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子行 | 远离家乡是为佛子行

2017-03-22 迦那伽罗仁波切 圆明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远离家乡呢?因为我们需要断弃执着,使自己的心能够广大,能够平等包容,不被自己的习气所左右,所以才要远离家乡。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讲授

于亲友方贪心如水涌

对敌怨方似火炽嗔恨

忘失取舍愚痴昏暗众

远离家乡是为佛子行

一般世人的心就是这个样子,对自己好的这一方,对自己有利益的这一方,他都会生起贪心来,觉得非常乐于接受。对损害自己、不利于自己的人,就会生起嗔心。



我们因分别心产生贪着和嗔恨


比如说上街上买菜,如果一斤一毛五,如果人家说:“哎!算了,你给两毛钱,我给你两斤吧。”你说,“好呀!每斤我赚了五分钱!”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如果你拿出两毛钱,人家说:“你就饶我五分钱算了,我就不给你找了。”你就很生气,马上就觉得:“啊!五分钱!你为什么少找我五分钱啊?”就跟人家过不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如果他饶你一毛钱的话,你觉得占便宜了,对自己有好处,自己拿了好处当然好了。要是别人多拿你五分钱,五分钱比起一毛钱来说当然是少,但是你就觉得不让了。


为什么让你这儿损失少少的一点你就不愿意,别人多多地给你利益的时候你却很高兴呢?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心呢?


这当然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发心了!这种自私自利都来源于我执大魔的发心,所以这叫“魔念”,这叫魔业发心。


有了这样的发心,你就会对善待自己的这些人生贪心,贪心就好象是海水涌动一样的,来势非常汹涌。只要是对自己好,比如别人说你:“你真发菩提心呀,你真是个好修行人,你是好人,你长得漂亮,你穿的衣服又是名牌,很有价值,你这人说话又稳重,又有智慧,真是举止大方……”一直说你好话,高兴得你马上长出俩个小翅膀,像天使一样飞在空中了!


而对那些恼害你的人呢?


“对敌怨方似火炽嗔恨”,对“敌怨方”,比如说是对我们自己有点不好的,损害我们利益的,你马上火就来了,自己心里火冒三丈,“你敢伤害我?”比如说撞车,我们在路上看见别人撞车了,我们在旁边议论说,这人走路这么不小心,被车撞了,然后就过去了,没事了。


如果车撞到你身上的话,你是什么感觉?马上就不会这么平淡了,说:“你怎么不看点路!”马上就眉毛竖起来:“你敢撞我?你眼瞎了,眼睛长到后脑勺上了还是怎么了!”


当然,说眼睛长到后脑勺上倒不是说是骂人的话,据海广法师说:有本书上记载着有这么一个老师,他这个人在后脑勺上也长了一只眼睛。他开始当老师时,给人讲课。上课的时候,学生在后面作鬼脸,他把头发撂起来,一只眼睛闪闪的看着他们,学生吓得话都不敢说话了。还有抓小偷的时候,小偷以为谁都看不见,在偷东西,结果他是背后有眼睛,他在那儿站着,前后一块儿看见了,小偷一出来就被抓住了。眼睛真的长在后头了还是有点用处的,但是咱们就是在骂人了,这是出于一种我执,并不是说赞叹别人长后眼的功德,而是在嗔恨别人眼睛长在前头却撞上你了的这种过失。


因此,我们的这种嗔恨心很容易产生,贪心也很容易产生,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我们“忘失取舍”的缘故。


什么叫“取舍”?


当取当舍,就是什么叫该做的,什么叫不该做的。我们学佛人要知道,该做的是善业、无漏的善业。世俗所讲的善业至少是一种好人好事吧;而无漏的善业,至少也应该是一种平等、包容的智慧吧。


比如说,你拿起一个茶杯,如果一不小心摔碎了,你不会把自己骂一顿、揍一顿。要是别人拿起你的茶杯摔碎了,你马上就骂一顿,着急了还会动手打,这说明你不平等。


佛陀要求你“爱人过己”,但是有的人对别人非常地苛刻,对自己却是非常地宽大。就像睡觉一样,别人说:“你明天早上六点起床啊!”然后你睡到八点还没起来。别人说:“起床吧!”“我再睡一会儿,困着呢!”


