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国期刊集成上新|见证影像里的中国:《柯达杂志》(1930一1937)

徐家宁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2-04-01

1930年7月创刊的《柯达杂志》是美国柯达公司在中国上海创办的以宣传、推销摄影材料为宗旨的摄影杂志,由上海柯达公司出版发行,沈昌培编辑,32开,月刊。1937年8月出至第八卷第八期,因淞沪会战爆发而被迫停刊。该刊以“提倡摄影学术,鼓舞摄影兴趣”为办刊宗旨,对于了解和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摄影发展、柯达公司摄影产品、各地风景名胜、乡村和都市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上海书店出版社为弘扬海派文化、推动学术发展,现将该刊按大32开精装,分装五册影印出版,收入“民国期刊集成”系列,并将原刊文章篇名、照片名编制成总目录和人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利用。以下为历史影像研究专家徐家宁先生所作《柯达杂志》影印前言,有删节。



避开人潮汹涌的外滩,沿着南苏州路向西,在新天安堂的背后有一条不长的街道与外滩平行,路西侧与原英国驻沪领事馆相对,有一座褐色面砖的大楼,其原址是外侨在上海最早开办的剧场兰心戏院,故这座建筑被称为兰心大楼。对摄影术在世界传播有着巨大贡献的柯达公司就曾将上海分公司设在这座大楼里。


▲上海市黄浦区圆明园路185号兰心大楼


1888年,伊士曼柯达公司在这一年推出了第一款柯达相机。相机内部装有一卷可拍摄一百张照片的纸基底片,配备广角镜头和简易快门,底片拍完可寄回公司冲洗,柯达公司当时的广告语就是那句著名的“您只管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You press the button,we do the rest.)。广角镜头可以满足大多数场景的拍摄,结构简单的方盒子利于使用者上手,最复杂的涉及化学知识的底片和冲印部分完全不需要使用者操心,柯达相机掀起了自摄影术诞生以来的第一次摄影大普及,以其低廉的价格和方便的使用性深刻影响了摄影的历史。随着业务的拓展,1920年柯达公司开始进入中国。


▲“柯达”创始人乔治·伊斯曼

(George Eastman,1854—1932)


柯达公司一直注重通过摄影文化的营造来推动销售,在进入中国后的营销思路也是如此:构建一种消费生态以促进産品的销售。1923年8月上海柯达公司创办了《柯达商报》,32开,月刊,内文中英对照。受众面向其代理商,内容主要是産品介绍、技术指导、营销策略、橱窗陈列、商品价格等。1937年7月该报停刊,共发行了十四卷共一百七十五期。1928年8月上海柯达公司又创办了《柯达画报》,8开,共四个版面。画报为非卖品,免费寄赠柯达摄影征求会的会员,非会员可到上海柯达公司或各地的柯达销售处索閲。除介绍柯达公司的历史和産品外,还介绍美国柯达公司工厂的生産流程和工序。《柯达画报》出版了七期后停刊,但两个月后便推出了升级版的刊物《柯达杂志》。



滑动查看更多


《柯达杂志》封面


1930年7月,第一期《柯达杂志》发行,32开,月刊,由该公司的员工沈昌培主编。最初《柯达杂志》向所有的柯达摄影会会员免费赠送,第一期印了两万份,除寄给会员的数千份外,其余寄放在代理销售柯达産品的照相馆,送给购买柯达照相机和耗材的消费者。“柯达摄影会”由柯达公司组织,加入手续很简单,只要缴会费大洋四元五角,填好会证即可,而且能获得柯达公司的“第二号B字鹰眼牌镜箱一只和一百廿号柯达软片两卷”,外省人士若想入会,除了函寄会费以外,镜箱和胶卷的邮费另付,“江浙近省邮费三角,远省六角,川陕云贵吉黑香港各九角。”从第二卷第二期(一九三一年二月号)开始对外发售,全年十二期起订,不零售,含邮费“大洋八角”,从第二卷第九期(一九三一年九月号)开始零售,每期“大洋一角”。直到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该杂志出版了当年第八期后停刊,共出版八十六期八十五本,其中第三卷第二、三期为合刊。《柯达杂志》在第一期就开宗明义,指明这份杂志的面向是摄影初学者,“摄影术能陶冶性情,增长知识;非特为高尚之娱乐,抑亦教育之一助也。现今自习摄影者日多,而研究之机会甚少;关于摄影术之书报杂志,尤感缺乏。有志者独自研习,事倍功半;无心者稍受挫折,废然中止。为提倡摄影学术,鼓舞摄影兴趣计,如不得不有定期刊物之发行。柯达杂志之问世,即本此旨。閲者诸君,幸辱教焉”。而且在前两卷每期的内页刊名处都特别注明“自习摄影者必读”。


