,成为个人蒙恩得救的基本程序:听闻、寻求、相信、得救、传扬!

 

何等有福,这个大臣的全家都接受了耶稣基督。新约圣经记载类似全家得救的例证,还有罗马百夫长哥尼流一家,卖紫色布的吕底亚一家,腓立比监狱的禁卒一家,另外可能还有热心服侍的腓利门、亚腓亚、亚基布一家,实在是美丽无比的图画。

 

顺便说,一个家庭母亲的角色固然重要,肩负养育敬虔儿女的责任。但对信仰的传承而言,父亲的角色无可替代,正如这个迦百农的大臣一样。今天,美国这个国家许多单亲家庭父亲缺席,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每个家庭的父亲都在家庭负起属灵领袖的责任,美国的教会和美国的社会,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中国的社会更是如此,如果每个家庭的父亲具有这位大臣的属灵洞见,中国的社会也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犹太人是要神迹。”(林前1:22)主耶稣责备犹太人求看神迹,但这位大臣却是“信耶稣所说的话。”(约4:50)“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罗10:17)

 

这位大臣是幸运的,他可以去当面寻求耶稣。今天耶稣的身体已经不在地上行走,所以今天的人们也没有机会面对面地去寻找耶稣。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人们更加幸运,因为有主全备的话语——圣经——成为你的指引和安慰,神的应许随时可以凭信心支取。

 

“耶稣对他(多马)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20:29)

 

问题是,你今日是否相信,圣经是神绝对无误的话语?圣经是你随时的帮助和指引?圣经是你“脚前的灯、路上的光?”(诗119:105)你是否真的相信,“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你是否真的相信,“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3:16)

 

大臣儿子得医治、全家蒙救恩的事迹,是一个欢喜的结局(Happy Ending),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欢喜的结局,有小孩子生病没有得医治的情形,此时你是否仍然相信神的话和祂不变的应许?

 

“这是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迹,是他从犹太回去以后行的。”(约4:54)


使徒约翰明确指出,“这是耶稣在加利利所行的第二件神迹,” 第一件神迹同样是在加利利,主耶稣变水为酒。

 

在本文的最后,不妨将这两件神迹做一对比。

 

1.第一个神迹变水为酒发生在人生最欢乐的时刻——新人幸福的婚礼;第二个神迹发生在人生最悲伤的时刻——孩子生病将死去。可见人生中的危机随时都可能发生,在人山穷水尽的时候,主耶稣可以化危机为转机。

 

2.两个神迹的起头,当事人似乎都遭到主耶稣看似拒绝的冷淡。第一个神迹,耶稣对马利亚说,“母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约2:4)第二个神迹耶稣对大臣说,“若不看见神迹,你们总是不信。”(约4:48)但两个神迹中,当事人都没有放弃。

 

3.两个神迹都关系到当事人的信心和顺服。第一件神迹是马利亚的信心和舀水用人的顺服;第二件神迹是大臣本人的信心和顺服。

 

4.第一件神迹显明耶稣基督是时间的主,祂将普通的饮水瞬间变为上等好酒;第二件神迹显明耶稣基督是空间的主,祂跨越空间和距离使大臣的儿子立刻得医治。

 

5.两个神迹都只有少部分人知晓,变水为酒只有马利亚、舀水的用人和门徒知道;大臣儿子得医治只有大臣、他的一家和他的仆人知道。可见只有那些真心寻求耶稣的人才能够寻见,那些要神迹看热闹的人,无法真正认识耶稣是谁,也就与神的恩典失之交臂。

 

6.最后的结果,两个神迹都使一些人信了耶稣基督。变水为酒“显出祂的荣耀来,祂的门徒就信祂了。”(约2:11)大臣儿子得医治,大臣“自己和全家都信了。”(约4:54)

 

约翰福音记载神迹的目的:

 

“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20:30-31)

 

弟兄姐妹朋友们,今天,你的生命中正在经历怎样的危机?你的生活中正在遭遇怎样的重担?愿你效法两千年前这个迦百农的大臣,将你的重担卸下来交托主!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彼前5:7)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


任运生  牧师,在美国牧会;生命季刊特约撰稿人。


请阅读任运生牧师约翰福音系列文章:
12.圣经中的安得烈,你了解他吗?(含音频)
13.你要看见更大的事!(含音频)
14.危机随处可见,人生有太多的“酒用尽了”之时(含音频)
15.耶稣洁净圣殿:若主再次走进今日的教会……(含音频)
16.你们必须重生:重生的外在表现有哪些?(含音频)
17.得救不在于人的努力或善行!而在于仰望…(含音频)
18.好文推荐:一节经文照亮通往天堂的道路!(含音频)
19.接受还是拒绝?义人还是罪人?(含音频)
20.兴旺与衰微:你愿意选择衰微吗?(含音频)
21.基督的超越: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到底有何不同(含音频)
22.以盐水/苦水/污水/毒水解渴?喝了还要再渴!(含音频)
23.深度文章:我们当如何敬拜神?(含音频)
24.什么是你的食物?(含音频)

阅读任牧师约翰福音系列文章(1-11)请长按:


阅读本刊先前播发的文章请长按:

生命季刊新号

长按识别关注“生命季刊4”

请转发给您的亲友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刊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