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阶层固化论下的留学:突围还是再生

文同 视角 2018-12-17

开题之前讲故事:3月底的一天,是美国藤校发榜的日期,也注定是无数爬藤家长群无法安静的时候。我打开手机,一个家长留言给我:老师,拜托您帮我联系(某某中学)录取哈佛学生的申学顾问,我愿意花两倍的价格委托他做我儿子的申学顾问。看到短信,我浑身一下子被一种莫名的恐怖所震撼。透过短信我分明看到了执着而又激进的中国家长,在用金钱为孩子打造一条通向美国大学的金光大道。

美国耶鲁大学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种思潮的不断涌起,阶层固化理论在微信圈疯传,给本来就脆弱的中国市民社会带来一股恐慌。恐慌来自于个人和家庭阶层定位的迷惘。上层社会的人总是先知先觉,做任何事都提前一步,留学也是其中之一。城市中产阶级则被天价学区房、疯狂补习班、规则深奥的择校等搞得晕头转向。而较低层的家长则希望子女早点打工挣钱,他们认为一个大学生毕业工资比蓝领工人高不了多少甚至还要低,读书是既花钱又浪费时间的事情。不同的阶层对教育态度的迥异,实际上反应了各阶层对教育改变命运的认识差异。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不读书一定更难改变命运。英国社会学家调查显示:只有7%的人可以实现人生逆袭,从较低社会阶层提升到较高社会阶层,大多数人将在原有社会基层流动或坠落,而读书则是最靠谱的维持或提升社会阶层的手段。

 

多年以前,留学还是神秘的事情,属于极少数家境优渥的孩子的选择。到海外名校留学在当时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和市民生活离得太远,以至于无人关注。近年来留学热不径而起,不经意间,留学这股潮水逐渐浪头高涨起来,身边不少家庭都把小孩送到了海外读书。在北京上海,各大名校几乎都设有国际班,开设IB和AP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直接接轨英美教育体系。这些学校学费远远高出国内民办学校,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越是稀缺昂贵的学校,越是趋之者众,在上海北京,有些国际学校招生极为苛刻,不少家长花费巨资,也就是获得一张入场券,学费更不用说。

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十个美国大学

 

一、为何留学成为中产阶级对抗阶层固化的选择

孔子说:先富而后教。这个古训流传千年而不衰,是中国人智慧开发的信条。在国内一、二线城市迅速崛起一批所谓的中产阶级,他们敏锐的捕捉到了房地产快速发展的机遇,和国家一起分享了蛋糕。城市中产阶级在富裕之后,目光和视野就是国际化,海外旅游,留学,移民是中产阶级身份的醒目标签。处于社会中间阶层的城市中产阶级家庭看似生活安逸,却经常被一种无力感和焦虑感困扰,既有父母在在实现人生阶层爬升上的瓶颈焦虑,也有担心子女坠入社会底层的焦虑。而最担心的则是,子女读书不好,直接被排除在阶层提升的通道过程之中。当前京沪学区房的炒作已经进入癫狂状态,其实是中产阶级教育观的一个痛点。分得房地产盛宴的中产阶级完全有理由相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买一个学区房不如直接留学,留学入读美国名校,孩子不但可以接受先进的国外教育,也为今后人生多了一些人生机会选择。

 

若有若无的海归光环。2005年一天,一位十多年未见的同学约我在上海最有名的波特曼大酒店吃饭,见面惊讶之后,才知道他海归了。带着美国名校MBA的洋学历和世界五百强亚洲首席代表的身份,在五星级酒店音乐环绕的餐厅里,同学和我介绍一些经济学概念,笔者作为一个土鳖,听的非常认真,回到家里反复的念头就是:海归就是牛。其实这种海归的光环一直徘徊在无数中产阶级家庭的父母心里,以至于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认真考虑起孩子的留学问题。

参观考察美国大学的高中生

 

独生子女的困境。毫无疑问,独生子女一代,教育是父母心头之痛。赢了,家族基因改善提高传承,输了,父母的成功和家庭社会地位就是圣诞的烟花,迟早要谢幕。很多中产阶级家庭把未来的全部希望寄托在独生子女的教育上。他们的信念就是:一流的父母要有一流的孩子。同时,国内教育频频曝光的一些负面新闻,提醒着独生子女的父母,国内教育出问题了。人满为患的艺术学校,残酷的奥数培训班,不断流传的中小学生自杀新闻,让每一个家长如坐针毡。此外,也有家长说:目前留学风盛行,和环境污染也有一点关系吧。针对这一社会现实,雨后春笋般兴起的留学中介,向中产阶级父母宣传着美国中学教育的美好景象,仿佛孩子走进美国中学,不但快乐,而且一定会成材。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少家庭把目光瞄向了大洋彼岸。

 

留学热的兴起,一方面体现了一部分家庭放弃应试教育和高考,另一方面体现了一部分家庭挑战和接受新的教育体系,以期达到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目的。中国家长从下一代出生之时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他们无论事业成败,都希望自己的后代以后在社会上能够具有好的工作、家庭和前途,实现社会阶层的巩固或提升。家长内心深处对小孩的期望,就是小孩子长大是一只能够高效捕食赚钱的猎狗,而不是一个颓废的宅家啃老族。带着这种担心和对国外教育的朦朦胧胧信任感,选择留学看起来是一条可信度较高的渠道。

 

二、留学价值的三个视角分析


 1、留学是体现阶层分化,还是改变阶层分化

对于留学目标,我发现,越是焦虑的父母,对留学目标越明确,去美国留学就是为了一份好工作和薪水。当很多中产阶级家长在研究什么专业留美找工作方便,什么专业赚钱快的时候,一位女儿就读美国藤校世界顶级商学院的国企高管说:“各人的目的和做法都不一样。但读书就是读书,不要把读书一定和什么就业,收入联系起来。好学校的价值就在于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别的事交给孩子们自己在各种人和事的探索中选择去。”不同阶层的家庭对留学目标远近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不是暗示:留学生世界的阶层分化,从留学生登上飞机前早就开始了?

