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中国符号”的选择尚待精准化

2017-06-01 纪文 领导文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正昆等撰文指出,基于传播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传播关系里有共享的信息符号”,每一种文化都需要把复杂的内容抽象化为简单的符号,以利于其对外传播,以利于广大受众因此而记住其“亮点”。然而,中国在对外传播中时常难以精准地选择恰当的文化符号和传播角度

以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纽约时代广场的播放为例。这个视频播出后,CNN的评论认为:它带给美国人“更多的是恐惧,而不是友谊”。老套的和刻板的宣传方式也会让宣传效果适得其反。由此可知,当中国理所当然地试图将其最优秀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他国以博得好感时,倘若未能设身处地为他国的受众进行考虑,则往往并不具有说服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中国的对外传播中,一方面需要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并重,即不仅仅只是选择“好玩的”、“好吃的”传统性与物质性的“中国名片”,同时也大有必要精心地、系统地推介具有文化含量与“中国价值”的“中国名片”;另一方面则需要与时俱进地实现传统性的“中国名片”自身的更新、升级与换代。

一段时期以来,诸如像龙、长城、汉字、熊猫、中医、中国功夫、中国美食、中国书法与绘画等在国外具有较高的认知基础且具有中国象征意义的标识,尽管是中国对外传播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但它们在国外往往被误用、误读。即便是相似的文化符号,一旦具有不同的内涵并被用于不同的语境和被赋予不同的意义,那么它们就无法令传播主体与受众形成有默契的共同兴趣,自然就无法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有时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摘自《领导文萃》2017年6月上)

稿件来源:《北京日报》

 推荐阅读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

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本刊

领导文萃公众号

微信号 : ldwczzs

新浪微博:@领导文萃杂志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