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学习
前段时间,我到一所乡镇村小听了一节校本课——“言语识字”。没想到,在这门课上,教师采用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的生活与知识产生连接,从而在较短的时间认识了更多生字。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资源,让识记汉字发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语言诙谐风趣,促使课堂妙趣横生,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觉得学知识其实就是过生活。教师“教”的过程变成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彼此互相讲解,遵循一个理念——最好的学习是给别人讲。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运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能“被”教书,学生也处于“被”学习的状态。由于“被”教书、“被”工作,一些教师失去了教学热情,有了无力感和职业倦怠。新课改要带给教师的变化是:教师不仅是社会人,还应该是专业人,需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跟上职业需要发展的步伐。
有人曾说:“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我只希望你与我同行。”这句话也恰好表达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教学生听,而是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做”。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应该引领什么;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应该带领他们亲历什么;学生心中蓄积了什么,教师就有责任激发他们的生活积累,让他们学会与同伴表达交流。村小教师“言语识字”教学,他们的教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经历、共同享受的过程。
而现实中,有教师总是处心积虑地从教学内容入手,把学生从生活状态中“抽离”出来,让每一节课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做法我并不反对,然而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只考虑教师的教,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新课改注重学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有一个“物我交融”的心理状态和体验过程。
要想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教师营造一种情境。教师要淡化知识教学的痕迹,将学习的过程“融解”在学生的实践经历之中,“言语识字”的教学,正是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它需要教师精心备课,能轻松地从“预设”走向“生成”,而不是以知识教学为目标。知识教学目标的教条化,往往会僵化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诠释。
总之,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经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传授”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实践、体验和想象,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
【推荐阅读】
九旬老人教你解圆锥曲线高考题(包括2016/2017高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