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面子

2017-11-08 领导文萃


[英]麦高温 朱涛 倪静/译

“面子”在汉语中是一个举足轻重同时又很有趣的词。在这个拥有四亿人口(1909年)的泱泱大国里,这个词并不是用来描述人的相貌的,而代表了渗透于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观念。中国人总想在别人面前显得体面和优越些。能够做到这一点就算是有“面子”,反之则是“丢面子”。中国人深知体面的好处,因而总在旁人面前像演戏一般表现得很体面。

“面子”一词包含两种主要意思。第一种是荣誉或声望。例如,有一个人为公众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由此赢得崇高的荣誉,并且京师的报纸刊登了他的大名和贡献,使之在全国范围内家喻户晓。于是,这个人就有了很大的“面子”,这使他成为举国上下敬仰的人物,而他那些住在偏远省份的穷乡亲也会不厌其烦地读有关他的报道,欲使之一代接一代地流传下去。

“面子”这个词包含的另外一层含义是自尊或尊严,这是中国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全力维护的东西。例如,一个苦力得知他的老板对他很不满意且欲解雇他,他立刻编造出一些让他的老板莫名其妙的瞎话,说自己不想干了。这个苦力离开老板时面带微笑,因为他尽管丢掉了工作但挽回了“面子”。在这之后的两三天内,他在朋友面前走路的样子都是趾高气扬的。他的一个朋友遇到他说:“听说你现在不在某某人那儿干了。”“不了。”他答道,郑重得俨然是一位法官,“我再也无法忍受他了。他恳请我留下,甚至愿意增加我的工钱;但他应该知道,钱并不意味着一切。”“你当然不应该再干下去了。”朋友说。他们俩都一本正经地看着对方,好像都很认真的样子,其实却不然。这个朋友并没有受骗,他知道那个家伙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在做戏,并且凭着一种中国人的本能,他也进入了角色。

“面子”思想并不是现在的产物,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据记载,周朝时一位有名的君王发现他的六卿中有人常收受他人的丝绸贿赂。周王并不想责罚他,因为很需要他的辅佐。为了使他改掉这个毛病,又不伤他的“面子”,周王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一天,周王送给他大量的丝绸作为礼物。他很惊讶,不知道周王为何要送他这么贵重的礼物。“我听说,”周王说,“你很喜欢这样的礼物,所以我想你收到我给的这份礼物会很高兴。”他立刻意识到自己收受贿赂的事情败露了。但看到周王用这种和善的方式来告诫自己,他知道周王这次宽恕了他。同时,他也保全了“面子”,所以可以继续辅政。

(摘自《领导文萃》2017年10月上)

稿件来源:《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

 推荐阅读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

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