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富有滨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聚焦防城港市港口区乡村振兴工作
编者按
深入乡村看振兴,走进一线看发展。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为全方位宣传展示港口区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成果和亮点,9月26日,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和通讯员采访团成员深入港口区山新村、沙螺寮村、栏冲村和牛路村,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聚焦港口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本版特推出专题内容,多角度立体地呈现港口区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盼。
港口区三面临海,海域面积辽阔,渔业资源丰富。这里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近年来,港口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焦乡村五大振兴,全面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港口样板,闯出一条具有港口区滨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高质量推进港口区乡村振兴工作。
企沙镇山新村是个很有特色的渔村。沙岛、滩涂、古树、老房、古街步道、文化长廊……构成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社会安、百姓富”的幸福画卷。沐浴着海风,采访团一行走进山新村滨海民宿项目建设现场。防城港市港口区农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滨海民宿项目建设情况,该公司利用山新村丰富的白鹭和候鸟观光资源、围绕山新大沙滩优越的生态环境、海洋旅游资源以及企沙镇“一港一轴一带三片区”的城东新区的地理优势,建设特色民宿、儿童水上乐园、游客服务中心、铺装广场等项目,以上项目分三期建设。
“这几年,外出打工的乡亲们基本都回来了,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48岁的山新村村民严芝进高兴地说。2021年底港口区农旅集团与山新村委签订股份经济合作协议,对项目进行企业化的运营管理。2022年分红拨付至山新村委,增加村集体收入,达到以旅游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
叶朝放是山新村第一书记,他告诉我们:“近年,山新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核心,依托村民小组沿海优势,盘活村庄资源,推动滨海民宿建设和发展滨海旅游,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栏冲村:大力发展精特产业
在光坡镇栏冲村,采访团一行深入田间地头,大片大片的稻田绿浪涟漪,稻香扑鼻,谷穗颗粒饱满。
近年来,栏冲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精特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当前,我们村海红米种植面积450亩,每亩产量可达550斤。参与种植的村民只需负责田间管理,每年每人可领3000元到1万元不等的分红,村集体平均每年收入达1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把海红米这个附加值再提升一个台阶,蒸酿成海红米酒,推向市场,把我们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再增加一倍。”说话间,光坡镇栏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国祥脸上写满了幸福。
目前,栏冲村采用“村民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海红米特色产业。海红米特色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有机肥和种植技术指导,并统一进行机械化耕作、收割及回收、加工、包装和销售,形成集体盈利、农户受益的双赢局面。同时,为切实拓宽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子,栏冲村近年来还深入推进滨海农牧渔产业示范点建设,推动蛋鸡养殖、冻库冷链等“牧”产业项目落地见效,集中打造一批名声响、品质硬的特色产业品牌。
在栏冲村蛋鸡养殖示范基地,鸡舍整洁,柔和优美的音乐回荡其间,一个个色泽光亮粉嫩的鲜鸡蛋随着传输带轻轻滚落在操作平台上,分拣员熟练地拣出放入鸡蛋托盘。“该项目是港口区2020年度产业扶贫项目,由政府、合作社以及企业三方联合建设,可向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0个以上,每年按政府投资资金的6%向合作社支付分红。目前厂区共有近4万羽蛋鸡,日产蛋约4000斤。同时,为解决鸡蛋的销售问题,基地与村办的鑫农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销售合作平台,目前公司鸡蛋销售额已超30万元,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100万元。”黄国祥介绍。
位于企沙镇牛路村的簕山古渔村三面环海,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渔村,这里有上百亩的滨海原始森林,有数十平方公里的沙质台地海滩,有北部湾不可多得的天然观潮点,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如今变成多家民宿进驻的“网红”村落,每年到访游客超过15万人。
“国庆节长假期间,我们所有的滨海民宿预订爆满,可以说是一房难求了。” 簕山古渔村景区相关负责人说,景区风景宜人,具有浓郁的滨海特色,吸引来众多的外地游客,节庆假日基本上是处于爆满,平时周末也是达到七成的预定。
采访团成员在企沙镇簕山古渔村乡村民宿采访。
据了解,该景区积极探索“党建+理事会+公司+旅游”的发展模式,依托北部湾古渔村原生态美景和特色渔家文化,打响簕山古渔村乡村休闲旅游名片,着力创建“引领强、环境美、治理优、产业兴”的“幸福古村”。该景区目前有各类风格民宿34家,其中13家被评为星级民宿,客房540多间。
“这里的滨海民宿很有特色,拉开窗帘便可看海,亲近大海的感觉让人特别的舒适,是一个非常好的打卡点。”从贵州省贵阳市到簕山古渔村旅游的韦女士说,她们一家人非常满意这次别有一番风情的旅行。
近年来,牛路村把民宿发展与景区景点相融,不仅利于为民宿引流,还方便游客住宿,丰富文旅业态,助力景区景点服务品质提升。
沙螺寮村:渔光互补生态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保持水产品的新鲜,我们每天凌晨两点开始捕捞,然后将捕捞的渔获用车拉到南宁、钦州等市集上去售卖。”防城港市鑫润养殖有限公司经理梁伟文说道。
航拍防城港市鑫润养殖有限公司渔光互补项目基地。
采访团成员在光坡镇沙螺寮村渔光互补养殖基地。
在梁伟文的带领下,采访团一行参观了北部湾海洋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渔光互补养殖技术是与广西科学院共同研发,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水产养殖“零排放、零污染”。通过建立海水养殖过程中海水零排放系统,工作人员利用外挂设备提取有益菌通过筛选分离提纯的一系列操作对养殖海水进行处理回用,再投入接种外挂设备,提高养殖水体水质,保证养殖水体和水产品的良好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养殖密度和养殖的成功率。
据了解,养殖基地共有20个车间,在养的有8个车间,以跑道式养殖为主,篮子鱼和南美白对虾是主要输出水产品,带动了60余人就业。渔光互补生态养殖是乡村振兴一大助力,在此模式下,大大提高了水产产量。以南美白对虾为例,其亩产可达2000公斤,是传统养殖模式的2倍,且有效降低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风险,减少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保证了南美白对虾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