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意大利:米兰自然博物馆
写在前面的话:说起意大利,您会想到什么?足球、米兰时装周、罗马斗兽场,还是诗人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不管是在微信,还是网络上,搜索有关意大利的旅游讯息都是什么美食、古建、绘画、文艺复兴等等。然而,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在其著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曾指出“意大利人是现代人中最早看到和感到外部世界有美丽之处的”。位于托斯卡纳美第奇家族卡雷吉别墅(Carreggi)的壮丽庭园被认为是植物园的雏形,而借地中海南部和东部港口运输的便利,来自非洲的动物也是当年各城市国家和君主们所热心的收藏。
旅行在意大利,完全可以不光有人文、历史和艺术。隔壁公号就推送了罗马动物园游记:千年古城之上的百年老园——罗马毕欧帕克野生动物园(Fondazione Bioparco di Roma)。而在刚过去的新年假期里,我们也拜访了米兰自然博物馆(Museo di Storia Naturale di Milano)、佛罗伦萨自然博物馆动物学分馆('La Specola',Museo di Storia Naturale di Firenze)、罗马动物园和罗马市立动物博物馆(Museo Civico di Zoologia)。现在就从米兰自然博物馆开始,给大家介绍不一样的意大利之旅。
坐落于阿尔卑斯山脚下,波河平原之上的米兰(意大利语Milano,英语Milan)是意大利共和国西北部伦巴第大区(Lombardia,英语Lombardy)和米兰省(Provincia di Milano)的首府。她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也是该国北部的最大城市,更是世界公认的时尚和设计之都,在商业、工业、艺术及媒体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全球影响力。而AC米兰(Associazione Calcio Milan)和国际米兰(F. C. Internazionale Milano)这两支共用同一座主场的意甲足球豪门,则凭借世界第一运动的魅力成了这座城市可能最为响亮的名片。
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和著名的购物中心埃马努埃尔二世长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图中左侧的拱门状建筑)
米兰大教堂以其繁复装饰的外观而闻名,站在教堂顶上便可眺望远处的阿尔卑斯山
作为意大利乃至欧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米兰也有着一座相当不错的自然博物馆。该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838年,这一年植物学家Giorgio Jan以及米兰博物学家Giuseppe De Cristoforis捐赠了一批藏品,构成了博物馆最早的收藏,而刚过去的2018年也正好是博物馆成立180周年。坐落于因德罗·蒙塔内利公园(Giardini Pubblici Indro Montanelli)内的该馆是米兰最古老的博物馆,也是全意大利最为重要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乘坐地铁1号线(米兰地铁以不同颜色区分,1号线是红色的,整条线内的标识底色也都是红色)到Palestro站,再随着站内的指示,很容易就能找到去往博物馆的出口,交通可谓非常方便。
走出地铁口便能看到一栋黄白相间的建筑,这就是米兰自然博物馆了。
博物馆的正门和北翼,颇为古朴而典雅的建筑。售票处在进门之后,成人票价5欧(约合人民币40元),儿童和持欧盟国家学生证可享受优惠价3欧。
进门后,售票处的左右两侧门拱上分别有着美国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基和英国伟大学者达尔文的名言。之后的参观中也时时可以感受到米兰自然博物馆正是依演化的思路,展示着生物界的多样与变化。
全馆共有23个大小不一的展厅,一楼是矿物、化石、恐龙、脊椎动物演化、无脊椎动物和昆虫。米兰自然博物馆采用了大量被称作“立体透视模型”(diorama)的形式来进行展示。比如,下面这个亚洲热带丛林林下植被的场景,中心是一朵大王花(Rafflesia spp.),周围是各种甲虫、竹节虫和蝴蝶等昆虫。旁边还附有图解,指示对应的各物种名称,通常还会附有表示解剖结构的插图。直观又不失生动,就是说明全是意大利语的...
除开场景还原式的展示,还有结合模型、文字和图画这样较为传统的形式。比如下面这个介绍媒介昆虫与人类疾病,其中就有中世纪席卷欧洲的可怕“黑死病”。现在一般认为,这场瘟疫是由跳蚤传播的鼠疫杆菌所致。
总体感觉,这家博物馆在把概念和知识点具象化上花了不少心思。比如,下面这组介绍食物链/网和生物富集作用的展示,“无形”的食物网和DDT随着食物链逐渐聚集的情况可谓一目了然。
各种废弃物分解消失的时间,意大利语中giorni是天,mesi是月,anni是年。减少塑料制品消费真心刻不容缓啊...
除此之外,一楼还有些很有意思的展品。比如,现生体型最大的甲壳动物——甘氏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它的附肢完全伸展开,最长的量度可达4m,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岛周围海域水深150-300m的地方。跟凶悍的外表相反,它们是生活在海底移动缓慢的食腐者。
这里不仅有巨大的螃蟹,还有体型袖珍的象——欧洲矮象(Palaeoloxodon falconeri)。成年公象的肩高仅约1m,体重可超过300kg;雌象的肩高约0.8m,体重在165kg左右。而据估计更新世生活在亚平宁半岛的古菱齿象(P. antiquus)肩高达4m,体重能到13吨。现在认为正是这些原本的庞然大物,在冰盛期海平面较低时扩散到了西西里岛和马耳他岛。随着海平面回升,这些象被留在了岛上,缺乏食物加上没有天敌,体型小反而更具优势。最终的结果便形成了侏儒化了的欧洲矮象,也是象家族已知最小的成员。据信,独眼巨人(Cyclops)的传说可能就源自欧洲矮象,古人们把矮象头骨上鼻孔的开口误认为了是眼眶。
欧洲矮象的体型大小,从左至右依次为成年雄象,幼象和成年雌象,作为参照物的人身高为1.8m。今天有观点认为在西西里岛和马耳他岛上发生的象科成员侏儒化可能并不止一次,欧洲矮象也包含了两种或以上的种类,引自Larramendi et al. 2015.
