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意大利:佛罗伦萨自然博物馆动物学分馆
佛罗伦萨(意大利语Firenze,英语Florence)位于意大利中部,是托斯卡纳大区(Toscana,英语Tuscany)及佛罗伦萨省(Provincia di Firenze)的首府。从古辞源学上讲,佛罗伦萨代表“卓越、繁盛和独一无二”。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的该城在15、16世纪美第奇(Medici)家族的执掌和建设下,被认为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诞生地。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伽利略、马基雅维利等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诞生或活跃于此。正因其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2年将佛罗伦萨的历史中心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老城的大部分,面积505公顷)。1925年,诗人徐志摩游历该城后写下了诗作《翡冷翠的一夜》,也让这里从此有了一个相当雅致的中文别名。喜欢足球的中老年朋友们应该还会记得,“辫帅”罗伯特·巴乔(Roberto Baggio)和“战神”巴蒂斯图塔(Gabriel Batistuta)都先后效力过意甲球队“紫百合”佛罗伦萨(ACF Fiorentina,该队的队徽上有源自佛罗伦萨城徽的百合花,加之主场球服是紫色,故而得名)。
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佛罗伦萨(绿色边界以内),地图引自UNESCO
在网上搜索佛罗伦萨,能找到许许多多的介绍、游记和攻略,圣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乔托钟楼(Campanile di Giotto)、乌菲兹美术馆(Galleria degli Uffizi)、碧堤宫(Palazzo Pitti)等名胜古迹几乎是造访这里必去的打卡地点。然而少人知晓的是,同在该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内,距碧堤宫仅约200米的地方,有着据信是欧洲首个向公众开放的科学博物馆—— 佛罗伦萨自然博物馆动物学分馆(La Specola,Museo di Storia Naturale di Firenze)。
穿过人来人往的老桥(Ponte Vecchio)步行约300米,就到了碧堤宫 。沿着广场前的主路,继续向前走大约200米,便能看到博物馆的大门了。
需要说明的是,佛罗伦萨自然博物馆现在隶属于佛罗伦萨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Firenze,成立于1321年!现有博物馆是从1984年开始由该大学整合城内各家科学藏品的基础上形成),下辖分布于城内的4个分馆:人类学与民族学、地学与古生物学、植物园(Giardino dei Semplici)和动物学。其中动物学分馆由于所在建筑曾设有一个天文台,而一直被称作La Specola(即意大利语中的‘天文台’)。整个博物馆历史最悠久的部分是植物园,于1545年由第一任托斯卡纳大公,来自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一世(Cosimo I dei Medici)委托设立,在当时用于研究和栽培药用植物。
矿物和宝石部分也在动物学分馆所在建筑内,人体解剖蜡质模型则属于动物学分馆的一部分,须单独预约有专人讲解的参观
在神圣罗马帝国倒数第二任皇帝,兼任托斯卡纳大公的利奥波德二世(Peter Leopold of Lorraine,1747-1792)重新组织安排美第奇家族收藏的旨意下,动物学分馆于1775年2月21日正式开馆,当时被称作“皇家物理及自然博物馆”(Royal Museum of Physics and Natural History)。首任馆长之一的菲利斯·丰塔纳(Felice Fontana)着手安排制作了一系列的人体解剖蜡质模型,这些主要由雕塑家克莱门特·米开朗基罗·苏西尼(Clemente Michelangelo Susini)完成的上千件杰作后来成为了这里的“镇馆之宝”。
菲利斯·丰塔纳(左)和克莱门特·苏西尼(右),图片自Wiki和Science Museum
现在的动物学分馆共有超过3百万件藏品,几乎全由博物馆自身收集而来。开放的展室共34间外加一个骨骼标本大厅,从原生动物一直到脊椎动物都有所体现。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
绝大部分展室都以这样的古典方式陈列展品
贝类展室的天花板上居然还有壁画
头一次见博物馆展出鱿鱼丝 干制头足类标本,适时的搭配科学/博物学绘画,是这里展示的一个特点
贝类与人类生活,左边是鹦鹉螺壳镶铜制成的盐罐,制作时间约为1550-1560年,右下方则是一件鹦鹉螺壳做成的工艺品
说明牌基本都是意大利语,但很多展示设计很直观,比如仔细看看上面这四张图,不难理解它是想表达什么吧
这家博物馆的标本制作水平给人感觉起伏不定,有的很传神,有的又实在灵魂,还有的做得很有趣。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
笑口常开
能把小熊猫这样的萌物(不信你看:小熊猫,才不是小的大熊猫 |『物种日历』2018年6月24日)做成这样,也是相当意识流了吧...
