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

2016-02-28 陈才智 领导文萃
点击上方“领导文萃”可订阅哦!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蜀中,孕育了无数文人雅士,西汉的司马相如便是其中之一。他以“赋圣”之名在二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斑驳绚丽的一笔。但此外,司马相如头上的光环还包括:浪漫的情种、酒店的老板、阔绰的富绅、杰出的策士、开拓性的边境外交家。


领皇恩御前施才能

公元前138年的一天夜里,雅好辞赋的汉武帝偶然读到《子虚赋》,击节叫好,大为欣赏,却不知是谁写的,不禁暗自叹息:“可惜寡人没有和此人生在同一个时代!”这时,替武帝管理猎狗的太监杨得意恰好在旁侍候,他告诉武帝,这篇《子虚赋》是他的同乡司马相如所写,且此人尚在人世。武帝一听,又惊又喜,立即传旨,召司马相如入宫。这个对文人来说渴求已久的机会,终于降临到了司马相如头上。

再次来到长安城,司马相如有了一种新的感觉。10多年前,他失魂落魄地从梁国返回成都时,曾在长安短暂停留,那时是何等狼狈。这次奉召而来,一路风光无限,连骑的马都仿佛笼罩了一层光辉。

3天后,未央宫正殿,汉武帝召见。司马相如不免有些紧张,甚至又犯了口吃的老毛病。但他毕竟做过景帝的武骑常侍,对朝会、觐见并不陌生,因此很快便平静了下来。武帝先是问了司马相如的身世,做梁孝王游士的情况等,随后,便兴致高昂地谈起国家大事。

武帝说话时,司马相如悄悄瞥见他的容貌,心下一惊。这位皇帝虽年仅18岁,但眉宇间却充溢着老成持重、深谋远虑的气质,一副不怒自威的神情。司马相如不禁感叹:“大而至极,才能体现出美。如今大汉盛世,千载一时,又逢武帝这样的雄才少主,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充溢着昂扬奋发的气象……”想着想着,他文思泉涌,向武帝禀奏说:“陛下读到的《子虚赋》,是我十几年前随便写的诸侯打猎之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写一篇。”

公元前137年,汉武帝读到了司马相如新写的《上林赋》,大喜,然后拜司马相如为郎官。

除了一手好文章之外,司马相如为官期间最大的贡献其实是开发西南。他为官第三年,正赶上中郎将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由于工程艰巨,征集民工过多,又杀了西南夷首领,巴蜀人民惊恐不安,引发骚乱。汉武帝闻听奏报,决定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并让他写一篇文告,向巴蜀人民做一番解释。

于是,司马相如写下了一篇温情脉脉的文章,号召巴蜀百姓要“急国家之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代表皇帝给了地方很多恩惠,招抚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

回到长安,司马相如向武帝提出意见:应该在邛(今西昌)、筰(音同“昨”,今雅安)一带恢复设置郡县,会对西南蜀道的开通更有效果。武帝采纳,并亲派司马相如负责这件事。再次到蜀后,司马相如雷厉风行地拆除旧关,架设桥梁,开辟道路,造福了西南一方。

司马相如虽然写了不少歌颂帝王的辞赋,但实际上,他为官不善逢迎。这一方面因为他结婚后很有钱,不需要追慕官爵。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口吃,不善言辞,又有糖尿病。他不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而总是借病在家闲呆着。

公元前118年的冬天,奇冷无比。司马相如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似乎自己再难走出这奇寒的冬天。于是,他抱病撰写《封禅书》,希望武帝体会到他的一片忠心。

写完《封禅书》的最后一个字,司马相如彻底垮了下来,他真的精疲力尽、心力交瘁了。此时,皇宫之中,武帝好像想起什么似的,问:“很久未见司马先生了,不知他近况如何?是否又有新作?”老乡杨得意答:“听说司马先生病体沉重,恐怕已难以再写什么东西了。”“快!快去把他的文章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皇帝派出的大臣回来时,带来了司马相如的死讯,还有那篇耗掉他最后心血的《封禅书》。

公元前110年,司马相如辞世后的第八年,为显示大汉天子的功业,武帝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巡幸活动,亲率18万人马,一路出长城,浩大的声势令匈奴都为之震撼。稍后,又礼祭华山、嵩山,再东行至海边。然后,武帝终于举行了搁置已久的隆重盛典——封泰山。

泰山之巅,云雾茫茫,松涛阵阵,武帝举目远眺,此时此刻,他内心翻涌的思绪和情感,或许是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或许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寞,或许他也想到了司马相如,想到了向他建议、描摹此次封禅大典的这位才子……

写文章身后任评说

对司马相如的人品和文品,后世一直有着毁誉两种说法,他和卓文君的浪漫爱情,也曾遭到质疑。有传说称,司马相如显达之后,想要纳妾,据史书记载,“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白头吟》中写道:“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后人考证认为,此诗为民间作品。多年之后,人们发现了一篇传为卓文君所作的《司马相如诔》,以朴实无华而又情真意切的文字,概括了司马相如的一生。可见二人爱情之坚贞。

还有人说,司马相如文品不高,铺写洋洋洒洒、歌功颂德的《子虚赋》、《上林赋》,靠吹捧成了御用文人;遗作《封禅书》,也使得汉武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进行封禅活动。不过,客观地讲,司马相如谏说论事,虽铺张扬厉,但无一不宗旨严正,有所讽喻,司马迁认为:“此与《诗》之风谏何异?”这是很高的评价了。

两汉作家,绝大多数都对司马相如十分佩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司马迁。在整个《史记》中,专为文学家立的传只有两篇:一篇是《屈原贾生列传》,另一篇就是《司马相如列传》。在《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全文收录了他的3篇赋、4篇散文,以致其篇幅大约相当于《屈原贾生列传》的6倍。仅此即可看出司马相如在太史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后代文人更将司马相如与司马迁并称为“文章西汉两司马”。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他们两位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如此看来,哪怕确实是为帝王写作,司马相如也算是做到了御用文人的极致。

(摘自《公务员文萃》2013年第五期)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调查|沟通|品读|言论
阅读:让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荟萃领导艺术
弘扬领导文化
创新领导思维
提升领导能力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微信号: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