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11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塔罗冥想》新书发表会视频及文稿(下)|主讲人:胡因夢、丁松筠、楚雲、蔡昌雄

2016-10-21 陈寿文

野兽按:昨天在优酷上看到书友上传的《塔罗冥想》新书发表会视频,为了便于我编辑微信分享给诸位书友,书友Charles也将这四个视频上传到腾讯视频,非常感谢。Google了一下,在心灵工坊网站上找到了该发布会的文字整理稿。这样资料就比较齐全了。感谢心灵工坊的诸位同仁。


文章相当长,专注力和耐心不够的书友可能读不完。就如这本八百多页的《塔罗冥想》能读完的书友相信也不会太多,不过如果你选择每天读十五分钟,坚持下去相信也能读完。文字整理稿已超过两万字,故而只好分成两篇推送给大家。

2016/8/5《塔羅冥想:基督信仰內在隱修之旅》新書發表會(主講人:胡因夢、丁松筠、楚雲、蔡昌雄)


內在鍊金:屬靈體驗實修經典,通往靈性覺醒之路

★突破靈修困境終極之作

★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案頭書

★帶領讀者邁向個人內在英雄之旅的完成


親愛的朋友,歡迎進入基督隱修的世界!中文版厚達九百多頁的《塔羅冥想》是基督信仰隱修派裡最精髓的著作,作者是20世紀歐洲舉足輕重的精神導師,以不具名的方式在離世後出版此書,目的是希望和讀者在屬靈的次元相遇。他教導讀者認識基督隱修教義,藉此冥想式的閱讀經驗,發展直觀智慧,透過祈禱和默觀達成理性與靈性的結合,並喚醒良知,提升到神人合一的層次。此次特別邀請胡因夢老師及宗教界丁松筠神父、楚雲牧師、教育界蔡昌雄教授,跨領域談論如何經由日常實修冥想,通往靈性覺醒之路,僅此一次,請勿錯過!


日期:2016年8月5日(五)晚上7:00-9:00

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柏拉圖廳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主講人:胡因夢、丁松筠、楚雲、蔡昌雄


胡因夢

1953年出生,曾為著名電影明星,土星回歸本命盤的二十九歲那年,開始走向靈修與向內探索的心靈道路。三十五歲息影,投入寫作、翻譯和環保等公益領域,致力於意識和心靈的探索,其翻譯作品涵蓋東西方的藝術、哲學、心理學和宗教等範疇,在華人世界的文化整合和深度心理揭示等方面成就斐然,是國內最重要的靈修思潮引介者之一。


丁松筠

在台灣服務的美國籍天主教神父、教師、電視節目製作人,曾以「Uncle Jerry」(傑瑞叔叔)這個名字主持光啟文教視聽節目服務社(光啟社)與長頸鹿美語合作的英語教學節目,並參演過《利瑪竇》等電視劇的演出。現為光啟社副社長。


楚雲

2006年按立基督教牧師,現常受邀於中國大陸各地擔任教會客座聖經講師,其中尤以馬太福音、約翰福音、啟示錄、但以理書、雅歌、約伯記、摩西五經、使徒行傳、保羅書信等為主要講述內容;另外以其近三十年的傳播人資歷,參與教會福音事工培訓之職。其製作之廣播節目除於民國72、74、76、97年獲最佳廣播金鐘獎,並於2009、2011、2013年蟬聯三屆北京全球華語廣播獎「最佳主持獎」,著有《一個遠方,忍不住奔赴》。


蔡昌雄

美國費城天普大學宗教研究所哲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涵蓋臨終關懷、生死學、當代禪宗哲學、宗教心理學等。

目前擔任:安寧照顧基金會學術委員、靈性種子教師,以及佛教大林慈濟醫院安寧專科醫師培訓計劃顧問,並於大林慈濟醫院安寧病房主持讀書會多年。譯著包括《榮格》、《神的歷史》(立緒),及《臨終諮商的藝術》(心靈工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38ckrns4&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楚雲】

我想在人生的路上,在前行的過程當中,很多時候在峰迴路轉的盡頭,你會遇到一個生命。在那個相遇的當下,不見得會停留很久,也許一隔就十年二十年。今天胡老師一直強調跟神父的關係,其實對我來講,胡老師不會有記憶的,大概在二十多年前,有次在西門町,去看一個試片,當然那時候胡老師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影星、一個演員。大概跟我們一般的印象是一樣的:冷冷的、美美的、不太說話。當然我也沒有說話。我跟你說,我跟你說,你們看到丁神父很容易發笑,但是我曾經遇到一個年輕女孩她說:「楚雲,我看到你想唱歌。」我說:「好啊,唱什麼歌?」「唱國歌。」那有那麼嚴重嗎?其實我年輕的時候感覺上是非常嚴肅,其實也沒那麼嚴肅。所以當年我沒有跟胡老師有任何對話,她也不會記得有這件事情。可是事隔這麼多年之後,我發現很特別,因為我太太常提到她。而且我知道胡老師好像有一個心,很想邀請我參與她的活動。我就發覺過去那個路上那個遙遠的距離,跟暫時的停留,慢慢變成近距離。


如果三四十年前丁神父所遇到的是一個是美麗的形貌的生命,我覺得我現在遇到的是個美麗的靈魂。不一樣,不一樣了。哪一個比較幸運?都幸運。不過我覺得現在更美,因為現在的部分更耐久,外在的形貌感覺很好。其實這本書的作者也提到,他說到兩種喜悅,一種是善的喜悅,一種是美的喜悅。但如果美的喜悅沒有善做內容,那個善會形成放蕩,形成迷醉,它不長久。當那個美、那個感動,那個喜悅是來自於善,跟加上美的時候,那就可以持久。這個部分恰恰是整個書裡面蠻接近核心的一個論述。


各位看後面這個板,有一張圖,我今天從這裡開始。因為他跟我所感覺到這本書裡面的內容非常相應。我姑且不論這本書它所說的塔羅跟我的信仰的關係,我僅就它把兩者連起來的部分,做一個我個人的感覺的說明。它其實在外表上來講,塔羅根基督教信仰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論述,看起來沒有相遇的可能,沒有相容的可能,幾乎也沒有轉化的可能。但是有一個可能:借用。在短暫的停留之後,我相信這個作者本身並不是導引我們去認識許多知識,他其實有很核心的一個目的:透過這麼繁複的過程,這麼含訊息量這麼豐富的過程,他其實有很明確的目標:他要飛。