虽说僧面猴(Pithecia monachus)长得确实难称俊俏,但做成这样真的好吗...
无题...
早期的标本制作者们由于没见过操作对象活着时到底什么样,很多时候不得不依靠自己的脑洞大开。像生活在南美东北部的白钟伞鸟(Procnias albus)就被活活加工成了“独角兽”!雄性白钟伞鸟上喙基部有一条黑色的肉垂,长可达6.2厘米,其上点缀有细小的白色羽毛。求偶的时候,这条肉垂可膨大延长,雄鸟会晃动着它来吸引雌鸟注意。当年很多标本师都不约而同地把这肉垂给竖了起来,可自行在网上搜white bellbird或unicorn bird的图片感受一下。
雀形目鸟类当中浑身雪白的种类并不常见,再加上这条如神来之笔的肉垂,似乎也难怪会白钟伞鸟雄鸟被早年的标本师们集体脑补成独角兽了
白钟伞鸟雄性在自然状态下的样子,图引自Macaulay Library
搭配着展示科学绘画,可算是这里的一大特点。比如下面这张就表现了各式各样的卵/卵带。
䳍形目(Tinamiformes)鸟类产的卵就跟上过釉彩似的,非常漂亮,至今对它们的卵为什么是这样还没有很好的解释。
这里还有些其他地方不那么常见的标本或展示,比如侏食蚁兽(Cyclopes didactylus),成年个体加上尾长也不到50厘米。
按占卵占雌鸟体重的比例,几维的卵是鸟类世界当中最大的,可占到雌鸟体重的20%!
为了挡住河马标本的缝合线,专门用蜡制作了假屁股来“遮羞”。
参观这家博物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你能注意到展柜用的玻璃很多都不平整,有的甚至能看到里面包含着气泡。由此导致很多标本看起来好像自带了滤镜,更是让拍照的效果变得很神奇。强烈怀疑这些玻璃会不会是开馆早期就沿用至今的啊,毕竟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出现我们今天司空见惯的大规模工业化玻璃制品。
尽管整个展示风格显得很老旧,但博物馆的研究工作却并未停滞。正好赶上一个小小的临展,介绍博物馆在伊朗开展的野外工作。
这里还有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的标本,通过旁边的说明牌,也学到了一个意大利语单词“estinto”,灭绝。自然博物馆是人类对于自然世界和生物多样性的直观记录和实质性的归档、收藏,不仅对于科学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对教育公众传递跟保护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在出口处也能看到一点儿人体解剖蜡制模型,这一系列的展室和骨骼标本大厅须另外付费预约参观。不过博物馆也大大方方摆了些出来供人参观,毕竟是自家最引以为傲的宝贝嘛。
最后总结一下,佛罗伦萨自然博物馆动物学分馆历史悠久,藏品丰富。尽管陈列展示的手段依然十分老派,标本制作的水准受当时条件所限也是参差不齐,但不失为到访佛罗伦萨之后的一个好去处。尤其对于喜爱自然的朋友来说,在意大利之旅历史文化大餐饱和轰炸下,这里会是个颇为不错的调剂与放松。
不一样的意大利系列:
欢迎关注鸦雀有生,这里有关于鸟兽、自然、保育、图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