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玩笑误国

2017-04-06 杨津涛 领导文萃

在中国的历史中,能被记录到史书中的玩笑,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在很长的历史时期,“玩笑”都是与庄重、规矩的“礼”相违背的。   

纵观历史,君无戏言“庄严稳重”向来是正人君子的评判标准,而对爱开玩笑,不检点的人总是抱着鄙视的态度,特别是那些能哄皇帝欢心,具有幽默感的官员;甚至会被安上专有名词——弄臣。久而久之,中国人仿佛成了缺乏幽默感的人群。玩笑不能乱开,那些抱着戏谑心态愚弄他人的人物,很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  

君无戏言,否则后果很严重


朋友间是平等的,没事时互相取笑两句,谁也不会当真。不过要是上下级之间,不管是老板拿员工开涮,使员工丢了面子,还是大臣欺骗皇帝,让皇帝心里不爽,通常都会引来不好的结果。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必赘述。周幽王不是唯一因开玩笑而倒霉的君主,和他做伴的至少还有郑灵公。春秋时,公子宋在觐见郑灵公前,食指突然抖动起来,就对一旁的同僚子家说:“每当我食指大动时,就是要吃美味了。”他们一起进大殿前,恰好看到有厨师在杀一只楚国进贡的大鳖。公子宋和子家不由得相视一笑。

郑灵公很奇怪,就问他们为什么发笑,子家就把来龙去脉告诉了国君。过了一会儿,郑灵公也使起了坏,请其他大臣吃鳖,唯独不许公子宋吃——摆明了是要捉弄一下这位“未卜先知”的公子哥。公子宋大怒,站起来把那个抖动的食指蘸到锅里,尝了下味道后扬长而去,这便是“染指”一词的出处。  

郑灵公见公子宋如此不识逗,还对国君无礼,就动了杀机。谁知公子宋更不客气,竟和子家密谋,抢先一步动手,杀死了郑灵公。一对活宝似的君臣,就这样联手造就了一桩因王八引起的血案。

一生在过愚人节的明武宗


皇帝不能开玩笑,只是普遍而言,但凡事都有个例外。明武宗就是例外中的例外,他的一生都在和大臣“开玩笑”,戏耍着那些道貌岸然的先生们。

明武宗朱厚照有一个梦想,想去边塞走一趟,到战场上感受一下刀光剑影。正德十二年(1517年),他瞒着满朝文武,带着武将江彬、宦官钱宁两个宠臣,偷偷跑出德胜门,直奔居庸关。幸亏居庸关的巡关御史张钦是个真汉子,拼着一死,往城门下一坐,就是不给皇帝开关。有他耽误工夫,京里的官员也追到了,好说歹说,总算把万岁爷请了回去。  

请是请回来了,巡边的心可没有死。静静地等待了半个月,趁着某日张钦外出公干不在居庸关,武宗连忙来到关下,这一次再没人敢拦他,他终于如愿以偿,到了边关重镇——宣府。

武宗对玩的创意超出历代明君、暴君、昏君,他先为自己取了一个“朱寿”的新名字,再用皇帝的名义,加封朱寿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这简直是与群臣开的国际玩笑,给自己封为总兵的皇帝,古往今来唯独他这一份。

武宗这一趟没有白去,亲自率军与蒙古人交了一次手。对于此战的战果,历史上的记录是鞑靼人战死16人,而明军阵亡52人。这个战果很可能是文人们为了证明皇帝的荒唐,报自己被捉弄的一箭之仇,而刻意编造出来的。  

因为这场史称“应州大捷”的战役,双方参战的士兵有十余万,即使随便接触一下,也不会只有这点伤亡。  

关于战事的记录,是在武宗死后,文臣们才动的手脚。战役刚刚结束,皇上凯旋回朝时,大臣们还是要隆重欢迎的。只是皇上下令,说打了胜仗的是朱寿,而不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这可愁坏了大臣,见了面不能称“皇上”,这“大将军”三个字却也不太敢叫出口,那种尴尬,就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了。

