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怎样才算有面子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面子这个东西很重要,每个人都想有面子。
那么,怎样才算有面子?据易中天先生分析,争面子需要本钱。“一般说来,但凡别人没有而只有自己才有,或虽然别人也有,却不如自己多、好,或不如自己先有,都可以视为本钱。”举个简单例子,在社会普遍贫穷的年代,谁家里要是有台电视机,则显得特别有面子,而放到现在就不算了,因为现在电视机几乎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
当然,光是自己有别人没有还不足以争来面子。易中天先生进一步分析说,自己有的,还要别人认为有价值才行。比如孔乙己懂得“茴”字的几种写法,别人不懂,照理说也应该算是本钱的,可惜别人不买账,也就不算。
观察一下便知,面子虽因人而异,但大致和财富、功业、地位等有关,所谓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想要有面子或者让别人给面子,就更有这些东西作保障。楚霸王项羽攻占成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可他思念家乡,急于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项羽认为,既然取得了一番功业,就要让家乡父老知道,这叫光宗耀祖,显得特别有面子。拥有财富,自然也是有面子的事,衣锦还乡的深意便在于此。现在,有些人不管婚丧嫁娶,都喜欢大操大办,很多时候也是个面子问题;有些官员为了政绩搞的形象工程,也称为面子工程。
既然每个人都要面子,那就要照顾别人的面子。请客的人为了照顾客人的面子,会上好酒好菜,还客气地说是“粗茶淡饭不成敬意”;客人为了照顾主人的面子,即使口味不适,也会说味道不错。中国人还常说,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即使要指出别人的缺点,也要尽量私下说,这也是为了照顾别人的面子。美国传教士明恩傅曾对中国人有深入观察,他发现,在中国农村,如果出现小争议,“和事老们”会调停,但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客观公正,而是照顾各方的面子。当然,“和事老们”肯定要有实力,这样各方才会给面子。别人给你面子,而你不买账,那两个人就会剑拔弩张起来。
面子这东西,很难用好坏来判定。有的时候,要面子也是要自尊,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就是互相照顾对方的面子。比如亲戚朋友来了,即使手头不宽裕也要好生招待,这既让对方觉得有面子,也保住了自己的尊严。不过一旦过了,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就转向了面子的另一维度——虚荣。虚荣的人特别爱面子,而且一旦别人有的比自己多,就心里不舒服,所谓羡慕嫉妒恨。
当然,有的人也会因面子而办一些错事。近日,湖南省株洲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建平涉嫌受贿一案由湖南省娄底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据报道,王建平收受红包礼金达240万元。在忏悔录中,他的一番自我剖析引人深思:“送红包礼金的人多了,我觉得有面子。”这种事情确实有面子——既有别人对自己的前倨后恭,又有权力变现后的心理快感,但这样的面子无疑是虚荣心在作祟。
还有的贪官觉得拒收别人的钱可能驳了别人的面子。甘肃庆城县原县委书记张畅钰面对检方指控曾辩称:“他(指行贿者程某)在我办公室里谈完事后放下5万元就走,如果我拒收,很有可能伤害了我们县民营企业家的自尊心,万一导致项目夭折,我岂不是成了人民的罪人。”如果是朋友间的正常礼尚往来,收下礼物是不驳对方的面子,也让对方心里踏实。可是,行贿者显然是有所欲求的,你给了他这个面子,就意味着坏了规矩。这个时候,必须拉下面子,坚决拒绝。
所以很多时候,面子和规则、人情紧密联系。如果一个人只是特别爱面子,最多是不太招人喜欢,倒也无伤大雅;如果一个人为了面子,不惜破坏规则,甚至恃强凌弱,那即使赢得了面子,也不会长久,最终换来的是颜面扫地。看看那些贪官在法庭上的忏悔就知道了,哪里还有什么面子?
(摘自《组工文萃》2017第二期)
稿件来源:《检察风云》
长
按
关
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本刊
领导文萃公众号
微信号 : ldwczzs
新浪微博:@领导文萃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