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又双叒叕关注遂宁!职教之花绽放藏区,11年培育2378名“9+3”学子
往期精选
11月16日
四川日报
聚焦遂宁职业教育
一起来看↓↓↓
《四川日报》2020年11月16日 08版
原文如下↓↓
对此也做了进一步详细报道一起跟教体君看下
走访贫困户、宣传国家惠民政策、收集牧民诉求……在甘孜州色达县达玛村,驻村书记刘碧每天骑着摩托车通过只有30公分宽的半山险道来回穿梭在村上牧户与村级活动室之间,这样的工作已有两年半。
这位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的小伙,是遂宁市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的首批毕业生。2012年毕业后,刘碧考入色达县霍西乡人民政府,现是色达县交通运输局的一名干部,也是色达县然充乡达玛村驻村工作队队员,2018年被评为色达县优秀驻村干部。
“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改变了包括刘碧在内的一大批少数民族青年及其家庭的命运。
▲刘碧(左),图片由本人提供
政策铺路
为藏区孩子撑起梦想
2009年开始,遂宁市主动承担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藏区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的重任,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等4所学校开始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接收、培养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为民族学子找到了一条成长成才之路。
11年来,遂宁4所学校共接收来自甘孜州18个县区“9+3”学生2378人,培养了大批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统计数据显示,“9+3”实施以来,遂宁已毕业的9届藏区学生全部实现就业,就业率100%。
聚焦“就业”
一切从培养有用之才出发
学生来了,怎么融入学校?如何让他们学到本领?这是政策背后,遂宁教育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此,遂宁市接收“9+3”学生的4所学校对“9+3”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安排,单独制定了更加科学又便于实施的教学计划,同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遂宁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因材施教是“9+3”学子成才教育的关键。
▲“9+3”学生学加泽郎参加市技能大赛
戳以下链接回顾往届师生技能大赛:☛为他们点赞!我市2019年中等职业教育师生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搭建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平台 遂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师生技能大赛落下帷幕
“我们学校对‘9+3’学生的成才教育本着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在实施和探索,希望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个性化培养。”据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9+3”办公室主任蒋卫冬介绍,该校主要培养的是教育、旅游和制造业等相关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以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为主线,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及择业、就业、创业教育,在研判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针对‘9+3’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就业需求,对学生进行基本素质和基础知识摸底测试,并进行分类分层分析,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该校的“看、听、唱、演、悟”五字德育,新颖有效,学生喜闻乐学。
十年辛苦,结出累累硕果
如果说教育是基础,那么就业就是职教教育开出的花。通过“9+3”教育11年的培植,这些花儿一支一支开在祖国大地,也绽放在甘孜藏区。他们受“9+3”教育政策的滋养成长,学成后大多数学子选择了回到家乡工作,接过为藏区脱贫、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接力棒,深耕藏区、服务藏区。
刘碧告诉记者,他所在村的小学生,在他成为驻村书记的两年时间里,从90多名增加到了300余名。“扶贫就要先扶智,我们无时不向老一辈灌输‘知识能改变命运’的思想,不能代代都放牛,要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教育,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接受新鲜事物。”
▲“9+3”毕业生钱玉佳当上了人民教师
通过“9+3”教育的实施,一大批听党话、跟党走追求进步、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学生中,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教师,有的走上了幼儿园长、小学校长的领导岗位。每个人都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成为了促进所在地区扶贫扶智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成就学生的同时,遂宁4所“9+3”教育学校成为了遂宁市发展最快最好的学校。其中,1所学校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所学校建成了“国示”学校,2所学校进入省示范中职学校建设行列。
▲“9+3”毕业生石瑶当上了县电视台主持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对于开展“9+3”教育的学校和老师来说,荣誉的背后,更是肩上的责任,“9+3”事业还任重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遂宁职业教育人用心、用情、用力的工作,和持之以恒推进下,“9+3”教育将会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END
在大家高喊“就业竞争大”的今天
▲点击下列文章链接回顾我市【职教风采】↓↓↓
技术技能筑牢强国基石
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