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出发•通过实修•转化习气:关于脉轮的推荐书籍|《野兽爱智慧》
撰文:陈寿文
《脉轮全书》是心灵自由2.0•北京书友会的第一本选书,它是本非常好的践行"阅读•实修•转化"的入门读物。
积木文化,2013年9月
《脉轮全书》描绘了脉轮系统背后的理论基础,揭示如何运用脉轮让自己更健康,并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拓展灵性觉察。书中包含了知识分子需要的理论、企图预见未来的人需要的技巧、性灵取向的人需要的静坐,以及身体需要的锻鍊。
朱迪斯博士以具体的科学隐喻、意识研究领域内盛行的典范,以及现代的治疗技巧来呈现脉轮理论,这是知性的部分,目的是传递资讯,激励思考过程,满足偏好理性的心智;另一方面,也纳入详细引导的静心、身体练习、图像和私人轶事,让脉轮的概念更加栩栩如生,这是有趣的部分,目的在连结直觉经验和手边资讯。这本书提供了各种人之所需,具备实用性的同时,却不减损更重要的基本精髓。
脉轮与外在世界相互影响的同时,也不断的跟其他脉轮相互作用。无论是你在街上遇见的人,或是长期的亲密伴侣,你和对方的每个脉轮都会根据某种能量模式互动反应。为了更清楚了解我们跟他人的关系与互动模式,了解脉轮层面发生的状况会很有帮助。
有两条主要原则掌控了人际之间的互动。一是能量倾向于自我平衡,换句话说,异质相吸。在潜意识层面由精神领域支配的人,会不自觉受到身体能量占优势的人吸引,尽管他们在意识上追求与自己同类型的人。但往往是差异性而非同质性让关系长存,因为差异是成长的食粮。有多少次你看着一对天差地别的配偶,很好奇一开始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更遑论是如何维持下来的?
第二条原则是,能量模式倾向于自我巩固。精神导向的两个人会一起留在精神领域里,物质导向的两人则会相互支持彼此的物质追求。
当代文化目前显然严重倾向于下层三个脉轮,主宰的焦点是金钱、性和权力,将此诠释为有必要降低这些脉轮的重要性,变得比较“灵性“,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说法,不过实际上,前三个脉轮的神圣性已经遭到否认,因此反而造成固着在它们的阴影面上。
当我们过度固着在特定层面时,就表示有些基本事物没有完成。
当我们与地球连结的神圣性遭到否认时,就会被物质主义取代。金钱帝国变成了获得安全保障的手段——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或者是更高的薪水。由于排拒了地球,这样的依恋会自我巩固,甚而将我们带离源头。如同垃圾食物一样,物质主义无法满足第一脉轮,反而会创造出更强烈的饥渴。同样的,如果我们不照顾身体,最终就会生病,而且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健康问题。过度着重第一脉轮源自缺乏能量饱满的地气,也不懂得敬畏自然。我们可以将物质主义视为不再与大地之母连结的文化补偿。
在第二脉轮里,性爱的神圣性遭到了公开否认,却被用来大做广告,企图让我们更“性感”的产品,每年的销售量以百亿计,但我们获得的承诺却只有性吸引力,而不是透过性行为或持续关系所获得的满足。否认性欲的阴影面表现就是强暴、猥亵儿童、性骚扰、色情读物、性上瘾,以及大众对政客性丑闻的着迷。我们在这个层面的依恋,恰恰反映出这个层面的不满足。
在第三脉轮,权力和能量的议题冲击着每个人的生活。权力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大多数人只得为自己被牺牲和无能为力而哭号。力量被视为独立于自我之外,而且可以借由拥有更多金钱或性感迷人来增强,或者你可以按照这个游戏规则来玩,直到在上位者让你参与了规则的制定。我们倾向于从“压制的力量”而非“团结的力量”来建立力量的模型。顺服多半能获得奖赏,自作主张则会被打压。我们最大的公共投资就是军队,这个系统的设计只有一项宗旨:必要时得透过暴力和威吓行使权力和控制力。
