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让旁观者更有底气勇敢

2015-12-26 杏杏 领导文萃

点击上方“领导文萃”可订阅哦!


在一部韩国电影中,一名女孩在街头被棍棒打死,人们围观,无人施救。后来,女孩的父亲通过视频,把围观者全部找到,并一一杀掉。这个剧情的前半部,在山东招远的麦当劳再现,但对现场无人出手相救这事,死者家属表示理解,认为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凶手太残暴,他们唯一的要求,是严惩凶手。

与家属的反应不同,一部分民众把愤怒推向了沉默的围观者。有人悲观地喊出:我今日沉默,他日我受到苦难谁又会为我呐喊?如果我不闻不问,当作路人,那么,有一天,一旦不公降临于我身边时,亦无人为我呐喊。更有甚者把这事上升为国人的劣根性。其实,如此贬低国人大可不必,类似的事情在国外也时有发生。

在纽约昆士镇的克尤公园曾发生一起谋杀案,死者是一名年轻的酒吧经理吉娣·格罗维斯。一天晚上,格罗维斯在回家途中,被一名杀人惯犯用刀捅死。这场谋杀持续了半个小时,凶手刺中她后,引起了邻居的注意,遂逃离现场,不过几分钟后,凶手返回再刺。期间,受害者反复尖叫,大声呼救,有38个人从窗口听见和看到她被刺,但始终没人出来帮她,也没人给警察打电话。

这种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旁观者效应,旁观的人数越多,救助的倾向就越低。社会心理学家分析,多人在场,旁观者的道义责任被大家分散了,自然降低了援救他人的可能性,就像没有一滴雨认为水灾是自己造成的一样。

当然,并不是说这样的悲剧是旁观者造成的,始作俑者依然是施暴者。作为旁观者,目睹他人施暴而无所作为,或许早已良心不安,深深自责;又或者,他们并不是鲁迅眼中冷漠的看客,他们并没有对生杀予夺习以为常,而只是震惊之后的手足无措。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摊上这档子事儿。

与其求全责备,不如给旁观者多一些引导和保护,让他们敢于先站出来,只要有这么一个人站出来,追随者就会变多。就像行军打仗,一定要有一个勇士在队伍最前面向敌营冲杀,其他战士才会像打了鸡血一样,跟着他勇往直前。对他们而言,进退可能就在一念之间。

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勇士。对于“见义勇为者”,各国在法律上做出明确的奖励回应,比如发放奖金和提供优抚待遇等,一些国家,更是对“见死不救者”做出监禁和罚款的处罚。若是少了些后顾之忧,多了些非做不可,我们可能更有底气勇敢,至少再次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时,知道应该或是必须做些什么。

但法律的完善仍需时日,想要避免类似的悲剧,我们仍需先战胜自身的畏惧,聚集正义的力量,培养勇敢的底气,做一个对生命充满敬畏的人。

(摘自《公务员文萃》2014年第九期)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调查|沟通|品读|言论
阅读:让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荟萃领导艺术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微信号: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