 

2、留学是教育投资还是人生消费

巨额的留学费用支出是家长的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现在留学美国,国际学生获取奖学金难度非常大,绝大多数学生的学费是由家庭支付的,即便是优渥的中产阶级家庭,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很多家长观念上还是会把留学作为一种投资。一位家长说:“对于没有富裕到留学费用小菜一碟的家长来说,既然要把钱投资到人上,就要投资到这个人擅长的一方面。以期未来得到更大的回报”一位海归家长则直白的说“留学不要考虑回报,留学就是一种消费,人的教育消费。谈回报不要去留学,我直到儿子大学毕业才明白,无论是留美还是回国,想通过工作赚回学费,根本就是神话”。媒体频现的海归就业难,也刺激着不少留学家庭,本来希望通过留学实现阶层突破的家长会不会面临留学致贫降低社会阶层的窘境呢?

 

3、留学海归是坚守国外理念还是重新适应国内

每年近十万的海外留学生,大多数都无法实现在美国工作的愿望,只能主动或被动海归,这也是无数留学家长的关注点。有的家长担忧孩子接受了西方教育,回来会不会不适应中国社会。特别是网上流传的藤校学生的价值观,和国内读书功利主义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几月前,碰到哈佛孩子(Andy ZHOU) 的妈Yan(北大的高才生),我谈到我儿子读完书后想去投资银行,华尔街,她说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是不要给富人打工,服务于社会,让人民都有好的生活。”海归回国,如何在国内选择发展机遇,也是众多家长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一位外企人事就说:“我在招聘员工时候,同等条件下,我情愿招聘国内大学生,因为他们的薪水要求比海归要低。但是一些海归具有优势的岗位,我们还是会优先考虑留学生。”虽然聪明的孩子到哪里都能很快适应,但是国内目前对海归有没有各种潜在的壁垒呢?

 

三、摆脱阶层固化思维,用实践寻找留学生人生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留学行为很难改变社会阶层固化的现实,恰恰相反,留学是社会阶层固化下中国社会的一个现象。最近网上特别流传的一段名言:“我也不怕招人烦,说句特别俗气鸡汤的话,一般家庭的孩子要是能在阶层上实现翻盘,那都算得上是人中龙凤了,而精英家庭家的孩子,他们仅仅做到不搞砸了就已经能在上层了,可他们不仅没搞砸,还往往做的更好”。阶层固化的规律,在留学圈子里同样适用。

放飞梦想


面对日益高涨的留学热情,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就开始规划留学之路,很多孩子很早就进入了国际学校接受国外课程的教育。各个家庭秉持的教育理念可能有很大差异,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件将影响整整一代人或者两代人中国人的举动。我曾经把留学比喻为:中产阶级拯救中国,它的直接价值是推动国家教育多元化。两千年中华教育,凝聚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无数先哲的思想精华,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中国社会的中间阶层通过开办私塾,为国家源源不断贡献人才,以农耕文化为核心传递中国文明,贯穿中国历史两千年,奠定了中国人教育优先的文化基因。中产阶级拯救中国是历史的传承,中国人教育优先是中华文明得益不间断发展的命脉所系,也是中国人走向海外发展、立足、成功的法宝。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走向海外求学,他们会有一部分留在海外发展,为华人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付出勇气和艰辛,更大一部分将回到国家,投入到社会各行各业,最终将各自找到合适的社会阶层。他们在海外求学形成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其它收获,特别是在人格完善方面取得的突破,会像春天的小雨,润物无声,渐渐的推动国人的视野和观念的改变。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社会阶层固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这是社会制度不断演化的一个特点。中产阶级家庭通过留学不一定能找到突破阶层的捷径,但一定会从孩子的成长中体会到不一般的感受,也许还会有惊喜的发现。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象,阶层固化是一种社会分层分析模式,留学不是突破社会分层的充分条件。只要每一个家庭和孩子努力把握来之不易的求学机遇,一定可以做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最终找到留学对人生发展的真正意义,树立更好更全面人生观和价值观。那就是:未来无论我们处于那一个社会阶层,都要以健全的人格对待人生,让留学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不平凡的人生。


作者文同,系留美高中生家长和视角特约作家。本文版权归属作者所有。有意与作者进一步交流的读者,可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作者微信:

作者专题:

爬得进的藤校,爬不过的价值观

中国家庭的美国名校梦:价值、热潮和视角

遥望大洋对岸的寄宿家庭:文化差异与人格塑造

跨越大洋放风筝:家庭要成为留学孩子的坚强后盾

做最好的自己:如何理解留学生融入美国

送孩子出国留学前需要考虑清楚意义、风险和引导

跨越大洋的焦虑: 努力铸造一个心理强大的留学生家庭



登录米高网查看全网最全美国名校录取大数据,点击:

http://universityadmin.megoal.org/offer/home

或者点击以下“阅读原文”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