所有地面上的知識跟光燦的東西,他知道那會吸引人,但是他也知道那個是個短暫的。他苦口婆心地盡己所能知道的知識領域都涉略了。以前中國有個畫家叫李可染,他用西方的技巧來化國畫,當他研究西方技法的時候他曾有這樣的說法,他說:「我拼全力打進去,然後拼全力打出來」,來創造他個人的藝術風格。我覺得這本書這個作者恰恰有這樣的意圖,他非常著力的去涉入每一個知識,跟靈修跟神秘學,好像讓讀者可以看到,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不同的論述,都產生一個引力,哪個引力比較持久?哪個引力到達最高的部分?他的答案非常明確。


我昨天聽胡老師分享她的第一堂課,前半部簡直就是她生命的見證。我聽得非常得入神。因為一般來講到我這個年齡的時候能長久聽一個人說話不容易了。而且我說跟胡老師之間的關係真的是微妙極了,因為昨天我遲到了大概一分鐘,胡老師已經開講了,那個教室只有一個們,就在講台旁邊,所以我進入的動作非常明顯,而且是有點羞怯、有點慚愧。我昨天原本想好,今天要在一個小角落、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我要做隱修。但哪裡想到,製作單位安排的位置,恰恰就在正中央、第二排,第二排也沒關係,偏偏我前面的人缺席。所以我就正對胡老師,整整兩個小時。我不能說是四目相望,但是我從內在狀態是對著她的。我在理解她的這個生命她的過程。所以我上一回就說,我看這本書在讀兩個生命:一個是作者,一個是審核兼譯者。我知道她過去有很多生命的探索、論述,那些佔據她非常多的時間,她已經在這方面教導跟分享給別人。很難想像,她來到一個位置,整個翻轉了,整個翻轉。很動人,那個張力非常之大。所以我昨天聽完之後的感覺是什麼?我跟她說:「妳好像一隻鳥,飛上天空了,然後飛回地面了,就對人說『欸!真的有天空也!真的有天空也!』。」


【胡因夢】我經常作夢飛,可是都飛不上去,就卡在那個屋梁上。真的很想飛。我們那個沉重感,就是這個肉身,以及裡頭那個業力帶來的沉重感,它永遠把我們拉回這個小小的牢籠裡,所以我今天真的很想聽楚雲大哥你告訴我們,要怎麼飛?



【楚雲】其實我昨天說這話的目的,一方面的確是我聽她整個話的過程裡面,我有一個共鳴。而我裡面的思考,關於人向高空這個方向進行的時候,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彈跳,一個是振翅。彈跳跟振翅不一樣,彈跳是用腳的,彈跳它還會下來,但當有翅膀就不一樣了。當有翅膀的時候,你終於感覺那個天空是那麼自由。所以也許過往你用了很多力量去做高空彈跳,也曾經到達某個高度,但又回地面了。今天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裡面的光照,跟裡面的替代一種生命的更新。完全用一個我們用聖經的術與來講:非受造的生命經由一個受造的生命,那個超越的生命帶領你一起飛的時候,你會飛了。因為馬跟老鷹不一樣,馬怎麼跑再快、牠在地面,因為牠是馬的生命。但老鷹是飛的生命,就算折翅了,牠還是能飛,因為牠的生命就是飛的生命。


我想這個作者其實有很深的用意在這裡,他好像就告訴大家說,其實你是可以飛的,你可以飛,不要用那麼大的力量去執著在地面。所以昨天胡老師去論述的第一個要點我覺得很好,也是作者很重要的觀點,她說在個人生命靈性的發展過程當中,你要學會一件事情,就是不用力的專注,不用力的專注。我們太用力了,太用力有反彈力的。叫你現在不要想大象,你就滿腦子大象,你太用力了。也許我們需要把它退後一點,不是說沒有思考,而思考的另外一個方向是向上的弧線。當那個像上弧線跳躍的時候,當然有兩種跳躍,一種叫做信心的跳躍,一種叫愛的跳躍。我覺得後者比前者更強大,愛的跳躍。如果你認定你所藉的對象是個愛的存在,首先你生命發生的變化就是沒有畏懼,因為聖經裡面有句很有名的話:「愛裡面沒有懼怕」。愛多麼強大,可以克服生命裡面所有的壓縮,一種恐懼。所以如果要飛得高,其實決定你向什麼方向飛,你飛的那個心態是什麼,那決定你飛的高度。當然飛還有層次的,蝴蝶也會飛,但飛不高。比牠高的是海燕,海燕在風暴裡飛,夠高吧?但還不是最高,最高的飛翔是老鷹,頂端的飛翔、高峰的飛翔。我相信胡老師已經由彩蝶飛向海燕了,還有個空間等著妳:老鷹。那就是我後面這幅畫裡面四個生命的存在的其中一個,我用一點點的時間說這幅畫。


【胡因夢】:四聖獸。


【楚雲】公元前六百年,一個三十歲的年輕的先知,他的名字叫做以西結。他做了亡國奴,他是猶太人、以色列人,被捕到巴比倫,看到國破家亡那個心情沮喪到極點,生命整個狀況是烏雲籠罩著。就在生命極度沮喪的時候,忽然看到天開了,那是個恩寵。聖經有很奇妙的一個原則:常常在人的盡頭發覺一個光的開始。其實當他極度沮喪的時候他看到天空有個現象發生:北方有陣狂風,帶來一朵雲,雲裡面有火焰,火焰裡面有精金。這個代表什麼?生命歷練的轉換,但是有雲的遮蓋跟同在。而這一切要體驗到一個地步,要生命如同精金。而後面緊接著出現了四個生命,就是我們所說的四活物,恰恰也是這個圖像四個角落所說的。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牌的時候蠻驚訝的,我在想這個作者要說什麼?他是個基督徒嗎?還是因為他在那個社會裡面,他了解他聽過那個聖經故事,把它布局在這個牌裡面?這個牌裡面四個角落的的確確是聖經裡面有的。他分別代表我簡單敘述下。


