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古代干部失职咋处理

2017-09-21 刘永加 领导文萃


上半年,原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因对本单位系统性腐败负有领导责任,被中纪委立案调查,给予断崖式降职处理。处理内容包括:留党察看两年,撤销行政职务,降为副局级非领导职务。被连降三级,这是首个国家部委大员遭到此类处理。

那么在古代,对于领导失职失察造成恶劣影响,是怎么处理的?会不会也采取断崖式降职的处理方法?

诸葛亮用人失察自降三级

在古代,也是赏罚分明,执法很严,即使是制定者违反了规定,也是要处罚的。

最典型的就是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曹操自己制定了不准军马践踏老百姓禾苗的规定,违者斩首不贷。有一天,恰恰自己的战马误踩了百姓的庄稼,他当即要割首自尽,以遵守自己颁布的法令。在众将的苦苦哀求下,曹操采取了割发代首的惩罚措施,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割发代首已是极重的惩罚,可见曹操的赏罚分明不是虚言。

那么一国的宰相,因用人失察造成失利,宰相自己该怎么惩罚自己呢?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对此的做法是,自降三级,而成为千古典型。

《三国志》载: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统帅大军出祁山,北伐中原。开始进兵时很顺利,捷报频传。可是,后来由于担任先锋重任的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军令,失守街亭,而导致蜀军陷入不利局面,诸葛亮被迫退兵汉中。

对这次严重的军事失利,诸葛亮深感痛心,在按军法处斩负有直接责任的马谡、张休、李盛,并擢拔作战有功的王平的同时,诸葛亮也主动从自己身上寻找失利的原因。他认为自己没有很好地重视先主刘备的临终嘱咐“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而将本来擅长谋划的马谡不恰当地置于直接领兵的位置,造成蜀军痛失要地、损折兵力。这是自己用人不当的过错,不可轻易原谅。于是他决定严肃追究自己的责任,给蜀军将士做出遵法守纪的表率。为此他上书后主刘禅:“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这里,诸葛亮深刻检讨自己用人失察的错误,同时提出了自贬三等的处理决定。在诸葛亮的诚恳请求之下,后主刘禅终于下诏:“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诸葛亮这一“自贬责己”的举动,丝毫没有降低他的威信,反而使广大蜀军将士更认识到主帅身上的优良品质,坚定了北伐的决心,才有了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

杨昌濬包庇下属  制造冤案被免职

杨昌濬,晚清军事将领。他自幼聪慧,身材魁梧,臂力过人,20岁跟随道员罗泽南读书,25岁补县附学生员。先后任知县加同知、衢州知府、浙江储运道、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抚等职,深得左宗棠的赏识。正是他在任浙江巡抚期间,发生了余杭“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他因而被革职。

据《清史稿》载:同治九年(1870)八月,杨昌濬正式担任浙江巡抚一职。经历多年战争摧残后的浙江百废待举,杨昌濬带领浙江百姓凿湖导河,兴修水利,发展农桑。杨昌濬曾作诗:“手植垂杨三万株,春来新绿满西湖;他年若过双堤路,漫道棠阴继白苏。”“天津教案”发生后,英、美、法等七国联合向清政府“抗议”,并在天津、烟台集结军舰示威。同治十年(1871)三月,杨昌濬亲自前往宁波、镇海,巡视海口,筹办防务。他上奏清廷说:“我们想要自强的办法,最好学习西洋人的军事技艺,学习他们的长处。”

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初四日,他又就海防问题上折,认为日本侵台事件虽已了结,但难保日本以后不会借故向我国挑衅,所以为了抵御外辱的长远打算,必须要依靠备战进行坚守,即使是保持如今的和局,也要有所准备.又称,“外国的军事虽然强大,如果我们的百姓齐心协力,他们也不敢在众怒之下公然挑衅,所以我们必须要整顿吏治,以此来巩固民心”。此时,浙江象山、宁海两县农民常偷渡去滨海“封禁”的南田岛耕垦,杨昌濬认为不应该干涉,遂奏准弛禁。杨昌濬的政绩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能吏,却在他任上包庇下属,制造了当时震惊全国的余杭“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影响巨大。在此案中,杨昌濬过于轻信下级,一意袒护州县官员,企图维持原判,导致冤案发生。结果杨乃武案平反后,朝廷进行了追究责任,杨昌濬作为一省大员,负有领导责任,被以“既不能据实平反”,又对下属“始终回护”而撤职。杨昌濬因而被人嘲弄,自己也备受良心折磨。

但左宗棠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高度评价了他担任浙江巡抚七年的这段历史:“杨昌濬以余杭案去官,时论异同,臣固无庸置喙;然观浙民去思之切,亦足见其无负于浙人也。”

功过不能相抵,不去严格执行问责制度,今后还会发生类似的冤案。显然,巡抚杨昌濬被断崖式处理就敲响了警钟!

古代对官员实行断崖式降级处理,在皇权制度下,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是对于轻微犯错的给予改正的余地,体现了治病救人的方针;另一方面是让干部知道能上也能下,体现了按能力做官的规则;再说,因为降了级自然和待遇挂钩,使犯错误的干部体会到了处罚的严肃性和威慑力,更好地促进犯有轻微错误的干部反省自己,痛改前非。

(摘自《组工文萃》2017年第八期)

稿件来源:《文史博览》

 推荐阅读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

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