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情感体验在野外实习课程中的作用:来自视觉方法的具身证据

CSCG 华南文化地理人 2024-06-27

Wang M, Wu J, An N, et al. The effect of emotional experiences in fieldwork: embodied evidence from a visual approach[J].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2021: 1-22.

DOI: 10.1080/03098265.2021.2005002


01

研究背景

  野外实习一直是高等教育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课程开展成本高、组织难度大等问题,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许多实地的野外实践被迫中止,不少高校开始利用虚拟仿真等新兴技术以替代实地的野外实习。以虚拟技术为载体的地理实习缺失了学生身体与真实环境邂逅过程,这是否会影响野外实习课程成效?已有相关研究表明,情感要素在野外实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情感如何促进地理知识的建构、提升实习课程教学成效的机制也仍然较少。本文基于非表征理论和“神经转向”的认识论,运用视觉研究方法剖析真实环境的野外实习背后的情感逻辑,以呼吁地理教育要引领学生走出户外去关注真实的地理世界,在野外环境中提高地理实践力。


02

研究设计

  本文以中国南方某大学两门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课程为例,其中一门课程前往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开展地质学与地貌学野外实习,另一门课程前往江西庐山开展植物地理学与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

  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搜集和筛选视觉材料。研究主要面向参与过野外实习的学生征集其在实习中拍摄的照片,去掉重复的、模糊不清的照片,组织焦点小组访谈对照片进行分类和筛选,最终得到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教学场景三类照片共计29张。

  第二阶段:照片评定。依据Mehrabian和 Russel提出的PAD情绪模型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被访者需以5点李克特量表对每张照片按三个情绪维度进行评价,以筛选出能够较为强烈地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照片。

  第三阶段:眼动实验。依据照片评定的得分,研究选出了得分最高的16张照片作为眼动实验的视觉材料。实验仪器为采样率120Hz的屏幕式Tobii Pro X3-120眼动仪,实验参与者均为该校身体健康、矫正视力正常的学生,并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参与过野外实习课程的地理专业学生,对照组为未参与过野外实习的地理专业学生。被试在观看完一张照片后点击鼠标进入下一张,每两张照片中会出现一张空白页,也避免前一张照片对后一张照片的影响。

  第四阶段:实验后访谈。实验结束后,研究者会结合眼动实验结果(主要是热点图)对被试进行深度访谈。


03

研究结果

  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照片评定和眼动实验的结果。在照片评定结果中,参与过野外实习课程与未参与过野外实习课程学生在三类景观评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教学场景类中的照片差异最大。在情感评定三个维度中,“优势度”是两组学生对照片评分差异最大的维度。

  在眼动实验结果中,两组被试在注视点个数、注视时长、平均注视时间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未参与过野外实习课程)的数值高于实验组(参与过野外实习课程),这表明未参与过野外实习课程学生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加工照片信息;在瞳孔扩张率上,实验组的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参与过野外实习课程学生在观看照片中产生了更强烈的情感唤醒。结合访谈结果,研究对野外实习课程具身情感体验机制作了更深入的剖析。

  首先,从认知与情感关系上看,具身情感体验为地理知识建构提供新的路径。是否参与过野外实习课程的学生都能够从照片中提炼出地理知识点,但其建构过程是不同的,未参与过实习课程学生在描述相关地理概念时更多是基于课本或课堂上教师讲授过的内容,而参与过实习课程学生则会联想到实习场景,并通过具身感觉的词汇去描述地理知识,眼动数据显示两组学生在这个过程的信息加工效率是不同的,拥有具身情感体验的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建构起地理知识概念。

  第二,野外实习的“非惯常”情感体验能够作为非正式的知识深化对于地理环境及其特征的记忆。在眼动实验中,参与过野外实习课程的学生有更加强烈的情感反应,原因在于他们在观看照片时不仅看到的视觉元素,还回忆和联想在野外中的难忘经历,这些记忆并不是简单的地理知识的联结和组合,而由身体与环境邂逅的“真实感”产生的。

  第三,野外实习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完成自我认知。在野外实习课程中,人与地方的情感互动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于“地理人”的身份认同,这种反思性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性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04

研究结论

  研究认为,野外实习课程的具身情感体验应当嵌入到“意识-身体-环境”的复杂系统中进行理解,野外环境给学生提供的是具身感觉而不是文本或符号化的知识,情感体验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非表征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内隐记忆之中,成为了地理知识建构的内在机制。学生是否能够在野外环境中发生强烈的情感邂逅,与地方发生充分的融合是评价实地野外实习的关键,这应被引入到对地理实践力的评价之中。




#往期推荐#

#  视点|如何看待野生动物旅游的动物伦理问题?

#  集萃 | 艺术空间的生产及感知

 视点|中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在哪里?

 争鸣|西方教育地理学研究评述与本土反思

 国庆特辑|COVID-19疫情对节日休闲区域人口热力有何影响?

#  【转发】《地理学求索》2021年第一期 | 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主题征文访谈稿



供稿 | 尹 铎
编辑 | 闪电 C


内容发布及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若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

图表源于网络及论文,见原图水印,非商用图侵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