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董明珠:给格力立规矩
我们进行了一场非常激烈的博弈。中国流行哪个城市能引进一个世界500强,这个城市就非常了不起。2004年,珠海政府也迫切希望能有一个世界500强落脚,他们看中了美国的开利公司,想让开利公司收购格力。
作为我个人来讲,格力电器被收购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当时外方给我们的条件是个人年收入可以拿到8000万元,而我在格力电器的年薪才几十万元。后来我想,即使珠海有了一个世界500强,它也不是中国的,更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我们打造一个自己的世界500强企业,所以我激烈反对。
珠海市领导希望卖掉格力,我跑到省里去反映,我讲了不卖的理由:中华牙膏非常有名,但今天已经不在了,它被外国企业收走,还是那些人,还是那些材料,但做的不是我们的品牌,当然我还举了很多例子。省里领导没有表态,我想我完了。
不过没有多久,上面派个调查组来调查,调查后说不卖了。在2004年到2014年10年中,格力从130亿元做到1400亿元,我们终于以自己的品牌走进世界500强。格力从1991年的1亿元到2014年的1400亿元,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制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数字在一瞬间可以做得很漂亮,但这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一定是在制度上做文章。
1995年,格力电器做了一个很大的文章:制度建设。那时我们遇到一个最大的困境,整个营销队伍集体离开。因为格力电器给他们的待遇太差,千分之八的提成,但隔壁一家空调厂给的提成是百分之五。公司遇到这样的问题,叫我回来做部长,我是不情愿的。1994年格力销售额做了4.6亿元,我一个人就做了1.6亿元,那年我拿了一百多万元的奖金,回来当部长拿10万块钱的年薪,从哪个角度讲我都不想回来。但反过来想,要是企业没有了,我还能做销售吗?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回来。一个人的财富再多,如果你不能让更多人分享,那么,你的财富创造得也没有价值。
回来当部长我蒙了:没有规章制度,没有行为标准,而且腐败问题非常严重。格力的淡旺季特别明显,淡季没人拿货,员工就坐着喝茶,甚至有人从家里带点儿吃的来聊天,没有任何压力。当时格力电器不是直接的裙带关系,但朋友关系、熟人关系特别多,所有人慢慢在无形当中形成一个氛围,这个人不能得罪,那个人不能得罪,所有人都是察言观色在办事,这样的企业会有希望吗?
在不同层面都有腐败,企业的品牌形象怎么可能树起来?我用了一个很笨的办法,在制度上下功夫,把每个岗位的标准、要求挂在墙上,大家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参照自己的标准检讨自己的行为。
这种小事对企业发展重要吗?非常重要。细节决定成败,对小事都不重视,时间一久就成了大事儿,当一个企业出大问题的时候,你再想把这个企业搞好,就会难上加难。因为我在管理上严格,公司成立了纪检办。它是一种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关系,但当你弘扬正气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支持你的。
有一句话叫“无欲则刚”,我没什么欲望、没什么要求,你叫我干,我就把事情干好,我把权力用足、用透、用好。除了对内的调整,对外也要调整。
从我当部长开始,我要求所有经销商必须打款提货,这个政策一出,上下都反对,说什么时代了,你敢叫人家打钱才能拿货?后来,我跟他们讲了一个通俗的道理:世界上的活人是99%,你一定要用阳光的心态去看这个市场、看这样的人群,这样你就会做得很开心。而且,我跟他们讲,“县官不如现管”,今天我是部长,我说了算。这个决定做完以后,瞬间改变了格力电器的运营模式,所有经销商必须见钱发货。
从那一年开始,形势发生变化。过去我们是跟随型的,那年之后变成掌控型;过去格力靠银行贷款,但因为这种模式,从1997年42亿元的销售发展到2014年1400亿元的销售,从1997年到现在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现在很多中小企业说最缺资金,你错了,你缺的不是资金,你缺的是管理,缺的是制度,缺的是寻找正确的合作伙伴。
有人说我是营销高手、营销女皇,其实我没有任何诀窍,我只有两个字——“诚信”。一定要让你的经销商、合作者跟你共赢,在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决策,别人都会相信你。如果我们老是想到自己的利益,你的决策就无法实现。
(摘自《领导文萃》2016年2月上)
稿件来源:《中国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