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真正的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其特征是:
第一,全球化始于美元全球化;
第二,非市场经济国家融入世界市场,成为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第三,互联网的出现把全球真正连成一体,巨量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同步流动;
第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新配置;
第五,19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一系列全球性危机;
第六,全球治理开始全覆盖、机制化。
由于上述六大要素在最近20年左右时间里同时出现并相互作用,才有完整意义上的全球化。这六大要素目前还在继续发展,还是雏形状态,远远没有终结和完善,还在酝酿和变化当中。所以全球化还在发展中,全球化体系还在形成中,因此全球化远远没有终结,还要有很长时间的进行过程。
中国共产党对全球化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我们的官方语言真正用“全球化”这个概念不到十年时间,用“全球治理”概念的时间不到五年,十八大以后党中央越来越关注全球治理。我们对世界趋势的战略判断是“三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这三化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是改变未来世界的主要潮流。与此同时,西方对全球化内涵也有“三化”:政治民主化、经济私有化、价值观普世化。这三者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定义的全球化内涵。可见,对全球化内涵存在着中国和西方的两种界定或者说是两种内涵,存在着西方的全球化和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全球化。全球化的不同定义,意味着不同选择、不同方向。两种全球化的争论刚刚开始,谁占上风还没有定论。未来可能是这两个趋势的融合,也可能是两个趋势的冲突。
全球化发展的同时,另外一个潮流即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也在出现。当前逆全球化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世界范围的财富流动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财富更不均衡,各个国家之间贫富更加悬殊;
第二,全球治理遇到深刻的制度障碍,最关键的是对全球财富分配无法做出制度安排,目前不可能用超国家力量来处理超国家的财富分配;
第三,全球化推动文化、信息、人员的跨国流动,对民族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四,全球网络造成草根阶层大规模卷入高层政治,出现全球范围的民粹主义浪潮。
用这个观点来看全球化的变化,也就比较正常了,并非不可思议。特别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自认为是全球化的受害者,随着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英美两国成了逆全球化的领头羊。现在美、英出现的逆全球化现象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全球化负面潮流似乎超出全球化正面潮流。
可见,全球化的两面性凸显了。我们本来所声称的全球化是建设性的,促进发展的,促进稳定的,促进和平的,这是理想主义的全球化。现在破坏性的全球化,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正面全球化和负面全球化是同时存在的,是全球化的一个整体的两股力量。任何事物必然有正反两个方面,如果只有正面全球化,就不成为全球化,不符合客观规律。
这两种力量并存的情况下,全球化就不可能是一种不加选择的全面全球化,只能是有所选择的全球化。各个国家的竞争力、要素、文化、国情不一样,各国只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全球化。但是,某个国家认为有利的正面全球化,在另一个国家看来可能是不利的负面全球化。
面对全球化的两重性,各国选择的差异性、复杂性扩大了。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股潮流都在发展过程当中,都处于起步阶段,都没有充分完整表现的情况下,在全球治理薄弱的情况下,各国进行有选择的开放,由此而来产生有选择的冲突、有选择的合作。
我们将面临一个很长时期的合作与冲突并存,甚至是冲突大于合作的全球化时期。有些国家在没有新办法的情况下回到老办法,特朗普就是回到孤立主义、排外主义、保守主义、保护主义等老办法。我们就要堂堂正正地变成规则建设者、世界治理者。这就是中国新的战略机遇。
(摘自《领导文萃》2017年7月上)
稿件来源:《探索与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