封底内容简介和名人推荐
作者在每个章节都有列出了推荐书籍,从第一脉轮到第七脉轮。
第一脉轮的梵文名字是“Muladhara”,意思是“根部的支持”。坐骨神经从荐神经丛向下走到大腿、小腿,是身体内最粗大的末梢神经(大约大拇指那么粗),作用很像是神经系统的根部。腿和脚提供我们行动能力,让我们能够执行必要的任务,从地球和周遭环境获取维持生命的物质。我们的双足接触到所踩踏的土地,连结了神经系统和第一脉轮的元素“土”,于是动觉上回应了不断把我们往下拉的地心引力的潜在力量。这个力量维持了我们跟地球的连结,让我们扎根于物质的存在。
海底轮的意识主要是关注身体的存活,这是我们“战斗或逃跑”的本能反应所在之处。忽视这个脉轮或是它的世俗元素,威胁到的正是个人和集体的生存能力。在我们进展到其他脉轮之前,如果不去平衡这个脉轮,我们的成长就会没有根,不能脚踏实地,缺乏成长必须有的稳定性。
当我们的生存受到威胁时,往往会体验到恐惧。恐惧是第一脉轮的心魔,抵消了第一脉轮理想上应该带来的安全感和保障。程度不相称的恐惧可能是个征兆,表示第一脉轮的基础受到了损伤。面对我们的恐惧,可以帮助第一脉轮苏醒。
物质世界会成为陷阱,是因为我们把它看成了陷阱;一旦了解物质在更大结构中的角色,它就会迅速成为我们的朋友。当我们沿着脊柱向上行进时,会愈来愈了解其他层面的本质与显化,也会懂得欣赏来自实体与物质的尊严及保障。
第一脉轮:海底轮
在中国哲学里,《易经》是充满智慧的占卜系统,其基础就是“变易”的概念——阴与阳的两极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阴和阳分别代表女性和男性、地和天、接纳和创造。这两股力量不断互动带来改变,是环绕着平衡状态的永恒变动。
如同易经的概念,第二脉轮的意识,是由两极对立的舞蹈激荡出来的。在上层脉轮里,我们达到了超越二元对立的意识层次,然而在第二脉轮里,二元对立则成为活动与改变的驱动力;我们从初始的一体性生起二元对立,现在开始寻求回归为一体,形成了异性相吸。借由相互的吸引力,对立的两极创造出不停止的活动。如果我们想要从稳固的大地,一路蜕变进入无限意识,必定需要某种活动来展开这个历程。这个活动就是第二脉轮在整套脉轮系统中的意义,与第一脉轮的静止刚好相反。第一脉轮寻求维持和创造出结构,第二脉轮的宗旨则是弃守和创造流动。流动允许彼此充满能量的连结。这就是点和线的差异。
第二脉轮:生殖轮
在我们的体内,第三脉轮位于太阳神经丛一带,覆于肾上腺上。我们紧张时会出现“骚动不安”的感觉,源头就在这里,因为此时第三脉轮失去了信心和力量。那是一种浮动的感觉,把我们的能量向上带而非往下,不过同时也会刺激和唤醒我们变得更敏锐。当我们稳稳接地时,这样的刺激可以带来力量和活力,反之,就可能升起漫无方向的混乱能量。
如同太阳神经丛这个名称所暗示的,这是一个与太阳相关的火热脉轮,带给我们光明、温暖、能量和力量。第三脉轮代表“起而行”,代表我们的行动、意志和活力,它从胸骨之下延伸至肚脐,因此也称为“脐轮”。
第三脉轮:太阳神经丛
心轮是爱的中枢。我们在心轮这个层次体验到的爱,跟第二脉轮较偏色欲和激情的爱截然不同。性爱是有对象的,因为特定人物在眼前而激发激情,但是在第四脉轮里,爱不依赖外界的刺激,而是向内体验到存在状态。因此我们体验到爱是向外发散的,无论什么进到我们的场域,都能够以爱和同情相待。这是神圣的情怀、同理心的连结,而不是我们的需求或欲望的延伸。但愿透过意志的力量,我们的需求已经被满足或超越了。爱可能与深刻的平静感一同浮现,这种平静源自无欲无求;爱也可能跟喜悦的接纳一同浮现,接纳我们在万事万物中的定位;爱还跟内在的和谐性带来的光辉一同浮现。与第二脉轮无常的本质及瞬息万变的热情不同,来自心轮的爱具有持久的特质,它永恒不变。
第四脉轮:心轮