你看到老鷹,你看到牛,你看到什麼?獅子。你看到什麼?天使,或者說人。這四個圖像、四個存在,分別代表一種意義:獅子代表力量,它是地面的百獸之王;老鷹是天空之王;牛代表生命的負荷;人代表一個最美最高峰的受造。整個好像在說一件事情:人生如同牛在飛。但是,那個最高的力量要把你帶到一個地步,展現更高的力量跟超越。所以簡單的來說他裡面要表達的就是:背負和超越。從地面到天空,從下界到上界,他有個連結。這副牌至少在這個部份說這件事情,但是中間這部分,一個女子,拿了兩樣東西,魔法棒跟迷藥在起舞。這裡面是她的困惑,她的困惑。但她有個姿勢是起舞,那代表生命的行動跟渴望。她旁邊是花環,花是綻放,是個伸展的過程,這部分聖經沒有,但聖經用另外一個圖騰來表達,叫輪子。輪子也代表生命的行動,不停地往前、不停地往前、不停地往前,無限的往前。


更讓我驚訝的是,在聖經裡面看到這幅圖畫是兩個人。公元前六百年,那個三十歲的先知,很年輕很年輕,他本來如果不亡國的話,他就是聖殿裡面的祭司。但聖殿即將毀滅,他完全沒機會。他生命沮喪到極點,但就在這時候,他看到整個生命的過程如風、如雲、如火、如精金,最後仍然要把他帶到一個最高的力量,在一切過程的背負:最後要超越。而就在他之後六百年,另外一個人也看到同樣的畫面。那個人叫做使徒約翰。使徒約翰在大概將近一百歲的時候看到這個畫像,前後相隔六百年。我發現很奇妙,一個是很年輕但前途無望的時候看到這畫面,一個是老者,約翰那時候看到了,被放逐到一個島叫拔摩島,是一個孤島。當時羅馬帝國興起了對宗教的逼迫,他被放逐到海島。在十二門徒裡面,他是活得最長的,但晚年相對也比較悲涼的,因為同一代的人都走了。一個孤老在一個孤島裡面,生命什麼指望都沒有?就在這個時候,後面聽到一個聲音,他看到一個畫面,他首先看到人子,就是耶穌的畫面,而後又看到四活物的畫面,恰恰是跟他相距六百年前同樣的畫面。他受到鼓勵。所以一個是在舊約裡面以西結書,一個是新約裡面的啟示錄,都是聖經當中相當具有圖像性的一卷書。如果我們用一般的來講,很像魔戒那樣,很多圖像、很神話性,如果你喜歡讀得話是蠻有趣的,但那需要一點解釋。


這兩個圖像我會想到為什麼構成了塔羅牌的第二十二張牌,但是透過作者解釋之後,我大概了解了。作者是這樣解釋的,他引用了一句話,說「這個宇宙是個藝術品」。為什麼為藝品?它來自於一個抽象的概念,變成一個具像的世界。它是神心意的一個發表。但是在整個過程裡面,祂用了藝術性的手段,什麼叫做藝術性?美、創造。但是這個創造不是停留在我們一般所說的藝術,祂加入了一個很正要的元素叫做善。它帶來的結果較喜悅。他引用了所羅門所寫的一卷書叫《箴言》,當中有這樣一段話:「當天空還沒有出現,當海平面的那道線還沒有被畫出來,我已經在那裏了。我喜悅在祂旁邊,我做祂的工程師,我天天歡悅,我喜歡祂所創造的世界,我喜歡祂所創造的世人。」這是誰啊?智慧。智慧對誰說話?對神說話,對至高的主說話。這代表什麼意思?在那個創造裡面有個力量,有個元素在裡面叫做智慧。藝術家通常喜歡歡陶醉、迷醉,喜歡美的追逐,但總會少了這部分。所以有時候藝術本身反而讓生命無限的向下,不是向上。除非他加入這個元素。一旦加入了這個元素,變成喜悅,他裡面好幾個例子常好。他說什叫做美?什麼叫喜悅?他說真正的喜悅就是韻律的和諧。什麼叫韻律的和諧?當你冬天坐在火爐旁邊,你內在的韻律你身體肌膚的韻律跟空氣的韻律相協合,對不對?好舒服、覺得喜悅。你碰到一個朋友,你覺得跟他的內在心靈的韻律,跟你的韻律的那個相應,你覺得喜悅。他舉了好幾個例子,說明什麼叫真正的喜悅?就是韻律的和諧性,那個生命的相應。


神創造這個世界的時候也是和諧的。他甚至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話很特別。尼采都說過這句話,他說:「喜悅比悲哀更深刻」。亞當跟夏娃在哪裡出現?樂園。注意這個字「樂」。換句話說在原始狀態裡面是喜悅的。什麼時候有苦難?人類墮落之後,喜悅跟苦難就並存了。所以他說喜悅其實是更古老的存在,在世界還沒有弱肉強食之前,它已經存在。他 的意思好像是說,如果我們今天要進入那個生命的和諧韻律,我們要回到那個裡頭,否則我們只可能有藝術的暫時愉悅,卻不長久。可能這部分描述出很多很認真的朋友,窮其一生在尋找真理,在尋找出口,在尋找可以見到的光。但都忽明忽滅。忽然一下又封鎖了,忽然又封鎖了,過不去。這副牌,我記得他最後的目的,就是看到一件事情:四個生命的型態由背負而超越。中間他用一個舞姿來代替,那是個和諧的跟四維和諧的畫面。生命只有到達這個部分,它才可能享有真正的喜悅。


另外,最後說一副牌是第四副牌:皇帝。但不願意用另外一個名詞:王者。國王的王。如果你問我聖經到底說什麼?或者基督教到底說什麼?大概一般人的答案都是一個字:愛。沒有錯,但是我覺得不夠完全。聖經期時說了兩件事情,他說:愛與傷痕。十字架是最大的傷痕。生命不可能逃避傷痕,生命注定有傷痕,但是用什麼去超越傷痕?只有這個愛可以超越傷痕。所以什麼叫做王?他裡面有個很有趣的例子,既然神是萬能的,為什麼耶穌定在十字架上?路過的人都說「你不是神的兒子嗎?你下來啊!救你自己啊!」,所以作者在論述裡面有留下這樣的句子,他說:「萬能的神被削弱成無能」,多大的矛盾,多麼大的矛盾。但這個矛盾恰恰顯示出那個愛的強度,也就是說這個至高者願意為了一個原因,變成最卑微的形式,來到人的面前,祂經得起,這個叫做王。


