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安夜空】第202期|黄良顺:小处方里有大爱

黄良顺 黄山日报
2024-09-08




让文学唤醒梦想 用艺术点缀人生



小处方里有大爱

——省城医生夏克春的乡村行医之路


 黄 良 顺 




春天的月潭湖真美。


新安江自从六股尖出,纳涓流,聚百溪,到了陈霞(现休宁县月潭湖镇),便漾成这片灵动的湖面,山峦和田野也将满眼的新绿,以及鲜艳的映山红、淡淡的兰花香,毫不吝啬地洇化在这汪秀水中。


今天又是夏克春医生去休宁县月潭湖镇泮路村坐堂问诊的日子,为期两年的“医疗扶贫”任务结束后,2021年7月起,每月最后一周周三下午这个日子,他还是会去村里的诊所,为村民义诊一次……


早在2019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燕京赵氏御医学派第五代传人夏克春,响应中央脱贫攻坚及安徽省“百医驻村”号召,被派驻陈霞乡泮路村实施“医疗扶贫”。作为黄山市76名“扶贫医生”之一,首次走进这个山坞尽头村庄时的景象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走的是石子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住的是村委会腾出的一间办公室,白天人声嘈杂,晚上孤灯黑影;而吃的则需自己生火做饭,在铁皮搭的厨房里,夏天挥汗如雨,冬天滴水成冰,有一次,“自来水”龙头里竟流出一条小蛇……



尽管夏克春儿时生活在庐江农村,面对这样的环境,还是让他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更让他无奈的是当地村民认为被“发配”到这山旮旯里的也是一个“哈巴货”(方言:没本事的人),这个千余人的村庄,日常在家的也就两三百人,每天来此看病者更是寥寥无几,且还是试探性的。



夏克春清晰记得首位来此就诊者,问其“哪儿不舒服”时,竟被回怼一句“你们中医不是会号脉吗?”


从此,千年传承下来的“望闻问切”,在这偏僻山村里只能先从“切”开始。


他向村民提出改变日常卫生习惯的“治未病”建议,更是被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中一名患高血压的村妇则直接拒绝他提供的治疗药物。


也是这徐姓的56岁村妇,后来不但改变了村民的卫生习惯,也改变了夏克春的扶贫之路。



2019年初冬的一个晚上,年过半百的徐大妈终因高血压失控,导致脑出血,幸亏及时送医而保住了生命。从此,夏克春成了她的“保健医生”,也成了泮路村的健康守护神。当村民感到头疼脑热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几位患有妇科、关节炎、腰椎突出、萎缩性胃炎等慢性疾病的村民在他的治疗下,先后恢复了健康。


在村民的口口相传中,这位省城来的“老中医”,仿佛村前回溪里的那一缕涓涓细流,滋养着这片温润的土地,也浩浩荡荡地流向了无垠的远方。


慕名者纷至沓来。


徽州区55岁的男子吴某某,不幸患上“脑梗死”,智力迅速下降至婴儿水准,已妻儿不识,被送到泮路村针灸治疗半个月后,开始恢复认知能力,四个月左右便能生活自理,如今已能正常的劳作。


……



这样的病例不计其数,诊室墙上挂的“四川省广元市向某某”“浙江省瑞安市高楼镇吴某某”“休宁县王某某”等患者送的近百面锦旗便是最好的见证。


每一面锦旗的背后,更是一个家庭的新生。


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两年扶贫期间,在泮路村这间小小诊室里,经夏克春诊治的患者多达19000余人次,日门诊量最高时达150人,且90%是外村人,除黄山市各区县外,还有江西、湖北、四川甚至是北京、上海的患者。



据说,当时进村的路常因外来车辆太多而堵车,村中小店里的方便面因此常卖断货。


那两年里,村民们也用最朴素的方式接纳了夏克春,他们总是把饭做好,送到诊所来,家里杀鸡杀猪,更少不了请夏医生去家里吃顿饭。

夏克春的辛勤付出,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他先后荣获“黄山好人”“安徽省科教文卫体系统职业道德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2021年7月10日,是夏克春结束扶贫任务离村返城的日子,除县乡两级政府举办的欢送仪式外,让这位中年汉子也即村民口中的“老中医”至今仍感动不已的是,闻讯而来的送行者将出村的马路围得水泄不通,沿途村庄及高速公路入口的挥泪送行者更是排成长龙。


