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餘到專業,你需要找到自己的關鍵套路。
前几天看到一个朋友发了一个感想,我觉得很有趣且重要,于是写下来记录一下。
原文:
我一辈子当不了什么专栏作家,除了文笔差以外,还练不出一个“关键套路”
...
一套完整的评论方法学,什么事件跟案例都可以丢进去然后生出文章,一种“组合肉机”的概念。
这真的是功夫,同时也是吃饭的家伙。我怎样都无法建立出这样子的方法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喜新厌旧的个性。
...
【由 Manny Yi-Hong Li 发布。目前担任《全球游戏产业要闻周报》小编,一个我觉得超棒的内容网站。】
想说点关于专业这件事。
我认为要被称为专业的条件有很多,但有两个是基本的。
1.品质的稳定。
2.持续的产量。
第一个看起来很主观,品质如何订定呢?但事实上稳定本身就是一种品质保障。
你可以一开始品质不怎么样,但是你可以稳定的差,然后慢慢的提升你的品质。
但不能品质忽好忽坏,让大家难以了解到底你是实力还是运气。
假设你的品质是40,然后上下约5分的差距,那就是收品质40分的钱,人们也愿意付你品质40分的钱,你依然是个专家,只是程度差一点的专家。
随着你的研究与努力,慢慢的你的品质到了50分、60分,你也开始抬一下自己的价格,并且吸引到愿意付你60分价格的客人。
但是假如你的品质是在40-60分波动的人,你拿60分的东西去展示,收60分的价格,但是却常常给人家40分、50分的东西,那人家反而会觉得你不够专业。
有一些业余偶尔也是可以做出80分甚至90分的作品,依单件作品的好坏来评断是否专业是一种错误的方式。
无法保持你品质的稳定,意谓着你还找不到方法,只是偶尔运气好而已。
许多专家为什么常会被觉得是忽悠人的,就是因此他们总是拿自己最好的作品去展示,但是帮人家服务时拿出来的东西却让人感到有落差。
品质的稳定,是为了让我们的专业衬得上我们的价格。
第二个持续的产量看起来比较简单一点,但做起来却是更难的事情。
许多创作型专家都在这一点上过不去,他们的作品很棒,品质也很稳定,但就是产量太少,产出时间也间隔过久,甚至很容易中断。
就好像你在追一部漫画,当然会每个礼拜期待漫画更新,每两个月看到单行本出来好收藏。
但要是这漫画家三天两头的就休刊,停稿,然后突然的又开始画。你这样要追随者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情呢。
持续,定量的产出,是对于专业者最大的考验,也是对于对于喜爱你东西的人,最单纯重要的回应。
业余者可以依靠自己随兴的心情,心情好就做,心情不好就不做,他们不是靠这行吃饭,因此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时间的分配。
但是专业是需要对产量负责的,如果你总是靠着灵光一闪的才华,那这一关绝对是过不去的。
而要定量的产出,成为该领域的专业,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找到属于你的方法,也就是「关键套路」。
过去我觉得自己写文章的方式并不是多特别,甚至我认为大家应该都是差不多是这样写的吧。
后来才感受到,虽然大家都是坐在桌前写的,但是脑内的创作思考方式却都是不一样的。
而我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也抓到了属于我自己的方式,也就是开头说到的:「关键套路」。
每当有人问我:「是如何写出文章的,是怎么样有灵感的。」
我知道,他们要问的是那个关键套路。
但是很可惜的,这个关键套路是不能教的。
不能教的有两点。
1.这是我辛苦找到的,怎么能轻易的就教呢。
2.一个武功秘笈也需要传给适合的人。
但我可以说,如果你做事没有找到你的关键套路,那你就很难走上专业的道路。
关于经验与方法,我在「许多人都只是用经验在做事」这篇文章中已经说的很完整了。
专业不能等到有灵感才创作,不能等到心情来的才开始做。
品质是一种专业,持续也是一种专业。
你要专业,靠这行吃饭,就不能说今天想做就做,今天不想做就不做。
有一部份专业人士看不起那种碎片化的知识发言,就是认为这种碎片化的方式,除了看起来很肤浅之外,还有看起来无法持续。
感觉是高兴的时候就写几句,不高兴的时候就不写,比起每周或每月的固定产出,社群的碎片化让人对于产出时间的不确定性,变成了不专业的代表。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象而已,很多专业人士运用碎片化的工具,依然持续且固定的产出很多很棒的内容。
当你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关键套路,你才真的开始踏上专业这条路。
至于如何寻找到这关键套路,你则需要好好审视你创作作品的过程。
从过程中萃取出方法,从方法中凝炼成风格,最后从风格里找到特色。
一步步练出你的关键套路。
这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花上五年、十年、二十年。
最后,你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专业。
一个能够持续产出,品质稳定的专家。
文案的美:20160627 键人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