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俄罗斯东向战略破解西方围堵
北约与俄罗斯的矛盾,近年来愈加深化。围绕乌克兰问题和叙利亚内战,甚至展开代理人的战争。
重压下的俄罗斯,从未把美国和欧洲看作一个严丝合缝的整体。普京总统硬顶美国的同时,经常放下身段,对欧洲国家尽量克制,试图缓和与欧盟国家的紧张关系。他会含情脉脉地给德国总理默克尔披上外衣,与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推杯换盏,不断打出温情牌。
硬汉普京如此低调,有一层自作多情的考虑。英、法、德、意等国,同样受到华尔街金融危机冲击,由于美国近期拉升美元,引发欧洲资本外流,损害欧洲国家利益。美国制造了中东危机,也给欧洲带来难民和反恐难题。普京觉得,有可能把那些欧洲国家从美国阵营分化出来,软化其对俄立场。
不承想,主要欧洲国家紧随美国步调,推出一轮又一轮制裁俄罗斯的措施。乌克兰危机以前,欧盟是俄最大贸易伙伴,到2015年,双边经贸直线下降,由4100亿美元跌至2300亿美元。欧盟对俄投资,曾经占据俄方引进外资的70%,现也降至冰点。俄罗斯出巨资请法国建造两栖攻击舰,本想引进法国造船技术,同样化为泡影。普京总统出访法国,临到登机时被告知对方不欢迎接待。他何曾受过别人如此冷遇?主要欧洲国家砌起硬墙,与美国一道,逼迫普京在乌克兰和中东让步。
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这些年摆脱苏联解体时的困境,经济发展顺利,外汇储备增加,名列世人称道的金砖国家之一。美国策动乌克兰倒向西方以后,再度对俄罗斯祭出制裁法宝。这道紧箍咒一念,俄罗斯坠入陷阱。
制裁措施包括金融、能源、矿业、机械和军事等方方面面,限制消费品和农产品输往俄罗斯。美国战略家提出,大幅压低石油价格,借以打击俄罗斯创汇的主力——能源产业,迅速引发国际石油价格暴跌。石油价格从每桶100美元左右,快速降至2016年年初的27美元。俄罗斯财政状况恶化,卢布价格随之暴跌。俄罗斯外汇储备由6000亿美元降至3000亿美元。克里姆林宫寄予厚望的现代化强军计划,由于缺乏资金被推后实施。
俄罗斯经济直到2013年的十年间,年均增速达到7%。乌克兰危机以后,2015年的经济增速为-3.7%。1500万人再度沦为穷人,大批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美欧勒紧绞在俄罗斯脖子上的经济绳索,不断落井下石,暴露出俄罗斯的经济短板。俄罗斯出口主要依靠能源产品,自己却不掌握定价权,世界能源价格主要由华尔街金融寡头操控,关键时候被西方扼住咽喉;市场主要依靠欧盟,要看对方脸色行事。最近十多年,俄罗斯经济虽有起色,资本和技术却都仰仗西方,一旦有风吹草动,俄罗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很容易被对手暗算。
当西方挥舞制裁大棒,石油价格不断下跌、卢布汇率岌岌可危时,中方依照原先商定的合同价格,支付一笔960亿元人民币的石油预付款。这种信守合同、雪中送炭的做法,让俄罗斯众多人士深受感动,他们重新评估中俄战略协作的价值,评估中国的作用。
2016年9月初,中俄两国舰艇齐聚南中国海,举行规模空前的联合海军演习。西方媒体开始鼓噪:警惕中俄结成反西方同盟的可能。对此,俄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表示:我们和中国都处在不利的全球环境中,我们实际上是背靠背站着。
一直以来,面对美国的重压之时,俄罗斯都希望有个东方重要伙伴站在自己身后;当这种压力缓解时,俄罗斯精英反而视线模糊,不太清楚应当如何对待中国。他们希望中俄协作仅仅局限在军事领域,担心比较落后的中国获取苏联时代以来积累的先进技术,担心对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地区失去掌控力。
可是,同样在美国的围堵下,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增强,并且在世界石油价格下降时,大量增加石油战略储备,成为油价下跌的最大赢家。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看俄罗斯,先进技术琳琅满目,而今中国列出的技术采购清单,项目越来越少。
这个时候,俄方官员表示:“在西方制裁之下,幸亏中国的帮助,才使俄罗斯经济逐渐回暖起来。”
中俄石油天然气项目合作,莫斯科到喀山的高铁建设,黑龙江跨海大桥建设,中俄金融合作……中俄合作的领域在深化和扩大。俄罗斯各阶层人士纷纷将目光转向东方,转向中国,寻找到一条突破美国围堵的新路径。
面对美国及其盟国的重重打压,普京总统有一次感叹:谢天谢地,中俄这十多年间,建成相互信任与相互支持的独特关系。
这种全方位的协作,让两国合作关系更加清晰,芥蒂越来越少。俄“欧洲投资财团”总裁根涅尔认为:“中国从向世界市场输出廉价产品起步,用了几十年不断提高质量和生产力水平,一步一步,不慌不忙,这非常值得俄罗斯人学习。”
俄企业家联合会第一副主席费多托娃则认为:“俄罗斯有不少优点,例如国土广袤,发展农业便利,我们甚至可以制造环保产品并将其供应中国。照搬中国的经验没有意义,但可以利用中国的市场和技术,作为拉动俄罗斯经济的助力。”
也有一些俄罗斯人对中国人参与远东开发心怀不安。2016年5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的第二届东方经济论坛上,有人提问:阿穆尔河(中方称黑龙江)大桥建好后,是否担心中国借助这座桥扩张?杰尼索夫大使面对西方媒体的挑拨离间,幽默地回答:“中国人要想涌进俄罗斯,何必要等大桥呢?等到冬天,从冰上走过来就够了。”
这句玩笑话,也显示出俄罗斯对开发西伯利亚,同中国合作时更为开放的心态。
俄罗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俄罗斯需要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合作,挖掘自身巨大的潜力。但实施“东向”战略时,又打算提供诸多选项,利用日本和韩国的资本与技术,做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而且,每当中俄彼此走近时,日本会迫不及待地横插一杠,利用俄罗斯某种程度的犹豫心理,或者试图分一杯羹,或者从中搅局,让中国也得不到好处。
中俄达成东端输油管线协议之后,日方马上提议,要求俄罗斯同意修建东线通往日本的管道,并在谈判中抬高油气价格,增加通向中国东北的油气管道建设成本。
近期中俄关系密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提出总额1万亿日元的合作计划,涉及电力发展、基础设施兴建等。他在多种场合公开表示,日俄展开密切合作,意图之一就是牵制中国。
作为回应,普京表示,有效发展俄远东地区“当然需要与邻国发展合作,特别是高技术强国”,专门提到日本的作用。
俄罗斯希望推进“东向”战略,打破目前空前孤立的局面,一些俄罗斯战略家想利用日本,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只是中国并非昔日“吴下阿蒙”,可以任由别人摆布。日本作为美国在远东最重要的军事盟友,是俄罗斯“东向”战略最大的障碍,俄日关系又有北方四岛难以调和的矛盾,安倍拉拢普京也是口惠而实不至,这一点外交高手普京当然心中有数。
(摘自《领导文萃》2017年3月上)
稿件来源:《特别关注》
长
按
关
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本刊
领导文萃公众号
微信号 : ldwczzs
新浪微博:@领导文萃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