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达摩祖师圣诞 | 打落门牙和血吞

2017-11-22 圆明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


农历十月初五达摩祖师诞!禅宗东土初祖达摩祖师开示的“二入四行观”,便是契悟佛心的妙法。若能时时刻刻以其中的道理来反照自心,融会贯通,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则行、住、坐、卧无一不是佛法,这一生定能得解脱。



我想中国一定是有很大的功德,才能够出现像菩提达摩这种大师,能够把佛法带到中国来。如果我们仔细地想一下,这些以往的大师们是经过了什么样的努力,什么样艰苦的环境,才能够把佛法从印度带到中国来。然后他们在新来到的这个社会里,设下什么样的模范,所起的这种的领导作用,他们所具有的这些慈悲。如果我们想到这些的话,我们就会同意,即便是每一个中国人把整个地球都用黄金铺满了,也没有办法报答他们的这种恩惠


         ——宗萨仁波切




达摩祖师简介:传佛心印来东土,打落门牙和血吞


达摩大师出于对众生同体大悲心,从遥远的印度,孤身一人漂洋过海,踏入了美丽而苦难的中国。他纯是为了一个伟大的因缘而来──他带来了大乘的“心法”。在其心中,深蕴着一种慈念中土的伟大情怀。


       自南而北,一路踏来,以伟岸孤拔的身躯行走在中国苍凉的大地上。尽管达摩大师倍受孤独,甚至屡遭他人毒害,但他仍然慈被中国的芸芸众生。他坚如盘石,端坐于中岳嵩山之巅,始终坚信中国文化有“大乘气象”。

这是一种唯有大勇才能进入、唯有坚强才能忍受的精神至境。正因为如此,他为异国他乡的万千迷徒开示了一条升华人格的精神之路。中国的禅宗也正因此而诞生。中国禅宗以其特有的智慧,融东西思想于一炉,开创了真正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国人的信仰有着极为深远的作用。而这一切,莫不源于达摩大师大慈大悲的伟大胸襟。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思想体系也演变成十多个派别。佛教的各大宗派中一直经久不衰的是禅宗。禅宗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佛祖释迦牟尼,佛祖在创立佛教时也创立了禅宗。释迦牟尼后面一位排名的是摩诃迦叶,是佛的大弟子。他创立禅宗,史称他为禅宗的初祖,后来其弟子代代相传,传到第二十八代是菩提达摩。达摩东渡把禅宗传入中国,尊称他为中国禅宗初祖。

据记载菩提达摩是在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九月,从印度乘船来中国在广州登岸,来到金陵(南京 34 34885 34 11897 0 0 2111 0 0:00:16 0:00:05 0:00:11 2683)和梁武帝盘论佛教的禅机。达摩初化梁武帝,话不投机,当时路过神光法师讲经的地方,他问神光法师讲的是什么经,神光法师说:“你从什么地方来?”达摩说:“从印度来”。神光说:“难道印度不讲经吗?”达摩说:“当然要讲经,不过,讲的是无字真经。”神光问:“什么是无字真经?”达摩说:“无字真经,就是一张白纸。你所讲的经,黑的是字,白的是纸,你讲它干什么?”神光一听,心里不高兴,便说:“我讲经,教人了生死。”达摩说:“你凭什么教人了生死?你自己的生死还没有了!”神光一想,这个黑和尚,一定是魔王的化身,我要试一试他的法力如何?于是用铁制的念珠向达摩祖师脸上打来。此时,达摩没有防备,不幸被打中,把门牙打掉两颗,因为菩提达摩是修成正果的圣人,圣人的牙落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三年大旱。达摩为大众着想将两颗门牙吞到肚中。因此留下“打落牙齿和血吞”的成语。

达摩一言不发,转身走出道场,踩着一尾芦苇渡过长江,来到河南嵩山少室山面壁九年。

神光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是胜利者;可是达摩刚走,无常鬼就来了,他对神光法师说:“阎王想请你去喝茶,谈谈你讲了多少经?念了多少经?还有多少经没有讲没有念?”神光一听知道寿命将尽,便恳求地问:“谁能了生死,不受阎王所管?”无常鬼说:“就是刚才那位满脸大胡子,被你打掉两颗牙的黑和尚。”神光一听非常后悔把圣人打跑了。于是征得无常鬼同意后,日夜赶路追赶达摩。他急忙来到达摩祖师面前,恭恭敬敬顶礼忏悔,一跪就是九年。最后神光一想,释迦牟尼在做菩萨时为求半句偈,曾经舍命。于是他找一把戒刀砍断自己的左臂,用鲜血染红了白雪,捧红雪来到达摩面前,请求传法。

达摩说:“你为法断臂,求法真诚。”于是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之法传授于神光,改名为慧可,成为中国禅宗二祖。

二祖慧可后传给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达摩并预言: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到了六祖时果然分为五宗。即:南岳分出临济、沩仰宗;青原支下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这就是五宗的次序。



 《 达 磨 祖 师 赞 》

--- 宋 · 释绍昙 ---


远离竺国见梁王 ,五鬼临身讨苦噇。
面面相看言不识 ,秋风一苇急横江。


二入四行观——菩提达摩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施舍,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也。


达摩二入四行观由惟贤长老讲解(一)


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
 
  佛法是心法。而修行学佛者,要如何契悟佛心?如何从众多道理中,找到扼要、简明又是正法的道理?