锦旗、鲜花、鞭炮,是百姓给予他的最崇高礼遇。


就在同一时间,一封摁有200多枚红手印的联名信寄到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领导的手上,要求夏克春继续留下来。



这是来自村民及患者心底的声音,是对“百医驻村”扶贫政策的肯定和呼唤。


2021年9月起,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先后将黄山市、休宁县中医院纳入“紧密型医联体单位”,设立“夏克春名医工作室”,泮路村也有了“夏克春振兴乡村中医馆”,开启了夏克春两地坐诊的工作历程。


脱贫攻坚有阶段性目标,但乡村振兴却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夏克春每周三四两天在黄山市中医院、休宁县中医院及泮路村诊所轮流坐堂问诊,其余时间在合肥上班。也就这两天坐诊,竟成了黄山医疗领域一“号”难求的稀缺资源。




2024年4月24日上午,是夏克春在休宁县中医院坐诊的日子,一楼挂号窗口的显眼位置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夏克春主任门诊7:20开始挂号”(尚未开通网上挂号)。


但凌晨三点刚过,就有人来此排队“挂号”了。


30个“专家号”很快告罄。


奔着夏医生来的患者队伍还在不断拉长……


上午8点,夏克春进入诊室,穿上白大褂,开始半天的诊疗工作。



第一位患者来自休宁县蓝田镇南塘村的妇女马某某,现年60岁,去年8月,被诊断为“硬皮症”(系统性硬化病),全身皮肤僵硬如革,四肢关节冰冷如棍,多方医治无效后于11月份走进夏克春的诊室。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炎性、变性、增厚和纤维化进而硬化和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为“少阴寒化证兼卫阳虚”所致,除皮肤组织硬化外,还将引起消化道、肺、心脏和肾等器官衰竭,为世界性罕见病。患者服用中药四个月后,双下肢水肿消退,可自由行走,双手僵硬症状也有所缓解,左手已可抓捏物体,目前还在进一步治疗中。




江西景德镇的张某某于去年10月突发中风,右半边身体几乎瘫痪,走路一步一挪,说话口齿不清,右手功能基本丧失,他先后去了景德镇、南昌等医院治疗,均无缓解迹象,生活几近绝望。半个月前,慕名前来夏克春诊室,接受针灸及中药治疗。目前,语言功能已无障碍,右手可拿筷吃饭,且能独立“跟”着夏克春往返于合肥、黄山之间(每天需针灸)。


在谈话中,张某某眼睛里始终闪烁着劫后余生的光芒。



休宁城区的傅某某自称是夏医生的铁杆粉丝,她说,去年突感身体“半边麻”,夏医生给她号了脉,吃药三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此后,经她推荐到夏克春这里治疗的患者达十多人,包括她丈夫的萎缩性胃炎、亲家公的脊椎炎均已治愈,她父亲的尿毒症病情也趋于稳定……


这样的疑难病例,在夏克春的诊室里几乎每天都能遇到。


这也让我见识了“中医治百病”的奇迹。夏克春说,中医的精髓是铲除疾病产生的环境土壤,修复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




上午的门诊持续到下午2:15,所有没挂上号的患者都已加“号”治疗。这样的加“号”,夏克春已习以为常。他说:“人家这么远跑来,能不给看吗?当医生就是给人看病的。”


送走最后一位病人,夏克春简单地吃了点饭,然后就地在诊室的病床上休息。


协助他的医护人员轻轻关上门,劝走了走廊上所有人员……



夏克春确实很累,自从在黄山设立“工作室”后,他的双休日全搭了进去,节假日休息也不一定能保证。


他也有家庭,也有孩子——今年十五岁,刚上初三。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为了赚钱吗?