所謂王,不是只有權勢,而是在風浪之中站在風口浪尖之上。祂超越風浪,那叫王。所以當比拉多問耶穌說:「你是王嗎?」,祂說:「我為此而生。」祂說的王不是地上的王,所以祂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所以耶穌那天就孤伶伶地站在法庭當中,沒有一個門徒,沒有任何辯護。那叫王,經得起。所以從最高到最低,哪一個生命有這麼大的張力?所以當我看到那副牌裡面所敘述的,說「被釘十字架的神」,這句話讓我震撼了,被釘十字架的神。所以回歸到我們自己的生命的那個光景,有時候我們人總是缺了一端,要嘛是經不起失敗,要嘛是經不起成功。一失敗就一蹶不振,一成功人就浮起來了。好像這裡面教導我們一件事情:你的生命不僅要超越失敗,你還要學習超越成功,那個才叫王者。


所以可以歸結聖經裡面很重要的思想就是,王是掌權者,但是他要在愛中掌權,祂在傷痕中掌權。而那掌權的結果是和諧的,有一個韻律是喜悅的。這是我讀這兩個牌,我從我的信仰的角度所看到的,我相信這個論述跟作者本身是相應的。最後我用一個比喻就是,當胡老師正在向上飛躍的過程,其實你知道嗎?雖然多前年見過她,從來沒有近距離接觸,現在是最近的一次。但我信這個接觸不是外在的,是裡面的。我覺得可以一起飛了。我知道我所能飛的有限,但是我看別在飛的時候相互鼓勵。那個天空我知道它存在,那個接引我的手我知道祂存在。所以只管向前飛去。這是我的分享,謝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38icw6ec&width=500&height=375&auto=0

【蔡昌雄】

不敢不敢。我以為我可以繼續聽下去。因為剛剛楚牧師實在說得太好了!把我們都帶到天上去了!尤其他們三位才是真正的前輩。丁神父令人敬愛,胡老師多年來一直追尋靈修。其實跟剛剛楚雲牧師提到的也類似,我跟胡老師雖然只親身有過幾次接觸,但是我想心靈的距離其實是很近的。因為我是不用力的專注啦,能夠一直體察到胡師這麼多年來曲徑通幽的尋道,那在心靈成長路上所做的一種付出跟學習。在有些時候,我會有我自己的一些看法與感受,但是也有很多時候,我會為她的一些進步而暗自擊掌,尤其是這本書。到了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我想確實是個非常難得的因緣。今天大家能夠坐在這邊,非常感謝!一開始我跟丁神父一樣,因為知道有九百多頁的書的時候,我心裡面的感覺就是:「應該要有個理由吧!為什麼要寫這麼厚的書?」我們是長年讀書的人,尤其是宗教與靈修方面的書籍,對我來講並不陌生。我看書也有我自己一套方式。當然這樣的書你永遠不能夠用取巧或者是任意的方式去讀,你必須要直接去面對它!所以就這點來講,我應該跟它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空間。但是就像上一次我在我們幾位為了今天座談的聚會時說的話一樣,我看完書以後覺得:「怎麼到這邊就結束了?」各位如果有看書的話就知道,作者最後把這個大阿卡納二十二張牌講完以後,只對小阿卡納做了一個綱要性的簡述。我正期待還有後續的發展,但他好像就到這邊而已了,他應該不會再寫了吧?除非他再轉世!但是我覺得很多隱含的東西已經在那裡,就好像我們上了學校、做了一些練習,但是後面還有一些功課要自己去做,而他也給了方向。


回到這書本身。我覺得剛剛三位談的都很棒,但是我想我今天坐在這邊也有一個理由,可能是要提供一點宗教學,或者是我們在宗教的修行當中,怎麼樣去看這些既有的文獻、神話、儀式,或是很多的傳統。我先說一下我自己的經驗。我是佛教徒,但是我有宗教學的學習過程。我曾在美國天普大學宗教學研究所進修,它是一個世界宗教的學程。在那邊遇到各式各樣的人與不同的宗教傳統,學術思想非常活潑多元。我記得我上過伊斯蘭教,也讀過基督教。我們基督教一定是基督教老師教的,天主教一定是天主教老師教的,伊斯蘭教也是伊斯蘭教老師教的,佛教也都是各個佛教傳統國度的老師教的。我記得我的宗教學與基督宗教的啟蒙老師非常有趣。他是一位瑞士人,也是一位榮格心理學家。他同時有一個自己的劇場,做心理劇的。而且這個心理劇常常是跟神聖的宗教演劇有關,他可以去做很多的catharsis,就是做很多的釐清(滌)。然後他又是基督教的學者。這幾個東西匯聚在一起。所以我很lucky,就是我的基督教啟蒙,不會像丁神父剛剛講的,說字怎麼會那麼多。因為老師上課是不翻聖經的,我們讀的是聖經中很多、尤其是新約中非常多的寓言故事,叫parables,就讀很多的parables。所以我們課堂上是這樣子的:就是把這個parable的故事大概講一下,我們每個人take role,就是扮演一個角色,還可以創造角色,然後就開始演戲了。我們在開始演戲之前讀聖經的故事,我們會有我們自己個人在小我、在自我意識、在社會意識之下所做出來的很多的判斷。我們會覺得:「Jesus在這件事情上好像不是很對!」可是當演完戲以後,每個人都說:「Jesus是對的!」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呢?原因就是在我們經過這個演劇的過程裡面,我們從自己小我的意識裡面,通過了一個經驗的迴路,我們進入到榮格所說的「原型心理」的世界裡面去。所謂的原型心理,其實就是所有人類在我們的意識表層之下,共同分享的那個集體潛意識層次。這個集體潛意識的層次會讓我們有共鳴,讓我們在裡面找到參與感,而且甚至就從這個經驗當中,發展出一個原先在自我意識底下,沒有辦法去達到的一種判斷層次。我想這個就是一種提升,因深入而提升。