▲编者识,载《柯达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在七年多的发行时间里,《柯达杂志》的栏目几经变化,但其内容大体可归结为广告、摄影技巧和讨论交流三类。从杂志上刊登的广告来看,柯达公司的産品种类非常全面,从最基本的镜箱、底片、相纸、显影和定影药,到三脚架、定时快门、相机皮套(有多种顔色可选)、暗房安全灯、温度计、冲印照片的瓷盘、用于照片上色的顔料、相册,甚至有将照片粘到相册上的胶水,可谓无所不包。杂志中摄影技巧和讨论交流的内容,从最基础的光圈、焦距、景深的概念解释,拍照时相机要端平拿稳,手指不要遮住镜头的提醒,到动态静物的拍摄方法、热天冲印照片的注意事项等,乃至高级的摄影技巧如红外摄影、拍摄分身照、利用暗房技巧拼贴照片等,但最多的篇幅还是集中于构图和光影的讨论,即如何提高作品的艺术性。这类介绍摄影知识和技巧的文章实际上和柯达的産品没有必然联系,它们同样适用于其他品牌的摄影器材,但在《柯达杂志》的读者看来,或者说由文字编辑营造的语境来看,这些技术和技巧只属于柯达産品。


▲柯达软片广告


《柯达杂志》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中国摄影消费群体的培养,这主要是通过柯达摄影会的壮大实现的。柯达摄影会的会员数量增长非常快,1931年1月就已经近万人,“柯达摄影会此次征求新会员,成绩甚佳,由旧会员介绍入会者,络续不绝,不数月内即将满额一万名”。如此规模的会员数量,一方面说明喜爱摄影的国人众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摄影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仅这近万名的会员,对相纸、显影和定影药等耗材的需求量就是非常大的,而且从会员的投稿情况来看,不仅在上海、北平、南京、天津等当时的主要城市有分布,而且西安、兰州这样的内陆城市也有会员。帮助借着柯达对中国市场的开拓,摄影术在中国的传播也非常深远。柯达摄影会会员壮大背后的原因,不可忽略的一点是柯达摄影月赛的举办。


在1931年第八期《柯达杂志》上,刊登了柯达杂志摄影月赛的启事及简章。在举办摄影月赛之前,柯达公司曾组织过柯达摄影征求会,但均为短期的摄影比赛,而月赛则是《柯达杂志》每月举办一次的摄影活动。月赛仅限于杂志的订户,而杂志的订户一定消费过柯达産品。杂志每月发布月赛的主题,结果在隔月的杂志上揭晓。最初月赛一等奖一名得大洋十元,二等奖两名各得大洋五元,三等奖十名各得大洋二元,每人每月投寄照片张数不限,但只限一张照片得奖。1932年1月,杂志又增设了四等奖,四等奖十名各得杂志五册。到1932年6月,月赛奖额奖金又一次增加,共分五等,一等奖一名得二十五元,二等奖一名得十元,三等奖一名得五元,四等奖十名各得二元,五等奖十名各得一元。1936年1月,杂志为了增加初学者得奖机会,普及比赛兴趣,月赛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资深的摄影者而设,乙组则专供初学者参加,奖金也再一次增加。