对于黄山这样的小城市,请“大医院”的医生来坐诊或手术是常有的事,患者省去来回奔波的开支,医生也有一笔额外的收入,医患两不亏。


当我转弯抹角问及这个问题时,夏克春显得有些无奈,他说“医生也要生活”。




可他所说的“生活”,仅是黄山中医院承担了他往返合肥的吃住行费用而已(属于公差,本身就在报销范围)。他说,要是为了钱,多家私立医院找过他,均承诺百万年薪以上。


也有人劝他“出来单干”。


我替他算了一笔账,按他现在的“名气”和门诊量,每天净赚一两万确实不在话下。


“如果每天有经营压力,号脉开药时自然要考量经济因素,也就偏离了医疗的本质。”夏克春说,“以前经济困难时都没这样做,现在更没必要,一例例疑难杂症能在我手里得到救治,那些身患‘绝症’病人,我能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这比给我几万块钱开心多了。”


心中有大爱,开出的处方才有疗效。


夏克春1975年2月生于合肥庐江一个医学世家,自幼学医,读高中时就会给人“看病”,上大学时已能正常“坐诊”。中医是融入他血液里的挚爱,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学习探索,每天早晨背诵古医书处方,每天晚上分析撰写当天病例。


古籍医书是他的教科书,众多病例也是他的教科书。


他的“微信好友”竟有7000多人,且大部分是患者,一有空闲,他便第一时间回复信息,给求医者答疑解惑。


一天晚饭后,我开车送他去酒店,又有很多人在等他,酒店大堂便成了他的临时“诊所”。


除了吃饭和睡觉,他的所有时间几乎都用在患者身上。




下午2:35,夏克春启程前往泮路村。


自从市、县中医院的“工作室”启用后,去泮路看病的人就少了,但每个月他还会去一趟,村里人看病需要他,他也想去看看那里的乡亲们。


在泮路村的“中医馆”里,月潭湖镇卫生院医生许柳萍已给病人把过脉、开过方,交夏克春“审核”后便完成了今天的治疗任务。


2019年,许柳萍作为乡卫生院的医生,被派到泮路村诊所协助夏克春工作,如今已可独立开方治病。附近村民谁有高血压、谁的心脏不好,她心中都有一份详细病历,如数家珍。


我与她调侃道:“夏医生扶贫两年,你相当于在家门口读了研究生,现在又在读‘博士后’了。”



返程前,夏克春去村中走了一圈,村头巷尾,见到的都是一张张亲切的笑脸。


他时而停下来,给他们号号脉象,看看舌苔,吩咐许柳萍该开什么药。一位挑着粪桶的妇女,见到夏医生,便将两桶粪放在路边,与他拉起了家常……


我远远地走在夏医生后面。


夕阳的余晖掠过斑驳的马头墙,斜射在清润的石板路上,将夏克春的影子拉得又宽又长,那身形在这一刻显得特别高大。


END


  “

作者简介


黄良顺,安徽歙县人,家住屯溪新安江畔,现为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散文、游记等文学写作,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散文集《阳台上的菜园》。


黄山日报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陈夏暑

摄影图片|作者提供

联合出品|黄山市作协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联系方式|13685591385

(微信同步)


新安夜空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要求:原创首发!要有正能量!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胡晓苗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王翠竹

 终审:李学军


往期推荐


【新安夜空】第177期|伍劲标:打糍粿

【新安夜空】第178期|余治淮:高山鼓响香榧香

【新安夜空】第179期|姚中华:在古朴与新潮中流连

【新安夜空】第180期|祖儿:乡村是一座博物馆

【新安夜空】第181期|张建明:新安记事

【新安夜空】第182期|许琦:冬至如归

【新安夜空】第183期|凌亮:文学之恋

【新安夜空】第184期|张菁菁 :数点梅花天地心

【新安夜空】第185期|汪红兴:一灯浮水洒银辉

【新安夜空】第186期|梅雯:风里有了盐的味道

【新安夜空】第187期|罗菲:徽州的春节

【新安夜空】第188期|顾雪菲:“鱼”你有约

【新安夜空】第189期|黄良顺:水南

【新安夜空】第190期|汪建武:水墨美溪

【新安夜空】第191期|鲍学青:遇见与春风吻

【新安夜空】第192期|舒铭华:车过雪岭

【新安夜空】第193期|查旭:木梨硔之春

【新安夜空】第194期|顾雪菲:遇见“梅”好

【新安夜空】第195期|汪燕燕:听春“归真园”

【新安夜空】第196期|汪虹:斯人远去 画魂犹在

【新安夜空】第197期|伍劲标:泥暖草生

【新安夜空】第198期|洪波:春到灵山

【新安夜空】第199期|杜德玉:春风十里响水涧

【新安夜空】第200期|叶静:杜鹃声声杜鹃生

【新安夜空】第201期|方鸿惟:家有星星,又添月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