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一带一路”,欧洲人在顾虑啥?

2016-01-25 王义桅 领导文萃
点击上方“领导文萃”可以订阅哦!

日前,在欧盟重要智库——马达里亚加—欧洲学院基金会举办的“丝绸之路复兴背后的涵义”午餐研讨会上,笔者与八十余名与会欧盟官员、学者、记者进行了激烈讨论。研讨会通过Twitter现场发布,受到广泛关注。  

马达里亚加—欧洲学院基金会执行总裁德福安教授主持研讨会开幕致辞时感慨:“欧洲善于维持现状,而中国正高效地改变世界。”这一开场白激发了欧洲人的三大疑问:

其一,“一带一路”是什么?研讨会另一位发言者——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范文丽称,“一带一路”更多还是愿景,看不到具体行动。

其二,“一带一路”想干什么?“‘一带一路’除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动因外,还有能源获取和安全战略的考量,并且服务于中国追求世界领导权。”范文丽判断。

其三,“一带一路”能否建成?“亚历山大远征、罗马帝国扩张都未曾完成如此辉煌的业绩啊。中国如今要改写世界地缘政治版图。”这是主持人德福安的感慨。

与会欧洲人接茬儿发问,中心思想就是——我们欧洲人当年做不到,你中国人今天就能搞定阿富汗、伊斯兰国等众多威胁?!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来要去沿线保护那些基础设施?!

笔者作为来自“一带一路”倡议国的发言嘉宾,做了一番解释,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一带一路”不只是合作倡议,更有大量合作计划做支撑,之所以未一下子公布清单,是因为需要与沿线国家、地区协商,不能硬塞给对方;“一带一路”的合法性在于世界日益增长的对合作公共产品需求与落后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中国并非追求什么世界领导权,而是联合沿线国家发掘洲际、区域合作潜力,服务于地区繁荣与长治久安;“一带一路”既带来巨大合作机遇,当然也面临众多风险,需要包括欧洲在内的各国合作应对,尤其是南海主权纠纷,需要以双轨思路妥善处理。退一步说,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即便“一带一路”设想未能完全实现,也比躺在现有成绩上,眼光短浅、沾沾自喜强。听到笔者这种说法,与会者折服于中国传统智慧。  

当笔者引用布隆伯格分析数据——到2050年,“一带一路”将为世界新增30亿中产阶级,说明“一带一路”将给欧洲带来八大机遇时,欧盟官员表示可考虑将欧盟新提出的欧洲投资计划——“容克计划”与“一带一路”对接,实现欧亚互联互通,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与全球治理。当然,操作起来还需要欧方像“一带一路”那样开放、包容。

经过一番深度对话,欧洲与会者逐步打消对“一带一路”的疑虑。笔者趁势请与会者举手表态,发现与会的多数欧洲人对“一带一路”有了信心。笔者又询问未举手嘉宾缘由,他们的回答是,没有不希望建成的,只是有前提——“一带一路”建设要按照市场化和国际规则进行,解决欧方对治理、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及可持续发展等关切,希将其与联合国后发展议程对接。当笔者再问“一带一路”对欧洲是祸是福时,没有一个认为是祸。    

“欧洲人应该感到骄傲,在中国历史书上是找不到‘丝绸之路’一词的,那是德国人李希霍芬1877年提的概念。因此,欧洲拥有‘丝绸之路’的知识产权”。当听到这,欧洲人的精神劲儿一下子提起来了。

笔者表示,感谢欧洲朋友对建设“一带一路”风险的提醒,中国的信心来自“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简单说来是44亿一起想、一起建,正如亚投行一样,完全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规范办事,建设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域外国家包括美国也会参与进来。

如此,欧洲人心宽多了,有欧洲友人私下对笔者表示,欧洲人不习惯中国式“自上而下”思维方式,疑问重重,切莫见怪。

当然,布鲁塞尔只是欧洲缩影而绝非全部。笔者此前在波兰卡托维茨举办的欧洲经济大会“中欧经济论坛”上,也讲述了“一带一路”带给中东欧国家的机遇,与会者表现就积极得多,渴望吸引中国投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还是那句话——“得欧洲者得天下”。“一带一路”不能强“推”,还要对方“接”。欧洲是真正治理过世界的。“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许多是欧洲的前殖民地。必须借助欧洲经验,争取欧洲支持,携手建设“一带一路”。


(摘自《领导文萃》2015年9月下)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调查|沟通|品读|言论
阅读:让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荟萃领导艺术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微信号: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