所以我特別喜歡一個英文字,一般我們說超越是transcend,就是超越,另外我們如果我們講說要下潛、向下去的時候,我們叫descend,往下走。一個是transcend,一個是descend,可是有沒有想過,這兩個東西的combination,這兩個東西的結合,叫做trans-descend。我應該說,我長期以來一直在走這個武功的路數,就是說「為超越而下潛,因下潛而超越」。這可能會跟剛剛談的這個飛有點關係。剛剛楚牧師在講彈跳、蹬腿、振翅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有沒有另外一種方式?我想我就提供我自己的經驗。世間看起來有很多矛盾的東西,但當你能夠把它做一種類似黑格爾式的辯證整合以後,其實我們可以還原到生命真正的核心經驗裡面去。我那個老師他前兩年走了,他其實也高壽,他在Basel,瑞士那邊,我們有通過網路訊息。他是我的啟蒙老師,lone time ago 的記憶了。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記憶。在課上我們也聽基督教的音樂,那個音樂可以讓你聽到從古到今的基督教聖樂。他的課就是這樣子,就是沒有文本的。他把我們帶去一位宗教聖樂專家那裡,然後就放比如葛萊格里聖歌在以前的創作,聽聽看是什麼樣的東西,聽完以後看你有什麼感覺。這其實可以讓我們看見在歷史的長流當中,同樣是基督宗教在經驗層次上的演變,當中有一些貫穿的核心,那個核心其實也是一種原型經驗。


我們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很多歌都不太像歌,就是因為那個基調不見了。但是你不能說它沒有那個基調,那個基調還是在,只是它現在被表象的東西所遮蔽。所以如果我們有能力去看到這樣一個貫穿的東西的話,我想我們的生命經驗或是靈修的層次都會往上提升,那個經驗給我很大的震撼。我今天就舉這兩個例子。剛剛提到怎麼樣能夠飛的問題。我覺得做為一個讀者,在這本書裡面我有一個很真切的感受,我好像開了一次同學會,或者是說把很多親朋好友就都找出來一樣。就像剛剛幾位都有介紹,書裡面是非常非常的廣博,名家與各式各樣宗教傳統裡面的人齊聚一堂。我過去所有讀的東西幾乎都用得上,還有很多地方是不夠的。當然也有我熟悉的一些東西作者沒提到,但那可能是因為他的背景關係,比如說東方背景,也許我可以召開一個東方學會,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人在裡面。但是我有一個很微妙的閱讀經驗,就是說當我一旦進入到他的論述裡面以後,我發現我過去所學的東西,會開始產生一個很微妙的位移現象。也就是說,你原來是這樣的一個認識,可是你在跟他對話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他把你帶到另外一個層面上去。


我就說一個簡單的,就是剛剛提到說回應「要怎麼飛上去」的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就用「吊人」這個牌說明。hanged man 這個牌,作者在書中的解說大概有提到,可以將世界分成世俗界以及所謂的靈界。假設有上界與下界這兩個世界,如果今天我們沒有接受啟靈,沒有啟蒙,那我們就是在世俗界。可是我們中間有好多的人,尤其是在我們的這個時代,new age 之後更多了,我的學生裡面就有好多這樣的人,他們的靈通指數比我高很多,在書裡面作者稱之為通靈的人。可是這個是不是飛上去的?當然,這可能也是一種往上跳,但可能是在蹬腿的層次。然而作者真正要鼓勵我們去修煉的,是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是要做一個「屬靈」的人。


所以你可以是世俗的人,你可以是通靈者,在兩者之間交通的,但是你也可以做一個屬靈的人。我覺得這個屬靈的「屬」字用得非常好!當你把自己歸屬於靈界的時候,那麼你在這個下界的所有的一切,都開始展現了一個不同的面貌,因為這個目的定位的改變而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使得你所有經驗到的世界的一切全然不同!像剛剛丁神父就是個很好的見證。我們只看到鳥叫,但是他卻可以看到神在這中間這一刻的創作,差異就在這個地方。而且你會因屬靈而謙卑,你會奉獻,很多特質都會因此非常自然而然的流出。所以這個「屬」,這個歸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容我稍微解說一下。我自己本來是學禪宗哲學的,過程中其實也蠻辛苦的。我自認過程中是在跟禪宗這個宗教經驗的文本搏鬥,因為我從一開始就非常關心宗教經驗。對我來講,在學術界裡我非常關心的就是宗教的經驗。我很多的詮釋、很多的理解都是從這個角度去切入,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我是替自己找了很大的麻煩。因為禪宗其實是非常神祕的。各位不要被騙了,因為禪宗雖然講的是這些日用平常的東西,可是你根本進不去嘛!因為進不去,它就非常神秘。但是我通過我自己的詮釋學問題,就是說它之所以會這樣,其實是因為它有它背後的一些後台故事的。所以我把那個後台的故事、那個經驗的層面讓它呈現出來。在這個過程裡面,我通過努力對這個東西有些認識,雖然那個過程很辛苦,但是因為這樣的努力之後,覺得也有一份心理上的篤定。近些年有一件奇妙的事情發生,可能也是因為年紀大了,今天大家也都提到這樣的事情,有些很奇妙的因緣,我開始注意到淨土,也有很多的邀約,要我朝這個方向去做思考。我為什麼我特別要談這個事情,因為淨土不僅談終極的死亡,也談到死亡之後的事。朝向淨土這樣一個安身立命的修行,這其實跟今天楚牧師所談的部份我覺得是很有關聯的。我自己對禪宗的早年追尋,跟這個修行傳統是有可以結合的地方。


