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态|公私分明的官员才是好官员
地质学家丁文江教过中学,当过教授,办过煤矿,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国家的人”,端的是铁饭碗。1916年,丁文江被任命为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手里有了实权,可他始终保持清廉的作风,秉公办事。至于公家利益,他更是不苟取分文。
当时,其弟弟丁文渊正在瑞士留学,学费都是丁文江资助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丁文渊得知自己可以利用哥哥的社会关系争取留学官费,况且自己也完全符合申请条件。于是,他写信给哥哥,要他设法活动。丁文江的回复是:“留学生中比你还要用功、还要贫寒的子弟太多了。你毕竟还有我资助,而他们留学深造唯一的路子就是官费,因此,官费名额还是留给别人吧。”最后,丁文江劝勉弟弟,以后只管安心读书就行了,学费的事情不用操心。实际上,丁文江自己都捉襟见肘,为了资助弟弟完成学业,他把自己的房子给卖了。
更大的考验还不止这些。据丁文江的另一个弟弟回忆,丁文江从26岁到48岁,22年里,先后负担起舅舅每年500元的赡养,对一位贫困兄弟每年300元的补贴,对四个小兄弟和一个侄儿的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费用和留学费用,以及家中所有人意外遭遇的支出——可以说全家的经济压力都在他身上。可就算是有这样的拖累,丁文江也决不占公家一分钱的利益。
丁文江最风光的时候是出任淞沪总办。这个总办位高权重,显赫一方,但丁文江没有丝毫私人利害夹在里面。他卸任后避居大连,一度窘困,还是靠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一个人回赠的5000元才渡过难关。
除了清廉,那个时候的丁文江除旧布新、招贤纳才,几乎每天都要收到各方亲朋好友的荐书。他叫助手把荐书分类归档,需要招纳相关人才时,便写信通知有荐信的人前来参加考试:合格则雇佣,不及格则果断淘汰。丁文江还举行过一次公务员招考。面对众多求职者,丁文江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无论旧人、新人,都要被审查履历才能参加考试,“凭经验才具为去取”。有个年轻人是丁文江的族人,也有水平、有能力,却是个“瘾君子”。面试时,丁文江令他张开嘴——一口黄牙。丁文江怒斥:“回去吧,毒瘾不戒,谈何工作!”
丁文江生前最后一个月曾去湖南考察煤矿。到达长沙当晚,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怕长沙的旅馆不清静,便在省府招待所为丁文江预备了一个房间。丁文江当场谢绝: “我此行领有公家的旅费,不应该再打扰地方政府。”最后,厅长再三相劝,丁文江只同意在招待所暂住一夜,次日便迁入客栈。
1936年,丁文江因煤气中毒不幸逝世。在之前立好的遗嘱里,他表示自己去世后:“所占坟地不得过半亩,所殓之棺其值不得逾银一百元……不得为余开吊,发讣闻,诵经……”
与后世很多贪污受贿、假公济私的官员相比,丁文江无疑是民国公务员的榜样,他的同事兼好友无不夸他“对自己约束很严,公私分际向极清楚”。这句话与其说是对丁文江的客观评价,不如说是当今官员应该时刻铭记的官场箴言。
(摘自《领导文萃》2016年5月上)
稿件来源:《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