  禅宗东土初祖达摩祖师开示的“二入四行观”,便是契悟佛心的妙法。若能时时刻刻以其中的道理来反照自心,融会贯通,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则行、住、坐、卧无一不是佛法,这一生定能得解脱。


  所谓“四行”,即是: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


  “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高兴、欢喜的时候,嘻嘻哈哈地;不如意的时候,哭哭啼啼地,一般人以为这是人之常情,不足为奇。但修行人却不是这样,不祇要逢苦不忧、遇乐不喜,还要做到“逢苦不忧,甘心甘受”。若能如此,当下这念心,就是圣心,就是解脱、净土。


达摩二入四行观(二)


如何才能达到逢苦不忧,遇乐不喜?


我们必须知道,今生苦恼的原因,是过去所造的恶业,如今恶业成熟,当然要承受果报;然而果报受后,业障也就消除了。

 
  如何才能达到逢苦不忧,遇乐不喜?


  我们必须知道,今生苦恼的原因,是过去所造的恶业,如今恶业成熟,当然要承受果报;然而果报受后,业障也就消除了。


  通达、明了这个道理,自然能心生觉照,不随境转;面对不如意的境界,心当中无苦无忧,没有烦恼、没有取舍,当下这念心就与理相应,就能得到解脱。就如《达摩二入四行观》所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日常生活当中能做到逢苦不忧,自然能够消除业障、化解是非。将“冤”转成同参道友、法亲眷属,就能够彼此容忍与和合,这就是转识成智,也是报冤行的道理。


达摩二入四行观(三)


“众生”是众缘和合所生,是没有自性的。虽然有形象,却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存在。一切众生本来虚妄,皆是业感所现。

 
  我们常说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缘有逆缘与顺缘两种,这两种缘都必须随顺。遇到逆缘,就要以“报冤行”的道理来面对。


  “众生”是众缘和合所生,是没有自性的。虽然有形象,却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存在。进一步的说,不但身体是四大假合、众缘所生;心也具生、住、异、灭四相,念念不停的生生灭灭着。不祇身体无我,心也是无我。一切众生本来虚妄,皆是业感所现。众生在过去造作了善业、恶业,形成善恶的因缘,就是缘起;无论是善业的缘起或是恶业的缘起,只要是缘起就是假相。众生是众缘所生,因缘和合即生,因缘离散即灭,并非恒常不变的实体。


  故四行观云:“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


达摩二入四行观(四)


事业有成是一种“得”,这种“得”是世间上的一切因缘和合所成;假如社会政治不稳定、治安不安宁,纵使产品的质量再好、利润再高,没有人购买,还是无钱可赚。
 
  “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返无,何喜之有?”


  苦与乐是从善缘、恶缘的因缘和合所产生的,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当享有善果时,不但不会骄傲,更会珍惜善缘,努力修行,成就道业。


  不仅出世间的道业如此,世间的事业也是如此,事业有成是一种“得”,这种“得”是世间上的一切因缘和合所成;假如社会政治不稳定、治安不安宁,纵使产品的质量再好、利润再高,没有人购买,还是无钱可赚。


  所以,一切都是缘起,凭仗自己的努力、三宝的光明,以及众生的慈悲等因缘和合才有所成。事业失败的时候,要检讨反省:失败绝非朋友和父母给我的,也不是社会给我的,是我过去福德因缘不足,所以事业会失败。如此思惟,心里就不会生烦恼、起瞋恨了。


  日常生活中,见到富贵的人,或是聪明才智的人,不会心生嫉妒;见到贫贱、迟钝,或是身体不健康的人,也不会幸灾乐祸。这样的心就是平等无增减。


  心有增减是众生,无增无减就是圣人。故云:“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








显密本圆融

愚执自他宗

圣法原一味

无偏应普弘



推荐阅读




陈坤:我为什么一再地推荐《西藏生死书》?

生死书 | 李开复谈生死:除去虚名与成就,人生还剩下什么

李商隐的佛缘——深透义理薰修、了悟人生无常

仓央嘉措情诗是甚深而美妙的表达【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

禅宗故事 | 用功

《西藏生死书》中的18句经典,领悟生死之间的智慧

听大德为你解析什么是最好的爱情?

藏地修行人的养生之法 | 索达吉堪布

男性与女性修行重点有何不同?【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




全球虚空法藏流通中心

全球范围免费流通、广大结缘

适合当代人根性的佛法书籍,

涵盖修行各个次第的精华。


期盼为所有想一窥佛法堂奥的读者,

筑一条方便之道,

不再寻寻觅觅!


恭请正法书籍

敬请关注以下公众号

选择我要恭请-填写收件人信息-完成恭请


近期可恭请书籍


《不只是要快乐: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繁体版)


《白莲花——莲师七句祈请文阐释》

(繁体版)


《唵嘛呢呗美吽——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繁体版)


祈愿我们所有的人,

在亲近佛法的路上,

都能解除困惑,

得受传承加持,

契入心之自性!


虚空法藏流通中心志工

慧莲 手机(微信):13601319336

慧悟 手机(微信):13970791744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圆明文化事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