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月亮湾 · 阅听】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

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

□ 陆俏有

走出大山,成了村里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通过努力,我考上大学,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山外的世界。毕业后,我在异乡工作3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2015年,怀揣着对家乡教育的热爱,我又回到了家乡,成了一名中学教师。

不知不觉,7年过去了。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翻看了从教以来的日记,看到自己写下的:“回家乡教书,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这些年,我喜欢记录自己的工作心得,日记里留下了我的教育故事,记录下了我和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这是我和特殊儿童的教育故事。X年X月X日下午,我和几个同事驱车2个小时到达上思县平福乡一个偏远的村庄,初次见到14岁的男孩小明,双眼清澈而纯真。见到我们这些送教上门的老师,他害羞地低着头,远远地躲到他奶奶的身后,还时不时拉着奶奶的衣襟,牵着奶奶的手。

从奶奶口中得知,小明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生下他不久后就离开了家。刚出生不久的小明被查出患有智力障碍疾病。

当我挪动椅子试着近距离地跟小明说话时,他显得有些紧张和不安。他一会看看奶奶,一会又看看我。奶奶说,这么多年除了家里人和小学部的老师,小明很少接触其他的人。看到第一次送教上门的初中老师,他显得有点不知所措。“老师们是来教你学习的,不怕。”奶奶牵着他的手安慰着。

为了更顺利地和小明沟通,我握着他的手,让他拿笔在纸张上试着画线条。他的手软弱无力,一副力不从心的样子。“小明,我们一起去拿扫把扫一下地。”我让他放下笔,去尝试练习握力。他看了看奶奶,又看看我,不情愿地从椅子上站起。“你可以做到的小明,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得很棒的。”练习完后,我进屋内拿了一些零食给小明当作奖品鼓励他。“奶奶,平时在家力所能及的事,都可以让小明试着做做。”奶奶惭愧地说:“总担心他做不好,平时他除了吃饭自己拿筷子外,要么躺着要么看电视,什么也没有做。”

我又尝试用一些简单的游戏和活动来吸引小明的注意力。通过我的引导,小明终于参与到互动中,他每完成一个小任务,我就跟他击掌,伸出大拇指表扬他:“小明,你做得越来越好了。”小明笑了,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眼睛弯成月牙形。他笑起来时充满了活力。看到这一幕,同事和我都很开心。

临别前,小明冲着我们摆手说:“老师再见!”当得知这是小明第一次主动跟送教上门的老师道别时,我怔在那里,泪盈双眼……

今年秋季学期,我申请到上思县华兰镇九年制学校支教。

初次踏入华兰镇九年制学校,陌生的环境让我有些忐忑。当我看到孩子们灿烂纯真的笑脸,心里顿时感到特别舒畅。在和孩子们的互动中,我看到他们对我这个新老师充满期待和喜欢。开学的第一周,是我和孩子们相互了解和适应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学生们不适应跟着录音读书,简单的英文单词他们也不会拼写。我知道,以前使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合他们,因此需要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比如,要抓基础,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逐渐引导他们;要静下心来等待他们,慢慢带领他们探索更广阔的领域。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灌溉,更需要关爱和引导。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职责就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用我的知识和爱心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闪烁着温暖的光芒,给我带来无尽的鼓励和动力。每次看到他们掌握新知识时眼中闪耀的光芒,我都感到无比欣慰。那种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感觉,让我感受到教育的力量。走出大山读书,再选择回到大山教书,我无怨无悔。


来源|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主播| 思  思
编辑| 陆飞伶  廖雪杏
校对| 卢镰太
审核| 黄虹源
值班主任| 时  楠
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出品
精彩推荐

● 防城港市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项目主机厂首批海陆风机下线暨超长叶片生产基地启动仪式举行

● 【北部湾评论】激励更多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

● 谭丕创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并就教育工作进行调研

● 谭丕创强调:优化工作流程 提升服务效能 更好利企便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