當我能夠進入這個淨土層面去理解的時候,就發現它不是像一般人所講的那麼簡單。它是非常深刻的。我想就某個部份來講,當然沒有要完全把兩者等同的意思,可是可以與基督秘修傳統做一個平行的理解,這也是本書的精神。我認為,修行者一定要讓自己「安住」在宇宙間的某一個位置上,然後安住這件事情,它必須是要有從我們所講的「德行」來的。在塔羅冥想這本書裡其實有談到不同的層次。那天我也跟幾位講者分享。很有趣的是,作者說以記憶來講,我們有「自動記憶」,年輕的時候最好。像我們現在自動記憶都已經不行了。我那次還坦承說我把我的鑰匙不曉得怎麼樣就放在冰箱裡面,後來被我的研究生發現了。最近我也常常掉東西,但是我還有「邏輯記憶」,我可以用倒推的方式回去把東西找到。但是像我父親高齡九十幾歲了,我剛從他家那邊過來。其實老年的時候,很多事情的記憶都不像我們這樣,邏輯的應用也沒有那麼好了,可是他的「道德記憶」、「良知的記憶」卻非常清楚。他記得小時後的事情非常多,也記得得生命中的重要關鍵事件,而這些事情都是跟道德相關的。還有一個記憶,就是今天胡老師一直提到的「屬靈的記憶」。多數人在這個部分其實是沒有被喚起的,今天可能是因為到了這個地方。我的感覺是說,可能是因為我自己在教生死學,尤其是在接觸臨終階段的病人,所以你會發現,在臨終時刻只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Where are you going?你要去哪裡?」你會發現很多人是沒有地方可以去的,絕大多數的人是沒有地方可以去的。然後我們就會塞一個地方給他去,像我跟我父親也是這樣說,塞一個地方跟他講:「你就去這裡吧!」他開始想去,但日後他可能會發現說,去那裡沒有motivation 啊!動力不夠啊!到底是真的假的啊!很多狀況就會顯現出來。然後你就會發現到心的不夠真切、不夠鞏固。所以我認為這是核心中的核心,如果你不能夠知道什麼是屬靈的,我想讀這本書時,可能還是會流於一般人在接觸塔羅時候那種比較表層的解讀,而沒有辦法真正去品味到它核心的況味。我想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禪宗裡面其實也有一句話,就是說「不識本心,修法無益。」你不知道什麼是本心的話,你再修很多的技巧,其實都沒有真正在對的那個經驗層面上用力。所以我們寧可要上路,要在對的道路上,慢慢來沒關係。只要上路,就可以了。可是如果你沒有能夠上路的話,那麼你用的很多的技巧,學習的很多東西,其實反而會干擾,迷失了目的。就這點我稍微拉到大家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應該要有的一個歷史縱深。就是他裡面有提到三個歷史階段:一個就是所謂的翡翠石板,這是上古時代有關靈修及關於天人宇宙之間奧秘的一種「總的智慧」。這個「總的智慧」其實就是一塊石板,上面十幾個原則大概就講完了。到中古的時候,塔羅牌的大阿卡納講的就是大宇宙遷流演變的二十二個重要主題。這些是每個人幾乎都不能迴避的,都會遇到這樣的課題的。因此,它可以做為靈修的參照。


再來就是今天我們談的,也是作者他所屬的這個基督教隱修的傳統,它可以說是一個現代的努力。作者在書中有特別提到,基督教隱修的團體就是要致力於把上古的翡翠石板智慧跟中古的塔羅智慧與經驗,以一種嶄新的方式把它變成一個有生命的東西,而能夠繼續流傳下去。所以我想這是大家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要把握住的一條線索。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作者就剛剛講的屬靈跟這個縱軸以外,也橫論了非常多不同的人,但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清單,沒有辦法好好去講。我稍微舉幾個例子,比如他就會點名柏拉圖啊!我覺得在這個部份我跟他有時候會有一點會心的微笑,因為我過去也是這樣讀哲學的。我讀哲學的時候,其實我是想要進入哲學家的廚房,我要從他們的後門進去,back door,而不是直接聽他跟我講什麼。我現實裡也接觸過一些哲學家,然後我也是進到他廚房裡面跟他搞,他廚房很亂啊或怎麼樣,但是從中得到他的哲學語言的東西,我就比較容易把它加總起來看,而對他的哲學有一個全觀。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比較像禪宗,就是所有的那些東西它必須要有一個生命對應的經驗,或是有一個實踐的基礎,否則這些東西都可以掛在牆上。我的老師他以前講過,他說你讀某個人的一本書,然後你滿心歡喜的去見他,然後你可能回來以後第一個衝動就是要把他的書丟到字紙簍裡面去。如果是這樣子就糟糕了。所以我們真的是不要這樣子。回到我剛剛講的,作者認為柏拉圖他幾乎是已經到了某個靈修的層面,可是他在那裡做了一個很重要的轉折,就是他回過頭來去寫成哲學的智慧,變成哲理的東西,然後把那個東西變成「理型」這個eidos。同樣的,我過去在求學的過程裡面,我有另外一個自我一直跟這個部份保持關聯。比如說,我很喜歡聽到說,當代的理性哲學大師笛卡爾,他表面講身心二元的理論,可是他口袋裡面放的卻是天主教的小冊子。還有一個就是當代詮釋學的先驅伏爾泰,他被形容成是一個被夾在車門裡面的現代人,他要談歷史又要談科學,好像進退兩難。我們過去不是也常常有這樣的經驗嗎?跟胡老師講她過去那個過程,其實跟這個也有點關係。然後再接下來就是榮格。我今天拿了心靈工坊之前出的一本很棒的《紅書》,這本書是紫書,一本比一本厚。我是榮格的粉絲,也是他的follower,因為我的學術跟我自己的生命經驗都跟他一起在成長。我記得好像是楊照說的,他說其實榮格不是一個快樂的人。他在心靈深處,就像我們剛剛講的,因為要trans-descend的過程裡面,其實都經過地獄的,都走過煉獄的。其實那個《紅書》就是那樣經驗的記載,所以才會這麼久以後才出版。如果把這本《紅書》跟這本書來做一個對照的話,作者他本身有了剛剛講的那個屬靈,有了那個上主,有了那個天啟的定位,而你在榮格的書裡面,你只看到他隱隱約約的要指向那個方向,他有經驗可是他又在學術界裡面,當然他有很多不可磨滅的一些功勞,可是就我自己當初在寫禪宗經驗詮釋的時候,我的老師也提醒我說,你用榮格可以,因為你用榮格可以讓隱晦禪宗經驗後台的東西跑到前台來,可是榮格他的經驗畢竟沒有到那個層次,所以你真的不能夠一直用到底啊!在這個地方你要reserve,你要保留的。而那個保留的空間在這個紫書裡面,他基本上就攤開來讓你看,整個都在談這個東西。