如果这样,这是从一种不平等心当中产生的。这种不平等心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我们对善恶的各种分别。因为你没有能够超越善恶,还是随着自己的习气做事。所以说“忘失取舍”是错误的,应该断弃的恶业没有断弃,应该修行的善业没有修行。


应该修行的这种善法、解脱法、究竟法、无漏法、空性的法、无为的法你没有修行;但是不应该做的这种执着法、烦恼法、分别法、我执法、我慢法、各种贪执你却拼命地在积累,这就叫“忘失取舍”,这种人就叫“愚痴昏暗众”。真的是昏了头了,转了向了!你不清楚无上菩提来源于一种平等的、包容的、一种无执的智慧心,而不是来源于分别心。


因为这个原故,你一定要知道,对于取舍一定要小心。对于亲方也好,敌方也好,为什么你自己的心会不同呢?要知道这是你的分别心。因为你分别他对你好,为得到利益而去亲近他;分别他对你坏,为了避免这种伤害而去拒绝他。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分别而产生的,因分别念而知道了好坏,由好坏当中产生执着,对好的有了执着,就亲近了与你好的这一方;如果是对坏的有了执着,就远离对你坏的这一方。


因此,为了让我们少一点这样的取舍,要“远离家乡是为佛子行”。这个“家乡”,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了世俗、胜义两种讲法。



世俗中的家乡就是我们习惯了的地方


世俗中的家乡就是我们习惯了的地方,因为习惯了这个地方,会有亲朋好友、熟人经常不断地帮你很多忙。比如说你干点什么事,他马上帮帮忙,你觉得很方便。比如说你刚出门,正好有个亲戚是开车的,来了,然后你就坐上车走。如果你要买点东西,售货员也是你认识的人,给你又便宜了点。这时候你很高兴,想不起别的事了。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你就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过失,觉得一切都很正常。


但是,事实上这种正常正是一种习气,也就是说你已经适应了这种给你提供很多方便的环境了。这样一来,如果碰到违缘的时候,这种习气马上会显现出来。


比如你到熟人的地方买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卖一千块钱,那个熟人说:“别看它标价,咱们走走后门的话,五百块钱就能拿下来!”你就很高兴,马上笑得皮开肉绽的,跑过去跟人家搞一搞价格呀,搞点小动作,然后便宜了一点,挺高兴,买回来了。如果你明天到了另一个地方去买那个东西,售货员不认识你,瞪着个眼睛:卖一千块钱,一千就是一千,一点都少不了!而且态度顽劣,你马上就火冒三丈,要不就跟人家吵架,要不就说“这个人真没修养!”或者怎么怎么的。那么便宜了你五百块钱的人,还有跟你态度顽劣的这个人,对你来说有什么差别呢?


如果你习惯了买便宜货,习惯了熟人的这种环境的时候,你就觉得一切都很正常。当你碰见一种违缘的时候,你马上就觉得这个人就怎么怎么样了,然后会对他产生嗔恨心,这就是差别。这种差别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对好的贪执,对坏的厌恶。这就是你的心,但是它埋伏得很深,因为已经成了习气了,你不容易发现,所以说你一定要为了发现自己的习气而去努力!


为什么要发现习气呢?因为习气是你心的根子啊!


如果习气不能发现,像在潜意识当中无意中干了件坏事,比如说你为什么会无意中骂人一句呢?这说明你的心本质还没有清净,你的习气在左右你。当习气还能够左右你的时候,你凭什么能够证悟佛陀的那种无分别、广大、包容、无碍的智慧呢?