如果时间宽裕,不妨仔细看看这家的展品和陈设。但若在紧张的旅程中只能挤出两三个小时,那就建议直接去看二楼的展厅。个人感觉,米兰自然博物馆最值得一看的正是二楼的生境场景展示。第二层共有11个展厅(12-22),按主题分为热带丛林(Foreste tropicali,14-15展厅)、温带森林及山地针叶林(Foreste temperate, taiga e montagne,16-17展厅)、极地(Ambienti artici e antartici,18展厅)、非洲稀树草原(Savana africana,19展厅)和稀树草原、草原和沙漠(Savane, praterie e deserti,20展厅)。
14展厅南亚次大陆场景(原型为印度阿萨姆邦加济兰加国家公园),停在枝头的白胸翡翠和灰头渔雕,水中的亚洲象母子,岸边昂着头的大独角犀、紫水鸡和大白鹭,背景中的象草丛、彩鹳,还原度可以说是非常之高了。展示的这头亚洲象是曾生活在米兰动物园里的母象“孟买”(Bombay),1987年去世后被制成标本。动物园已于1992年关闭,而曾给米兰人留下过深刻印象的“孟买”,如今以另一种形式继续让参观者惊叹不已。
15展厅加蓬低地雨林场景,西部大猩猩指名亚种及其生活环境,这是2017年新完成的作品,这些新的展示往往还配有非常童趣的漫画。借助了谷歌翻译,上面那句的大意是银背非常强壮,可以托起全家人。下面对话框里那句则说大猩猩是爱好和平的素食者。想更多了解大猩猩,请参阅徒步看山地大猩猩是个什么感受?(上)
16展厅青藏高原羌塘草原场景,高寒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是赶不上前面的雨林,展示的细节却一点儿都不含糊。印象最深刻的是蓝天里的那对渡鸦,其实就整个展示效果来说,一般参观者看起来它们就只是背景里的两个黑影,但绘者没有因为这样就放松要求,而认认真真地去画了两只渡鸦(注意翅形和楔状的尾羽)!藏羚的雄性集群,其实也只是侧壁上的一些点状物,但细看角的形状、冬季的毛色都表现得很到位。不能再赞了!
而在上述制作堪称十分精良的展示场景之间,则是传统的标本展柜。虽说传统,但也能给人以新知。比如,当看到下面这个温带针叶林展柜时,一度非常困惑为什么鸮鹦鹉(Strigops habroptilus)会跟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和驯鹿(Rangifer tarandus)们同框?!随后才反应过来,鸮鹦鹉原本就是种生活在南半球针叶林里的鸟类嘛(想更多了解现生最大鹦鹉,请参阅:当一种鹦鹉仅存18只公鸟时,如何让它不灭绝?网红鹦鹉围观记)。
米兰自然博物馆对域外环境和物种着墨不少,而在表现意大利本土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则更是全力以赴。二三楼的21-23号,整整三个展厅都用来表现意大利境内的典型生境和生物。漫步其间,很难不被展示中体现出来的精湛工艺,对自身家底的了解和热爱所触动。他们甚至直接根据一张照片,几乎360°地复原了一个金雕育雏的场景!
我们去的时候是个周六,原本以为会比较清净,实际遇到来参观的人并不少。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过来,出门后发现就在公园不远处有个临时的游乐场。博物馆长知识+公园娱乐遛娃两不误。
最后总结一下,米兰自然博物馆展示的藏品较为丰富、标本制作精良,尤其是二楼的场景展示部分可以说是精华所在了。相比之下,NHM@Tring:生命的博物馆特林分号就显得中规中矩了。尽管,说明牌几乎全是意大利语(似乎是意大利博物馆的通病?),但胜在展示的具象化很成功,即便看不懂字也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因此,这里适合有生物学基础的朋友,或是对生物、自然环境、生态等领域的爱好者参观。在有空余时间的前提下,把这里作为意大利之旅中建筑、艺术、文化饱和式“轰炸”下的调剂也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临走的时候,别忘逛下一楼的书店哟。
参考资料:
Larramendi, A. et al. 2015. Body Size, Biology and Encephalization Quotient of Palaeoloxodon ex gr. P. falconeri from Spinagallo Cave (Hyblean plateau, Sicily). Hystrix, the Italian Journal of Mammalogy, 26 (2): 102-109.
参观提示:
米兰自然博物馆周二至周日9点至下午5点半开放,元旦、五一和圣诞节当天闭馆。乘坐地铁1号线(即红线)到Palestro站,下车后步行3分钟之内,就能抵达博物馆门口。
欢迎关注鸦雀有生,这里有关于鸟兽、自然、保育、图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