用“愚人”手段报复对手


明武宗和大臣过愚人节,是因为不愿被官僚集团管束。但有的人,则通过愚弄别人,实现打击报复的目的。

战国时,魏国大夫须贾怀疑门客范雎出卖情报,把事捅给了公子魏齐。魏齐大怒,命人用鞭子狠狠地抽了范雎一顿。范雎装死,买通看守,才侥幸留得一条性命。范雎从此化名张禄,出仕秦国,因提出“远交近攻”的统一方略,而官至丞相。

后来魏国听说秦国要出兵征伐他们,急忙派须贾为使臣,前去求和。范雎知道了,就换上一身破衣服,来同“老主人”叙旧。范雎主动为须贾驾车,进到秦国的相府里面。范雎借口说要先去向张丞相禀报一声,让须贾等一会儿。

岂知范雎一去不返,须贾只好询问相府的下人:“范雎怎么去了这么久,还不见回来?”下人告诉他:“范雎是谁?那是我们张相爷啊!”可以想见,须贾当时定是惊出一身的冷汗。这时魏国有求于秦,须贾顾不得面子,立马脱光上衣,去给范雎请罪。

范雎倒没有太为难须贾,羞辱一番后,让他回去带话给魏王:“快快献出魏齐的人头,不然等着兵戎相见吧!”魏齐最后只能被迫自杀。

范雎才华横溢,是历史上的名臣,尚且用“愚人”来挟私报复,就更不用说那些真小人了。中国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大诗人李白生具一副傲骨,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主儿。李白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玉环给他磨墨的故事,也可谓家喻户晓。

李白戏耍了高力士后,写下三首著名的《清平调》,其中有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夸赞杨玉环的容貌堪比赵飞燕。高力士私下却对杨贵妃说:“李白将您比作汉朝的赵飞燕,分明是在侮辱您。”杨贵妃一想,赵飞燕向来被视为“红颜祸水”的典型人物,下场悲惨,这李白果然是居心叵测。

此后唐玄宗几次想重用李白,都被贵妃娘娘给拦下,使李白终生怀才不遇。这个故事出自李浚《松窗杂录》一书,不一定真实,不过至少说明一个道理——戏耍小人固然能获得一时的畅快,但也许会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    

历史有时也爱开玩笑


世界上大部分的愚人事件,都是有人主观制造的。但也有很小一部分,是历史和当事人开的玩笑。

松山大战明军溃败,大明蓟辽督师洪承畴被清军俘虏。他的一个仆人跑到北京送信,说老爷被俘后“义不受辱,骂贼不屈”,以身殉国。同时兵部也收到消息,获知“洪督师临砍时,只求速死”。崇祯皇帝闻信很伤感,下旨为洪承畴建立祠堂,隆重祭奠这位大明英烈。

正当明朝悲伤地筹备后事时,真实消息传来,洪督师已经降清了。好在崇祯还没有亲临祭奠,不然这个乌龙就真的不可收拾了。没节操的洪承畴无意间给大明朝过了一次“愚人节”,但因果报应,后来他也因此被大明的忠臣愚弄了一番。  

甲申之变后,江南著名的抗清英雄夏完淳被俘,清兵把他押到大清朝的江南总督洪承畴面前。这位两朝二臣先对夏完淳道:“你年幼无知,怎么就从了贼呢?现在归顺大清,还给你官做!”

夏完淳眼睛朝天,假装不看面前站的人,说道:“本朝曾有位洪承畴,乃当世人杰,在沙场上以身殉国,先帝下诏褒奖!我年纪虽小,也要学一下洪督师,杀身成仁!”  

旁边的清兵急忙告诉夏完淳,面前这位就是洪大人。夏完淳转头,怒斥道:“洪督师为国死节,天子亲临悼念,谁人不知!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假冒洪督师,玷污忠良!”洪承畴羞得满面通红,无言以对。    

(摘自《领导文萃》2017年2月下)

 推荐阅读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

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本刊

领导文萃公众号

微信号 : ldwczzs

新浪微博:@领导文萃杂志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