我在閱讀的時候,我覺得他把好多人都拉進來,但是他一直都沒有在講一些通靈術士啦,江湖術士這些東西他都沒有談,他也只一筆帶過,只說這是經驗的某個層次,但是他基本上不談這個東西。既然已經談了榮格,我想大家在讀本書的時候,剛剛楚雲牧師也示範了一下,說這個牌看可以怎麼看,那個象徵符號如何如何。我覺得大家可以搭配著讀的,就是榮格的東西。因為榮格是象徵界的高手。當初我們在讀榮格全集的時候其實很辛苦,因為他是非常的迂迴,他在談一個東西的時候,這個圖像他跟你扯,一下扯到這個諾斯比教派,一下扯到中世紀的煉金術,一下扯到易經,一下扯到什麼地方去。他看起來好像在賣弄學問,很博雜,非常的迂迴,但是我要講,這就是人生。他比較像什麼東西呢?就是說我們在看人生這個經驗的時候,像一隻飛鳥從地面起飛,這裡又用了楚雲牧師的metaphor,然後繞著一棵大樹在飛的時候,其實我們盤旋而上的環繞著它,一直不斷在看著同樣一件事情,可是每個階段裡面看到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飛鳥盤旋迂迴而上,但是視野漸開。剛剛開始的時候,丁神父提到的synthetic,就是這種綜合,這種綜合性的視野會開展出來。讀這本書也會有這樣讓大家很過癮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能夠把它擺在修行的定位上,其實我講這個話是廢話,因為作者一開始就說,他跟一般的塔羅不一樣的地方是在於,他把零的愚者擺到第二十一張牌去,然後這個第一張牌就變成是魔術師。這什麼意思?這就好像十牛圖一樣的。他一開始就在尋牛了,所以這本書根本就是為了修行、靈修而寫的。


講到這裡的時候,大家可以去做一個對照,就是榮格還是有幫助的地方在哪裡?因為榮格講的那個原型象徵,其實有包含兩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元素,一個就是Eros,一個是Logos。這個Eros就是我們生命最本能的一種經驗,可是你會發現我們在生命當中,其實沒有辦法降伏這個東西,甚至於在修行的過程裡面,很多時候還把它當作自己的敵人。另一方面是所謂的logos,就是有一個所謂的理則,有一個邏輯,或是所謂的意義。這兩個東西在原型的象徵裡面是同時俱在的。所以當我們在修行的時候,這兩個東西是必須要去同時面對的。剛剛一開始開場的時候,胡老師說得很好,其實在修行過程裡面,你看我們東方的氣脈觀點,還有西藏修密的東西都可以用得上,原因在哪裡?以禪坐來講,它根本就是一個終生努力的目標。因為你必須要能夠跨越過你的自主神經系統的這個階段,否則你到不了、到不了我們剛剛講的那個層次。可是要去之前呢?還是有一些定向、定位的工作是可以做的。我想我是有一點說得比較開、面拉得比較大,可是主要就是給大家看見這個縱向跟橫向的軸線。這個作者在他書裡面講的是這個十字架的詮釋,我深受啟發。


其實這個縱向軸線的建立,就是在這個經驗上能不能突破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是今天才想到,這本書其實真的有做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我想這三點作者他都有做到,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想我就先說到這邊,給大家一個在宗教視野上的某種參考。如果還有機會,我們等會再補充或者是交流,謝謝大家,謝謝。



審修者序 充滿屬靈觸動的實修經典 


胡因夢


二十世紀初葉是一個精彩的時段,西方世界在神智學與人智學推動之下,興起了一股迎接「基督再臨」(「彌勒下生」)的靈性風潮。兩位素未謀面但洞見能力相等的「玄祕歷史主義者」,勃拉瓦斯基夫人(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與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博士,分別於不同的年代創立了為後續新世紀運動和靈性復興運動鋪路的學會組織。前者的主張是二十世紀將會出現一位「基督意識」的化身工具,於是神智學會在接班者安妮‧貝贊特全力支援下,選出了克里希那穆提這位南印度少年,來扮演被高度期許的救世主角色,繼而引發了大家所熟知的克氏與學會決裂、拒絕成為肉身工具等讓神智運動折翼的事件。被喻為第二個可能人選的史坦納,在這個議題上的看法則截然不同,他認為Second Coming(再臨)將不會示現於物質次元,而會在乙太精微層次驅動轉化人類的作用力,因此人智學的一切努力都是為這件因緣大事做準備的。


那麼,究竟誰才是眾所矚目的「再來者」?他將會以肉身還是乙太身示現於地球?這類大哉問在人們忙於尋求支助的倚賴心態下,沸沸騰騰地成為了二十世紀上半葉歐美靈修人士的討論重點,然而直到我們開始著手翻譯《塔羅冥想》,才從搜集到的網上資料和相關英文著作中得知,原來這本涉及基督信仰隱修(或密修)之道的經典鉅著作者,竟然也曾經是眾所臆測的「基督化身」人選之一。雖然這位「高度受爭議」的密契家生前交代必須在他過逝後以匿名方式出版此書,但作品問世後不久,歐洲靈修圈子很快知曉他就是曾經活躍於人智學會,與史坦納同樣有著舉足輕重影響力的精神導師,范倫廷‧湯柏格(Valentin Tomberg)。


1900年2月27日誕生於俄國聖彼得堡的范倫廷‧湯柏格是一位高級官員的次子。如同許多沙俄時期的不幸民眾一樣,范倫廷無憂無慮的青少年生涯在布爾什維克革命動亂下驟然中止;他的母親散步時被暴民當場射殺身亡,父親被迫於1 65 48770 65 31673 0 0 6605 0 0:00:07 0:00:04 0:00:03 6605920年帶著孩子們逃到愛沙尼亞的塔林。這個家庭原本富裕悠遊的日子自此蕩然無存。范倫廷在塔林靠著務農、當藥劑師和老師謀生度日,辛苦地完成了塔爾圖大學(歐洲著名長春藤聯盟學院)的比較宗教學和語言學課程。他憑著靈性的宿慧,在二十五歲就當上愛沙尼亞人智學會分會長,未滿三十歲已經受邀前往芬蘭、德國及法國授課演講。1930年,他的論文相繼出現在人智學會週刊上面,1938年,他的十二篇有關新舊約聖經的論文大量流通於會員之間,加上獨立探索屬靈世界的眼通能力,使得他在學會「Free Group」中的影響力,儼然已逐漸趕上1925年辭世但從未見過面的史坦納。這種發展態勢令史坦納的遺孀十分不安,開始撰寫長篇文章檢討他「別有企圖」、破壞前人規矩的作風。在這個階段裡,范倫廷仍然被學會重要成員持續邀約至英國與荷蘭發表演說,甚至被譽為「人智運動近年來最傑出的工作推展者」。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范倫廷和第二任妻子瑪利亞為了避開納粹的迫害,在友人協助下從塔林遷往鹿特丹定居,靠著教語文的微薄收入養活全家。這個階段他的基督信仰更加堅定,開始帶領一小群追隨者延續史坦納所建立的密修訓練,藉著主禱文的奧祕力量來平衡戰爭的毀滅性。1943年,科隆大學的一位法學教授建議范倫廷前往德國居住,因為最危險之處就是最安全的地帶。在這位有力人士協助下,范倫廷從荷蘭舉家搬到德國,並且在科隆大學專攻法學博士學位。這段期間他突然接收到決定性的啟示召喚,轉而改信天主教,此舉益發觸怒了人智學推動者,因為學會自創立後一直受到天主教會的質疑和批評,而且史坦納生前在五十多次公開談話中大肆批判過天主教耶穌會的中央集權制。