▲柯达摄影月赛揭晓


从《柯达杂志》月赛的获奖名单看,中国摄影的先驱,后来的大家们成为其会员者甚多,且与杂志有不少互动,如黑白影社的吴中行、敖恩洪、骆伯年、吴寅伯;三友影会的刘旭沧、金石声;后来在电影摄影方面有巨大成就的吴印咸、冯四知;还有在广州进行摄影实践的梁祖德、薛子江,当时薛子江的名字常出现在《柯达杂志》月赛专为初学者设立的乙组名单中,在杂志停刊后不久他的作品就获得国际大奖;还有曾在天津鼎章照相馆服务的倪焕章,他后来自组“焕章新闻摄影社”,到全国各地拍摄新闻照片,向报刊供稿。会员中除了摄影圈中人还有美术圈中人,如后来的著名画家艾中信等。20世纪20到40年代是中国摄影理论和实践的黄金年代,涌现出很多摄影刊物,在美术风格和栏目设置上多少可以看到一点《柯达杂志》的影子,其主创人员大多是柯达月赛榜上的常客,如1936年1月创刊的《飞鹰》杂志,主编金石声、编辑冯四知和蒋炳南都曾上榜月赛;1946年10月创刊的《中国摄影》杂志,主编陈怀德也常登上月赛榜。这些后来的艺术家们不仅积极参加月赛,还多有交流技术技法谈感想的投稿,如吴中行的《雕刻摄影谈》、蒋炳南的《参观盲童学校记》、庄学本的《西陲摄影片段》、王小亭的《康藏之山》。


▲吴中行《雕刻摄影谈》,

载《柯达杂志》第四卷第一期



上海柯达公司对中国女摄影师群体的贡献也是值得肯定的。女性最适合记录家庭活动和孩子的成长,她们是“天生的”照相机用户。同时在镜头前也是主力军,摄影是时尚的代名词,女性比男性更愿意在镜头前展示自己的美貌与气质,更适合让大自然成为自己的背景板,更适合成为“菲林杀手”。彼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五四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但仍不具备制造中国版“柯达女郎”的土壤。尽管如此,女摄影师仍然是柯达公司在中国培养的摄影消费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如第一卷第一期就刊登了陈余馨女士的作品;第五卷第十期刊登的照片游记是赵宝恕女士摄撰的“十日游”。从柯达月赛各期的获奖名单上看,有位上海的女摄影师李婉娴实力超群,第一次上榜月赛是1933年1月份以“冰雪”为题,获第五奖;第二次上榜月赛是1933年4月份以“倒影与反影”为题,获第三奖;第三次上榜月赛是1933年10月份以“秋”为题,获第一奖,此后她的作品又多次入围获奖。



▲李婉娴《沉思》,

载《柯达杂志》第五卷第一期


《柯达杂志》推广的摄影风格总体来说是小众的,沙龙的,但是到后期也提出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值得拍摄,这是对社会关心的自我觉醒,不再把摄影对象限制在风花雪夜、花草鱼虫、儿童妇女,如第五卷三月号曾刊一组劳动者的照片,题为《工作的种种》。第七卷五月号《谁说市廛没有摄影资料》中写道:“在这许喧嚣扰攘之中,就包含着与人类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和物,摄成照片,别有一种真切动人的趣味。”第七卷十一月号发表《工作者》,说到:“这些在生活线上的工作者,最能撩起人们的同情,也最能使人寻味,图画中常以渔翁樵夫作点缀,也良非无因。而对于摄影者说,这样的工作者,更是绝妙的物件,洋画的所谓写实派(Genre),把人们的日常生活或日常工作画出,在摄影者尤能以一举手之劳,尽量拍得。”1937年3月份摄影月赛甚至以“制造者”为题目,将镜头转向社会底层是中国摄影群体摄影思想的一次升华。


▲柯达摄影月赛“制造者”


《柯达杂志》是民国时期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摄影刊物,也是研究中国摄影发展史的重要文献,有很多尚待挖掘的宝藏,但搜集齐全并非易事。上海书店出版社向以影印《民国丛书》《民国期刊集成》等近现代重要的文献史料而著称于出版行业,如今又依据上海图书馆馆藏的全套《柯达杂志》为底本影印出版,嘱予作前言,幸甚!



作者简介



徐家宁自由撰稿人,长期从事历史影像整理和中国摄影史的研究。曾任摄影纪录片《西洋镜》《中国照相馆》主讲人。腾讯《大家》专栏作者。编译有《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北洋岁月》等十余种影像图书。





点击图片购买


《柯达杂志》(全5册)

(民国期刊集成)

2021年10月出版




延伸阅读

“民国期刊集成”上新|新文化运动的教育风向标:《新教育》
姜义华|章太炎们的努力,非文化保守主义所能概括:重读《华国月刊》
新书推荐 | 《华国月刊》出版
近现代市民通俗文学的瑰宝:《红杂志》与《红玫瑰》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sbph_shsdsj 

新浪微博/小红书:上海书店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