第五脉轮是沟通的中枢,我们透过声音、振动、自我表达和创造力来进行沟通。第五脉轮的主宰意识是控制、创造、传递和接收,包括我们的内在和人际之间的沟通。此处是创造力活跃的中枢,能够将旧观念综合成新思维。第五脉轮的属性包括倾听、述说、书写、吟诵、心电感应以及任何跟声音和语言有关的能力。
第五脉轮:喉轮
第六脉轮的梵文名称是“ajna”,原始意义是“觉知”,也有“指挥”之意。这说明了此脉轮的双重特质——透过觉知汲取意象,同时形成内在意象来指挥我们的显示运作,也就是我们一般所知的创造性观想。
对应于这个脉轮的元素是光。借由感官对光的诠释,我们取得了周遭世界的资讯。我们能看到多少,去取决于这个脉轮开放或发展到什么程度,也包括我们的视力有多精准。视力和灵视能力可以达到的范围,亦即从对物质世界观察极为敏锐的人,发展到拥有透视眼天赋的人。后者能够看见灵气、脉轮、星光体细节,也能预测(“看见”未来事件),以及遥视(看见别处发生的事)。
第六脉轮:眉心轮
第七脉轮连结的是我们体验到的“心”,尤其是用于觉知的心。心是意识活动的舞台,可以为我们带来喜剧或悲剧、兴奋或无聊。我们是享有特权的观众,有幸观赏这出戏,尽管有时我们完全认同舞台上的角色(我们的思想),以至于忘记那只是一出戏。
透过观赏思想演出的戏,我们的心将经验消化为意义,并且建构出信念系统,这些信念是主导程式,而我们根据这些程式建构出自己的现实。因此,顶轮是主导的脉轮,连结主导内分泌系统的腺体,也就是脑下垂体。
第七脉轮:顶轮
在脉轮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有两个方向:垂直流动——能量上上下下流通,连结所有脉轮——以及水平流动——能量进进出出七个脉轮,与外在世界结合。垂直的通道可以想成是基本源头,而水平流动则是这个源头的表现。
垂直通道是天与地之间的两极流动,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能流。这股能流要想完整,光谱的两端都必须开放,而且得连结原始能量的源头。
心灵自由2.0•北京第九期书友会
希望有更美好的未来,就得培养出没有受创和受虐的孩子。童年创伤和受虐经验折磨着许多人,他们努力奋斗,希冀康复。虐待往往出自善意却无知的父母,其中许多的父母不过是从自己未疗愈的创伤来回应孩子。他们从上一代那里承接了这些创伤,很可能是透过家庭和文化传递下来的好几代的创伤。今日的成人历经艰难旅程,需要疗愈创伤,可以理解的是,他们不惜任何代价想要避免让孩子承受类似的艰辛。
今日的孩童需要智慧的引导,支持他们成长以及整合身、心、灵。找到可以适用在孩子身上的灵性典范可不简单,这个典范必须能尊重孩童生命的不同发展阶段。学校教育的是心智的拓展,但压抑了身体要跑要玩的自然驱力。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在他的畅销书《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阐明了情绪的成熟先于智能的教育,才是人类应该提倡的。有些孩子长大后完全弃绝宗教,是因为他们被迫坐在教堂硬邦邦的长板椅上,或是被迫阅读超过他们可以理解的书籍,结果引发了健康问题,有些人则是避开大学及其他需要动脑的职责,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所需的智力,只因小时候被赋予的任务超过了他们那个年纪的能力。
2016年11月23日,周三,21:51完毕于生命泉会所
延伸阅读
《塔罗冥想》新书发表会视频及文稿(上)|胡因夢&丁松筠&楚雲&蔡昌雄
《塔罗冥想》新书发表会视频及文稿(下)|主讲人:胡因夢、丁松筠、楚雲、蔡昌雄
胡因梦的寻道之旅:活出天地人的宏观秩序 达成身心灵的个人整合|《野兽爱智慧》
占星学、物质上的成功及灵性:在地球上体验天堂|《灵魂占星》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