你没有办法证悟。为了证悟这种真正的清净智慧的缘故,你的心一定要把所有的习气全部看破才行。我们说成就有四种障碍:业障、烦恼障、习气障和所知障,这个习气就是你的一种障碍。


所以说为了使它很明显的缘故,要远离这种世俗当中的家乡,到一个什么人都不认识的地方,别人对你好也好、坏也好,你就随缘了。因为别人对你好一点,你也不会跟人家蹭热闹;别人对你坏一点,你也觉得,“唉,出门在外,反正就那样,忍忍算了!”你也就不会去那么放纵自己了。


如果在家门口,大家都会有这个习惯,在家门口跟人吵架的时候,脾气都大的很,但是一到了远处,出门在外的时候,往往是“唉,凡事忍为高啊!”大多数人就是这个样子。就像在家里的时候,吃这个也不香,吃那个也不香;到了外边有碗面条,哪怕是方便面,你也香得不得了。


为什么呢?出门在外的时候,因为你知道这种环境对你的利益并不大,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少欲知足,心能够趣入法。


在家顺缘具足的地方,反而容易产生贪心,这种贪心又是你习气当中所具有的,因此你会很自然地让自己去犯错误。因为这种缘故,所以说要远离这种贪心,而贪心的这种境界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


所以说,世俗谛当中,远离家乡就是远离能让你很容易自然而然地生起贪心的环境,在少欲知足的环境中来引发出自己很深的这种内心,让自己的心中深刻地体会到佛陀的包容和智慧,真正地无碍,一切的顺缘、违缘都要平等,这是世俗意义上的远离家乡。



胜义谛中的家乡是我们的烦恼


胜义谛当中的远离家乡,指的是你自己的烦恼,就是我们的分别心、执着、妄想,这个就是你的家乡。


我们有个“快乐老家”,什么地方最快乐呢?


就是你自己贪心也能贪得到的地方,这是最快乐的。就比如说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骂谁就骂谁,谁也不敢惹。这个时候就很快乐,没人找你的茬儿,当然很快乐了,真是快乐老家!


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烦恼的”这种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乡;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我们一切的因果,一切的轮回都是由我们的心在产生的,而我们的心就是分别的罪魁祸首,就是真正的一个障道。这个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家乡了,胜义谛当中的“家乡”。



“ 远离贪执 ”即是远离家乡


那么怎么个远离法呢?要“远离贪执”,即是远离家乡了。正如《大手印言教》当中,帝洛巴教导那若巴的时候所说:“吾子!显现不缚贪执缚,舍弃贪心那若巴!”


一切外部的环境不会对你的心有任何障碍,最大的障碍是你的心在执着外边的显现,所以说,“把你的贪心,你的分别和执着的这种心马上放弃吧,那若巴!”这个就是真正的佛陀的境界了。


所以说,如果你知道如何去除贪心,如何远离家乡,如果你能做得到离开对自己有益的地方,到一种顺逆随缘的地方去,这样就容易使自己的心趣入正法。如果你定力够,智慧力够的话,你就坐下来使自己不去执着,不去分别外边的环境,让自己明明了了地坐下来,不被任何外境所动。


所谓“但以无心对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如果你能真的有这样的定力也可以,这就是远离家乡的言教。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就要常行惭愧,并且不断观察自己的过失,每天要好好地反省反省,这是很重要的了。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远离家乡呢?因为我们需要断弃执着,使自己的心能够广大,能够平等包容,不被自己的习气所左右,所以才要远离家乡。



往期回看

佛子行 | 究竟智慧与慈悲的源泉

佛子行 | 何谓“佛子行”?

佛子行 | 上师是我们出离轮回的最胜依怙

佛子行 | 佛子行——成就无上菩提之道

佛子行 | “闻、思、修”三者并行,才能获得佛法的真正利益


【说明】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邮箱:xukongfazang@163.com




 点击 阅读全文参与【千万人签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