雖然范倫廷夾在兩個組織之間、成為了備受質疑的人物。但根據他的後輩友人兼出版者馬丁‧克里爾(Martin Kriele)的理解,這位導師是基於對智慧薪傳的考量,而決定將自己在隱修之道上的一切體悟和所學貢獻給天主教會。看來他在自立門戶的密教團體裡經歷到的種種衝突和排擠,都成了讓內心徹底翻轉和蛻變的資糧。他在1940年徹底脫離史坦納的「靈性科學」途徑,不再受困於這個組織的權力紛爭,平靜地回歸到謙卑、順服、守貞、神貧的傳統德行之路,可以說是最觸動人心的決定,也是充滿歧路的道途中最安全的發展方向,但是只有為伸張自由意志付出過痛苦代價的人,才能領略箇中的道理。這位顛沛流離大半生的精神導師,最後是在英國友人協助下安居於雷丁大學附近的鄉間,並且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覓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就在這個階段裡,他和一位同樣流亡於英國的工作夥伴,談起了一段意味深遠的夢境。夢中他和妻子瑪利亞站在一片荒蕪的沙漠前,他搖搖頭對瑪利亞說:「看來我們是過不去了。」瑪利亞直視著他說道:「重點是我們可以在沙地上留下一些引路的腳印。」據說這位睿智的女性為范倫廷飽受誤解的孤獨人生帶來了無盡的喜悅與扶持。1957年范倫廷經驗了一次明確的覺醒後,便開始利用夜晚餘暇時段埋首於雷丁大學圖書館,撰寫由聖經教誨、哲學、玄學、科學、心理學、神學、文學、魔法或特異功能之學所?整成的代表性著作《塔羅冥想》。


在一次中風的幾星期後,也就是1973年的2月24日,范倫廷‧湯柏格離開了人世,不久瑪利亞也相繼過世。夫妻倆從未有過養老的計畫,因為范倫廷明晰地預知他們將會在何時離開人間。《塔羅冥想》是在1967年的5月大功告成的,這本整整花了七年撰寫的法文鉅著,直到1980年才初次問世,1985年英文版接著發行問世,到目前為止,連同我們的中文譯本在內,已經被翻成七國語言。它不但受到若望保祿二世以降的梵蒂岡重要成員珍視(為英文版寫跋言的即是著名學問僧樞機主教),而且推薦者也都全心肯定此書的智慧,例如首位在印度創立瑜伽靜修中心的比德‧格里費斯神父、肯恩‧威爾伯的教父湯默士‧基汀神父等融合東西方智慧傳統的神職人員。此外,上網查詢一下你會發現,所有閱讀過此書的西方讀者幾乎都給予五顆星最高評價。


誠如英文版譯者羅伯特‧鮑威爾所言,這的確是一本不同凡響的著作,因為有緣成為忠實讀者和為此書效勞的人,都感受到了溢於言表的「屬靈觸動」,這當然包括2008年於台北101英文書店意外發現此書的金銘和我,以及秉持著初生之犢精神、克服萬難完成此書直譯工作的Sasa。坦誠地說,我此生翻譯近三十本書和實修上的努力,在審定和來回修潤《塔羅冥想》近四年的漫長過程裡,完全得到了開花結果的印證和啟示,而伴侶金銘也在極其耗費眼力的電腦修改工作中,重新找回了年少時的信仰。這令我有了深刻的體認,原來中學和大學能夠在教會學校的庇護下度過八年美好時光,其實是因為和基督之間埋藏著一份不可解的宿緣!


我深信這本整合智力與智慧、祈禱與默觀、信仰與科學、陽性與陰性三位一體的實修經典,將引領深入於其中的讀者,踏上「以小向大」、「自力與他力」、「上求與下化」、「出世與入世」兼容並蓄的十字解脫之道。如果說另一位引路者,克里希那穆提,帶給人類的是無依無靠、當下直觀內外真相的頓超之道,那麼范倫廷‧湯柏格提供的就是綜合一切形上智慧、彙整多元知識的和平之道,也可說是必須要窮邏輯之究竟,然後放膽躍入「直觀」的深淵,在面臨未知暗夜時全心信靠主耶穌的引領。這兩位現代智者獻上了大異其趣、但終點相同且互補的解脫途徑,同時也留下讓後人繼續探討和辯證的廣闊空間。根據我的親身經驗和觀察,沒有人可以全靠自力,也沒有人做得到徹底交託,因此未來人類的靈修發展,勢必得朝著結合祈禱與默觀的「東西彙整」方向努力。期待讀者們能夠靜謐地投入於《塔羅冥想》的心傳之流中。


最後要感謝韓沁林在我們忙於授課的時段裡,為本書付出的校閱貢獻。


延伸阅读

活出阴阳平衡的真我|胡因梦答问录(2016年版)

“爱欲”上瘾背后的身心真相 |胡因梦答问录(2016年版)

胡因梦问答录: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胡因梦问答录:觉察内在的暴力

胡因梦问答录:乌龟也会飞

胡因梦问答录:何谓“边缘性人格疾患”

胡因梦【苏息•身心灵深度整合】七日工作坊冬季•海南•第二期

胡因梦:谈谈色身

胡因梦:“灵性逃避”的幻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