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王耕捷谈玉磨铁路新平隧道科技创新情况
图文来源:科技日报
王耕捷代表:“新技术+新工艺”攻克中老铁路建设难题
作者: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把中老铁路建成‘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20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耕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通过多项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实施,中老昆(明)万(象)铁路正稳步高效推进,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分别完成98.5%、87%、90.6%。
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支撑中老铁路隧道建设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摄
不久前,穿越7条断层破碎带,所经之处岩体破碎、涌突频发,属于Ⅰ级高风险隧道的新平隧道传来如期贯通的喜讯。为拿下这只“拦路虎”,参建部门在一次次探索和试验中,创新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带仰拱非爆一次性开挖工法”,下台阶与仰拱一次开挖同步进行支护,缩短初支成环的时间,有效控制住了变形,提升了施工工效;运用边铣边喷施工工艺,保障了掌子面稳定,降低了溜坍等不良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研发出整体配套移动栈桥、组合式模板台车、钢拱架定位器、注浆快速接头等国家专利技术,成为加速中老铁路建设的新“利器”。
王耕捷表示,针对重难点项目地质复杂、变化频繁的问题,参建各方全力开展工艺工法创新和技术攻关,对万和隧道等18座重难点隧道开展动态设计,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开挖揭示围岩地质情况和围岩监控量测成果分析,动态优化技术措施,及时解决现场问题,做到“岩变我变”。建设者们研制的半办自动防水板铺设台架、第一代整体配套移动栈桥,则大大提高了工效。
谈到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质量安全管控能力,王耕捷说,参建部门加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围岩监控量测、安全步距、试验室及拌合站等信息化管理模块应用,做到施工质量管理的“实时跟踪、智能控制、及时纠错”。针对滇南地区旱季高温,日照时间长,部分桥梁建设采用了一体化自动喷淋养护系统及设备,由手机安装控制软件,可实现手动和手机遥控切换工作,根据环境温度变化,随时调整养护时间,节能降耗,安全环保。
截至今年4月底,玉溪至磨憨段累计完成投资394.5亿元,完成初步设计总投资的78%。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链接)
延伸阅读:
玉磨铁路站前3标项目
近年来
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始终注重科技引领、技术创新
在玉磨铁路复杂地质情况下
全力开展工艺工法创新
和技术攻关
效果显著、成果颇丰
通过一系列“利器”
助力“中老铁路”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01
“三台阶带仰拱一次开挖”工法
上、中、下台阶带仰拱施工,装药起爆、装运出碴、仰拱初期支护与拱墙初期支护能同时施作成环,同时填充混凝土与下一组仰拱钢筋平行作业,互不冲突,安全、有效的提高了仰拱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
02
整体配套移动栈桥
由该项目团队自主研发制造的整体配套移动栈桥,是集行车,仰拱弧形边模板,仰拱端头模板,中心水沟模板,定位装置为一体的自行式仰拱栈桥。具有功能复合、操作便捷、安全可靠三大优势。
03
组合式模板台车
简介:由该项目团队自主研发制造变截面台车,又称组合式模板台车,由8米和4米两段组合。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锚段施工要配专门台车,或者钢拱架小模板的做法,大大的提高了隧道变截面段混凝土外观、质量以及整体施工进度。
此外,在管理模式
环境保护、先进设备运用等方面
屡有创新和突破▲TSP超前探测
据统计
自开工以来
共获得
2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多次受到当地政府及业主的表彰
中铁隧道人将
全力以赴、传承铁军精神
打造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
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贡献全部力量
项目小档案
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中国云南省玉溪市,经普洱市、西双版纳、中老边境口岸磨憨,经老挝著名旅游胜地琅勃拉邦至老挝首都万象。
新建玉磨铁路(玉溪-磨憨)是中老铁路国内段,起于云南省玉溪,途径普洱、景洪,止于磨憨口岸。
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玉磨铁路站前3标全长26.78km,其中新平、立新、月牙田隧道均为Ⅰ级高风险隧道。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的新平隧道全长14.835km,穿越5条断层,多条深大断裂层与隧道线路相伴而行。洞内岩体性状松散,遇水极易泥化,最大涌水量达60976m³/天,突水、涌泥(砂)、溜坍、变形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已成常态。
编辑:陈华波
审核:彭国武
来源:科技日报
欢迎关注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官方抖音号:1124162329
在抖音APP内扫描上方二维码,开启新世界的大门